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中国的城市在经过大拆大建之后,导致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相对匮乏、大量的公共建筑缺失公民性、人与建筑及城市的关系冷漠这一系列问题让建筑师和社会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建筑的发展道路。该文以深圳城市生活为背景,结合笔者亲身体验的三个公共建筑,叙述了建筑师如今对城市公共生活所倾注的人文关怀,剖析了设计中对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的处理手段,从而为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方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取刘海粟之"粟"与塑造之"塑"谐音,致力于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激发建筑活力、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美好生活。营造计划的首个案例是位于愚园路1088弄的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由刘海粟美术馆与CREATER创邑、建筑师张海翱协力共建,并由金地华东给予支持。社区美术馆不是冰冷的艺术展示空间,而希望通过艺术和互动的方式呈现、述说、传递更有温度的社区历史、城市精神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动态     
《城市环境设计》2014,(5):236-239
正"CBC建筑大讲堂——胡越: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成功落幕2014.5.17北京2014年5月17日下午,由CBC(China Building Center)主办的CBC建筑大讲堂邀请到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为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女士主持,并代表CBC向胡越颁发了CBC Member荣誉证书。本次讲座,胡越并非针对他所擅长的建筑设计,而是他作为建筑师所做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而进行。胡越更通过对自己参与的两个项目实例分析,提出了对城市空间和城市设计的一些构想。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建筑师及师生还同胡越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朱文一 《城市设计》2021,(1):92-101
1 竞赛挑战 2020年10月,美国建筑师协会(AIA Washington DC)城市设计委员会发布了"包容性城市主义在政治、游行和场所中的作用国际竞赛".竞赛要求研究城市空间如何参与和促进公民参与,分享社区生活并在首都华盛顿特区进行积极行动的方式.竞赛呼吁设计师以哥伦比亚特区的公共领域作为挑战性概念的画布,以新颖的方式促进公共领域的社会行动(图1—图10).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6,(6)
上海依靠大规模建设城市空间的时代已经结束,城市更新成为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上海的城市更新表现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特殊的政治地缘造就了上海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建筑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建筑师的社会生态环境对于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建筑的品质和价值观。不受文化约束的"自由"设计,最直接地导致抽象地改造城市的状态,而上海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境外建筑师的广泛参与和建筑实验为城市更新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和设计方法,激发了文化在碰撞和冲突过程中的创新性元素,充分发挥了文化重塑城市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1,(1):190-194
该项目起源于对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联系的分析。在城市街区的规划管理下.组织设计受到了南边已经存在的建筑和一栋U形平面新建筑的制约。内部公共空间的限定可以产生与周围已有建筑的联系.并提供吸引人的交通空间。设计也提高了居住条件.限于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建筑师为他们设计了一个集入口、会议与聚会功能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城市的差异性被忽视,造成了城市秩序的混乱、城市格局的破碎、公共空间的失落及建筑风貌的冗杂……历经2600余年的徐州,未能幸免于这一普遍现象.本文以徐州回龙窝历史街区项目为契机,以历史文脉为源,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重塑城市秩序与公共空间:先梳理文脉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后以设计过程中的项目为引证,探讨建筑师为何要关注历史文脉,并如何运用历史文脉解答城市问题,使得历史文脉在操作层面真正作用于城市形态、功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封闭而呆板的工业园区面临改造升级以满足新的社会和市场需求。缺少工业遗产价值"豆腐块"形式的建筑类型如何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来激活场所?全至科技创新园改造通过绿色人文空间的重塑,营造与沙井当地相融合的建筑空间和社区氛围,创造了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人性化场所。  相似文献   

9.
解构人们的多样化生活 在该项目中,建筑师设计了两座住宅:一个透明的两层楼和一个实体的三层楼.建筑师将两座建筑放置在场地两端,三面都被其他建筑环绕.这种设计在场地中心形成了一个公园式的庭院空间,通过坡道就可以到达两座建筑中的各个楼层.建筑师最开始进行项目设计时就特意了解业主的生活方式,发现他们希望与城市保持更加开放的关系,因此决定根据住宅的公共和私人两方面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两部分.建筑师相信通过开放的建筑形式,城市街区,住宅的融合有助于实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令人们打破界限、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化建筑空间作为一种城市触媒,能有效地激发与释放其周边城市中的"能量"。本文对"触媒"空间的概念、意义、构成手法及营造原则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大芬美术馆项目为例,揭示城市触媒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策略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2014,(12)
正在城市范围持续增长的背景条件下,OSPA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设计的UFCSPA校园体育馆项目将整合其周围的空间以及人际关系。通常来讲,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建筑设计成实体,但该项目将主要的功能设施被设计成一个广场,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渗透性。通过研究基地的限制条件,建筑师看到了与城市空间连接的两个可能性,但"前与后"和"公共空间与服务空间"这两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溯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滨水公共空间自2015年起的设计与发展历程,解读在总体概念、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理念与策略,在城市政策导向和建筑师自主创作的双重框架下阐述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的社会属性与建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是生态文明聚落的一个关键特征,可能导致社会从属感的缺失甚至矛盾的产生。文章通过对科堡社区现代主义建筑单一文化的批判,引出QV项目设计的宗旨;从QV广场上的多元文化人群活动出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探究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运用功能可见性来激活各类人群,促进跨文化交流。结果表明,建筑功能和物质环境的设计对不同人群活动分布有一定的干预和引导作用。规划师及建筑师需要打破设计惯性,创造一种新的建筑规划文化以回应多元化、全球化,鼓励不同人群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件中,激发社会归属感,创造出更和谐、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方振宁 《建筑知识》2011,(10):62-63
单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单军建筑与城市工作室主持建筑师P24地块设计从中国传统空间和造园手法中得到启示,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融合。"景"的概念贯穿建筑内外,项目设计师试图将该建筑塑造成一种"全景"办公建筑(panorama)。"地"景(land-scape)将周边自然坡地转化为地段内半自然台地景观  相似文献   

15.
孔锐  范蓓蕾 《新建筑》2015,(3):51-55
建筑改造的工作范畴不仅限于物质实体和空间形态的推陈出新,在大尺度的城市环境和具体化的生活结构等不同层面建立"新"与"旧"的联系亦是具有价值的工作。通过截取"选址""立意""破题"和"应对"等几个片段,呈现亘建筑事务所办公空间改造项目中,建筑师因兼担使用者和设计者双重角色而产生的关于建筑改造设计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1鸿坤美术馆鸿坤美术馆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是一个相对成熟又具有实验性的设计项目。设计初期,建筑师对美术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进行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发生在洞穴中,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鸿坤美术馆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  相似文献   

17.
王蔚 《时代建筑》2011,(5):104-111
建筑师刘家琨的城市作品——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交流中心,从"负"概念出发,以地景化的城市建筑,叠加于现有城市肌理中,创造出一处隐匿的聚落式公共空间;让观者在体会"山""水"的同时,感受景观、建筑与城市的融合。文章期望在对该项目就事论是的同时,以纵向视野旁观刘家琨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策略,探讨他在特定场域中的建筑表现。  相似文献   

18.
何爱 《城乡建设》2021,(22):46-47
一、概念 随着196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社区规划师开始出现并成为专门从事社区规划的专业群体或机构.在中国,社区规划师起步于台湾地区,并作为一项制度被落实,逐渐成为社区管理和自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台湾地区的社区规划师又称为"社区营建师"或"社区建筑师",经历了从"荣誉职"到主流"专业职"的发展阶段,趋于成熟,其特点可概括为"一群具有社会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专业空间规划者,他们通过建立在地化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就近为社区环境提供评估,并协助社区民众提供有关建筑与公共环境议题的专业咨询,协同社区推动地区环境改造与发展策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与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19.
这座新建图书馆由图书馆、咖啡馆、聚会场所以及行政管理区域组成,并且与现有的社区活动中心和学习中心相连。为了表达出深受人们喜爱的公共空间这一设计理念,建筑师将所有的主要公共功能都聚集在一个宽敞的空间内,建筑结构与家具融为一体,多重空间界面从内部与外部均清晰可见。在建筑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通道,将城市生活带到了建筑之中。  相似文献   

20.
时代变化和社会进步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空间和生活方式。为了增强城市竞争力,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塑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来吸引人才。城市中央商务区(CBD)是城市中最多元和最具活力的区域。具有远见的城市规划部门、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努力,通过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设计、衔接城市慢行系统和创造社区化的生活场景,分享CBD资源、带动全时段消费、激发地区隐性的经济价值和潜在创造力。新加坡CBD丹戎巴葛中心(Tanjong Pagar Centre)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