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以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halothrin,BC)为模板分子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证明已成功地合成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并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微球粒径约为200 nm,印迹层厚度约为20nm)、良好的单分散性和卓越的热稳定性。通过荧光检测实验可知,荧光强度与BC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I0/I-1=0.004 1c-0.018 6,R2=0.983 7,检出限为13.251 nmol/L。通过选择性实验说明,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C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许利娜  黄坤  李守海  李梅  夏建陵 《化工进展》2016,35(11):3595-3595
木质素磺酸盐是造纸工业主要副产物之一,本文利用木质素磺酸钙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简便的原位反应制备木质素磺酸钙/石墨烯复合量子点,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复合量子点的光学性能、结构模型和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是石墨烯量子点的4倍多,并且复合量子点可以选择性识别Fe3+,在10~500μmol/L范围内,Fe3+的浓度与复合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应用于Fe3+的检测。此荧光探针制备简便,成本低廉,检测铁离子速度快,准确性高,选择性好,在离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离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目标离子具有高选择性识别能力的一种分离技术,具有高度预定性、识别性、实用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随着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寻找一种快速、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合了离子印迹技术在治理重金属离子Cr(Ⅲ)污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吸附特性和应用性能,并展望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徐娟  潘浪胜 《应用化工》2014,(10):1871-1873
以Pb2+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分散剂,采用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结果表明,铅离子印迹聚合微球能有效去除溶液中的铅离子,最大吸附容量为15.29 mg/g。在竞争离子Cd2+存在的溶液中,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呈现出对铅离子的高选择性。Pb2+/Cd2+的识别因子为19.01,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35.61 mg/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25.19 mg/g。  相似文献   

5.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了CdTe量子点,基于As3+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的淬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测定As3+离子的方法。CdTe量子点对As3+离子呈现出高选择性,其它常见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铜的测定几乎不产生干扰。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价态砷等因素对CdTe量子点的影响,量子点的相对荧光强度与As3+离子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2μM,检出限为20 nM。本方法简单、快速,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As3+离子分析方法相比,此法对As3+离子呈现出更高的选择性。将此法用于实际废水中As3+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技术,如今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分子印迹技术获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镥离子印记聚合物合成的方法,即以镥(Ⅲ)离子作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乙酰丙酮(Hacac)和镥(Ⅲ)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传统方法——本体聚合法合成镥(Ⅲ)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本文研究了镥(Ⅲ)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镥(Ⅲ)离子的吸附性,并分别用紫外、红外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镥(Ⅲ)离子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其饱和吸附量为Q_(max)=69.4mg/g,与实验所得的最大吸附量64.2mg/g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以黄腐酸(FA)为功能单体,Ni~(2+)为模板,Fe_3O_4/SiO_2为磁核,成功制备了新型离子印迹磁球(Fe_3O_4/SiO_2/FA)。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溶剂总体积为50mL时,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Fe_3O_4/SiO_2为1g,KH-560为1.2mL,FA(0.01g/mL)为30mL,NiCl_2·6H_2O(0.03g/mL)为12mL,反应温度为60℃。在Cr~(3+)和Pb~(2+)竞争离子存在条件下,相对选择性系数Ni~(2+)/Cr3+、Ni~(2+)/Pb~(2+)分别是221.44和609.72,表明Fe_3O_4/SiO_2/FA对Ni~(2+)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能力;经过5次吸附-脱附实验后,离子印迹磁球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Cs(Ⅰ)为模板离子,磁性Fe3O4@TiO2@SiO2微球为基底,羧化壳聚糖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并表征了铯离子印迹聚合物(Cs(Ⅰ)-MIIP),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铯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5℃时吸附平衡时间为3h,平衡吸附量可达70.8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Cs(Ⅰ)-MIIP对铯离子的吸附选择性明显高于非印迹材料.将Cs(Ⅰ)-MIIP应用于盐湖卤水中的研究表明其对铯离子的吸附量可达5.3 mg/g,吸附率为74.65%,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荧光组分,异丙威为模板分子,甲苯/石蜡混合溶剂为致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热引发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异丙威有吸附作用的异丙威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表明:异丙威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凹凸不平,直径较大;其与甲基丙烯酸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内部存在大量印迹"空洞"或"孔穴",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异丙威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荧光性、选择特异性,可为环境、食品中农药痕量残留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6):1113-1117
以环氧化黄腐酸(MFA)为功能单体,以Cd(2+)为模板离子,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黄腐酸基离子印迹聚合物(IIP),并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印迹材料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最佳合成工艺为:MFA用量0.500 0 g,Cd(2+)为模板离子,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黄腐酸基离子印迹聚合物(IIP),并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印迹材料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最佳合成工艺为:MFA用量0.500 0 g,Cd(2+)离子(3.0 g/L)和乙二胺用量分别为30 m L和20 m L,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为60℃和12 h。此时最佳吸附量1.17 mg/g,去除率为93.93%。溶液pH为6时,IIP吸附效果最好,最佳吸附量约为N-IIP的3倍。  相似文献   

11.
以萘酰亚胺作为荧光团,通过哌嗪与N-2-氯乙酰氨基喹啉反应得到基于PET原理的荧光增强型Fe3+探针。实验结果表明,在pH=6.46的0.01mol/L Tris-HCl(乙腈∶水=4∶1,V/V)溶液中,探针能选择性识别溶液中的Fe3+,荧光最大增强10倍,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同时将探针硅烷化修饰后,共价键联到硅胶颗粒上得到荧光增强型Fe3+传感材料,可以检测水溶液中的Fe3+,在2.0×10-5~1.4×10-4 mol/L Fe3+离子含量范围内,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23)。  相似文献   

12.
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金属离子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有利于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水溶液中的铬离子。本文介绍了制备Cr(III)和Cr(VI)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阐述了国内外铬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以及在对水中铬离子检测与吸附去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铬离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腐殖酸为碳源制备水溶性碳量子点,并将其应用于Cu~(2+)的检测,研究其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水溶性荧光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在3nm左右,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Cu~(2+)浓度为20μmol·L~(-1)时,碳量子点对其响应时间为12s,且在0~20μmol·L~(-1)浓度范围内,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对数值与Cu~(2+)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为水溶性荧光碳量子点检测Cu~(2+)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赵玲子  赵盈男  杨炳君 《当代化工》2017,(12):2431-2434
利用"一锅法"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根据CdTe量子点与Cu~(2+)反应发生荧光淬灭的原理来检测水体中Cu~(2+)的浓度。研究表明,CdTe量子点荧光淬灭程度与Cu~(2+)离子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检测Cu~(2+)离子的下限浓度为6.59×10~(-9)mol/L。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测定Cu~(2+)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使用微流控技术连续合成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并使用巯基丙酸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可以被铜离子淬灭的水溶性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随后以聚乙烯醇(PVA)水凝胶为骨架,将改性后的量子点通过氢键作用力负载于骨架上,得到制备工艺简单、热稳定性高的复合荧光传感器件。该传感器的荧光强度随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检测灵敏度可达20 μmol/L。其简便的操作和敏感的响应使之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形成优势互补,适用于水体铜离子污染的原位检测。该负载方法具有一定普适性,提供了将任意量子点制成器件应用于某种金属离子检测的新方式,实现了可回收的、环境友好的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锅水相合成了巯基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并采用紫外可将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发射峰位于514 nm,半高宽为54nm,量子荧光产率达到了27。巯基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对Hg2+有很好的选择性,且随着Hg2+浓度的增加量子点发光强度逐渐降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2×10-9mol/L,因此Cd Te量子点可用于测定微量的Hg2+离子。  相似文献   

17.
以常见的柠檬酸作为碳源物质,采用微波法一步合成碳量子点。应用荧光法探索了微波合成荧光碳量子点条件,氢氧化钠的用量为0.4 mol/L、合成碳量子点的功率为455 W、微波时间为2 min,最终制得的碳量子点颜色呈棕黄色。荧光激发在371 nm、发射波长在456 nm,并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槲皮素对荧光碳点表现出选择性猝灭效果,基于荧光猝灭现象用于检测槲皮素,该方法对槲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为6~100μmol/L,检出限为0.1μmol/L。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性SiO_2纳米粒子为载体,丙烯酰胺(AAM)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制备具有高选择性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IR和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印迹层已成功接枝在载体表面。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印迹分子(MIP)和非印迹分子(NI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67. 445 mg/g和38. 248 mg/g,选择性因子为1. 763。设计3种实验方案考察MIP的选择性,结果表明,MIP对模板蛋白BSA有良好的识别选择性,为蛋白质的识别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萘酰肼衍生物(HHMN)的铜离子识别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衍生物能够选择性识别铜离子,检出限达到8.9×10~(-9)mol/L。在溶液中加入铜离子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在紫外灯照射下溶液荧光发生了明显淬灭。因此,借助该化合物可以实现对铜离子的肉眼辨识,并且将该化合物制备得到荧光薄膜材料后,该荧光薄膜材料也能实现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这为进一步制备铜离子识别器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并研究了其对Cd(Ⅱ)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利用水热法制备了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采用静态法测量了相关的吸附数据。结果表明: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的吸附容量为48.5 mg/g,吸附平衡20 min完成,最佳p H值范围为4~8,且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选择性好。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吸附速率快,且吸附容量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