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大连庄河市塔岭镇来宝沟蓝莓生态庄园为试验场地,选取蓝丰、北陆两种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水肥耦合下蓝莓灌溉试验方案。依据蓝莓的种植特性,设计了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并确定试验观测项目与数据分析,以确定蓝莓品种的灌水规律与灌水定额,可以为最终确定大连其他地区的蓝莓灌溉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烟草节水优化灌溉和水肥耦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我国节水优化灌溉技术在烟草种植方面的应用和烟草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烟草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烟草节水优化灌溉和水肥耦合技术研究的具体设想.指出应通过建立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以及对这种灌溉制度下烤烟的水肥交互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烟叶的等级和质量,保障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水肥处理对于水稻的长势形态和生理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减少水稻的灌溉用水和肥料高效利用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各项理论技术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水肥耦合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我国水资源矛盾日益尖锐,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稻是农业用水中的大户,但目前水稻田大多采用“大水大肥”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不仅浪费水肥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采用节水灌溉,使稻田长期处于无水层,并使土壤含水量占饱和含水量的60~80%的干湿交替状态,水稻叶片气孔处于中开或微开居多,在维持有效光合作用的同时,不仅可以减少无效蒸腾,而且促进作物生长,做到既节水又增效.本文通过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水肥耦合技术,寻求能够充分发挥水肥激励机制和协同作用,在对产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的水肥耦合最佳模式,从而达到既节水、省肥、增效,又大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效果,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台州市单季稻水肥耦合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基于台州市路桥区金清灌溉试验站的多年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单季水稻在不同水肥模式下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并从节水、增产、减排等综合角度提出台州市单季水稻最优的水肥耦合技术模式,为该地区水稻的节水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物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抓住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资源短缺这对主要矛盾,弄清楚水肥耦合效应的机理,筛选合理的水肥组合,充分发挥“以水调肥、以肥调水”的水肥耦合作用,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水肥耦合研究就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讨论水肥耦合的涵义、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干旱地区小麦产量、品质与水、肥关系已有过较多研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水肥耦合对长江下游雨水较为丰富地区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和机制,分析了冬小麦生理指标对于农田土壤水肥状况的响应,并建立了冬小麦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梨树种植中投入不足、果品单产低、田间水肥管理粗放等突出问题,进行梨树水肥耦合技术研究应用,采用梨树根下环绕式滴灌、文丘里施肥器的水肥一体化,结合深施有机肥、秸秆及生草覆盖的模式,经灌溉试验测验,达到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旱地农田水肥交互作用及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均资源的逐年减少,我们已直接面临到非常严峻的土壤、水和肥料资源问题,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东北地区出现了水分亏缺、养分亏缺等日益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自“八五”以来,把“旱地农田水肥交互作用及耦合模式研究”作为攻关重点专题,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水肥耦合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宏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田丰 《山西水利》2008,24(2):37-39
分别对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及水肥耦合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冬小麦田间水分转化与消耗规律以及水分、肥料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为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制订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水利》2006,(7):I0003-I0003
水稻生产的大水大肥,引发了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这是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逐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本研究对水稻的非充分水肥耦合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以及生产开发中过度的水资源引用导致托克逊水资源脆弱且紧缺,温室大棚因具有可以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环境、减少蒸发损失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选择较典型的温室大棚作为试点,探索水肥耦合模式下进行滴灌管路水利设计,通过典型示范为规范科学种植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当地种植环境,从而为实现节水、增质、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控制灌溉条件下黑土区稻作水肥耦合方案优选过程中存在单项指标的优劣评估结果单一,难以客观评价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盆栽试验,选取水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四项指标,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水肥处理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N量118.9 kg/hm2,K2O 79.26 kg/hm2,P2O5 15.57 kg/hm2,分蘖后期土壤含水率占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是最佳水肥耦合方案,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水肥处理分别提高43.9%、44.4%,结果可靠,可用于稻作水肥耦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现代灌溉水肥调控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般年份农业缺水约300亿m3,农业水肥利用率主要指标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0%~70%,农业缺水和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创新团队在现代灌溉水肥调控原理、技术与模式等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通过多年的研究,发展了现代灌溉施肥变量调控理论方法,提出了精量滴灌水肥高效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树龄枸杞的生长量、产量及品质对水肥供给差异的响应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水肥制度,2017—2020年连续开展大田试验,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宁杞七号枸杞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3水平试验处理,定位监测各处理枸杞的基径、株高、新梢茎粗与条长等生长指标,以及干果产量、百粒重、粒度等产量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水肥供给对枸杞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水肥耦合制度,为干旱区枸杞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7—2020年,各处理枸杞基径年均增长量为3.5~5.8 mm/a,BF2处理(中水中肥)基径的4 a累计增量最大,为19.9 mm,较对照组(CK)大31%;株高年均增长量为13.4~26.2 cm/a,CF2处理(高水中肥)的株高年均增幅最大,为30.9 cm/a;新发枝条茎粗增长量平均为2.3 mm/a,BF2处理的新梢条长4 a累积增长量最大,为148.8 cm;枸杞鲜干比为3.89~4.55,平均百粒重为20.77 g,2017—2019年粒度为305~330粒,果品均达到特级;BF2处理枸杞甜菜碱含量最高,为9.0%,CF3处理(高水高肥)枸杞多糖含量最大,为7.4%;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09%~12.08%,氨基酸含量平均为7.35%。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带4~7年龄宁杞七号枸杞最优水肥制度:灌溉定额为3 750 m3/hm2(其中春灌为450 m3/hm2,生育期灌水为2 700 m3/hm2,冬灌为600 m3/hm2),施肥量为720 kg/hm2(施肥8次,单次施肥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水肥耦合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最佳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水肥耦合技术的产量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湿润灌溉总氮污染量相对于充分灌溉减少35.09%~54.22%。中、低氮处理的总氮污染量比高氮处理减少0.59%~23.22%。在湿润灌溉条件下,水稻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低施肥会大大降低减产幅度,仍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污染因素,结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以认为,施氮量202.5 kg/hm2,土壤水分为占土壤饱和含水率的85%是切实可行的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设施塔菜花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开展水肥耦合对设施塔菜花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影响研究,通过对设施塔菜花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灌水量等指标的监测,分析水肥耦合对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响应机制.结果 表明:灌水施肥对设施塔菜花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可溶性糖、果实水分、叶绿素及Ve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全生育期内各处理耗水量在135.45~159.68 mm,日均耗水强度在1.01~1.19 mm/d;灌溉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N2(高水中肥)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4%~61%、7%~60%,高水中肥处理可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灌水量、施肥量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肥料偏生产力以W2N1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增加54%~171%,高水低肥处理可提高塔菜花的肥料的利用率;综合观测成果提出设施塔菜花适宜土壤水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适宜追肥量为230 kg/hm2,研究成果对指导北京地区果蔬种植及灌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试验建立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影响辣椒Vc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果实Vc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磷>施氮>灌水,施磷和施氮的影响大小相近;灌水或施肥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辣椒果实Vc含量减少;灌水、施氮和施磷三因素中,某一因素均以其他二因素代码值为零水平时Vc含量最高.辣椒果实Vc含量≥750 mg/kg的综合水肥管理措施为:每次灌水为145.1~152.6 m3/hm2,施纯氮314.5~343.3 kg/hm2、施纯磷158.1~173.7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灌溉方式以及与其匹配的施氮量,以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灌水量和氮肥水平两个因素。以淹水灌溉的灌水量为基准,设置4个水分处理,即W1 (淹水灌溉100%)、W2 (轻度干湿交替灌溉66.7%)、W3 (中度干湿交替灌溉33.3%)和W4(雨养,灌溉0),不同水分处理灌溉频次相同,当W1水层消失时同时灌溉。设置6个氮肥梯度,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片SPAD值;中度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低施氮量处理的株高,高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水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轻度与中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高氮处理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从而改善其贪青晚熟现象。在不同灌溉处理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雨养处理会导致水稻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二次方的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峰值出现时的施氮量不同,当施氮量达到135 kg/hm~2之后,继续增加施氮量,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会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施氮量的多少应该与灌水量相匹配,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180 kg/hm~2氮肥会达到较好的水肥耦合模式,可以在减少灌水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并且保持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水培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水培条件下,以杂交灿稻汕优63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生育阶段水肥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水稻不定根根数随着胁迫阶段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氮水平下,不定根根数的变化恰恰与之相反,而最长根长随胁迫阶段的变化则与氮肥用量无关;高氮处理下的根干重大于相应的低氮处理,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增加根干重;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有效吸水根系密度分布可用指数形式来拟合,其相关系数高达0.93;合理的水肥搭配有助于维持水稻的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