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依据大凌河流域1961-2005年供用水数据资料,通过插补汇总2006-2019年各社会经济部门的供、用水量,对流域可预见期内的河道需水要求进行预测.然后利用长系列计算方法及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准确分析流域不可利用水量和生态满足程度,并对主要控制断面及大凌河流域的地表水可利用量采用倒算法进行计算,为合理开发流域地...  相似文献   

2.
为真正实现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对大凌河流域的地表水水资源状况、入河排污口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流域的主要河流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了大凌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供用水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大凌河水资源利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合理性支撑及技术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柳河是松辽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河流之一,文中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柳河流域实际,分析计算柳河流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整理现状供、用水量,分析柳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流域为单元,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确定柳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在控制地下水合理开采和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依据上一级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柳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柳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流域地表水资源的耗损量,将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到柳河流域各省(区),确定各省(区)地表水分配份额和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通过实施水量分配方案,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辉发河河道内外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在充分分析流域水文水资源现状基础上,提出辉发河流域需水预测成果,并对规划水平年流域套市级行政区多年平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在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辉发河流域内各市地表水可分配水量;按照水量分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行政区河道外利用的地表水取用水量份额和地表水耗损量份额,最终确定辉发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的各省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综合考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流域内区域间用水关系,通过1956~2016年长系列水资源供需平衡调算,提出了交溪流域各省区河道外地表水用水量份额和地表水耗损量份额.同时,为满足未来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大凌河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利用平均标准值法进行量纲一化,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建立了大凌河水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根据大凌河污染物排放特点选择参评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对大凌河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的水质等级为Ⅲ级,污染程度为中度;朝阳与义县的水质等级为Ⅳ级,污染程度为重度;凌海的水质等级为V级,污染程度为严重;大凌河部分水域已经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利用程度较高。1980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时对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评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变化,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国民经济情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96年,由国家科委、中科院、地矿部联合主持开展“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力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力研究》列为一个专题,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中现状供用水量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评价了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首先结合大凌河流域水环境特征和实际状况构建了多目标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中各层次指标采用AHP法进行权重的确定,然后通过分析对数函数法基本理论确定了水环境单项指标承载力求解方法,并利用向量模法对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实现大凌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及提升其承载力水平的合理建议。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较平稳的发展趋势,但自然与社会不协调发展问题突出,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有效提升该区域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铁岭地区水资源现状及供需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年为现状年,阐述了辖区内流域各分区的降水、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并对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对河流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同时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管理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敏杰 《治淮》2021,(2):14-16
一、水量分配方案内容水量分配方案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为单元,从合理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协调平衡流域河道内外用水、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协调区域间用水的角度,确定流域内各区域地表水的用水份额,一般不包括调入调出本流域的水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订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选用肇庆市绥江流域的四会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为基础资料,对绥江流域近5 a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分析计算。同时,结合分析水平年2018年流域内各区(县)的供用水量现状和人口、经济增长趋势,预测流域内近期目标2020年和远期目标2030年的供用水总量和需水总量。从水资源总量和绥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来看,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能够满足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供需平衡与经济社会需求的角度构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模型,然后根据用水效益比,确保了流域内各分区用水效益的公平分配,将目标优化问题利用三步法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并对运算过程进行简化处理,以大凌河流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盘锦分区水资源配置效益受其他分区配水影响较为显著,由于水库调蓄优化作用大凌河下游区域配置效益变化不大;大凌河流域在夏季的需水量最大,相对于其他季节其用水满足度相对较低,而在冬季、春、秋季的效益比值在0.90以上;在来水频率为50%、75%、95%条件下的缺水率分别为3.11%、3.75%、3.94%。农村生活与城镇生活用水在2020年基本得到满足,而对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灌溉缺水量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大凌河中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凌河流域土壤侵蚀治理一直是该区域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工作重点。本文基于朝阳水文站1960—2016年的实测水沙数据,在详细分析气象站汛期逐日降雨量的基础之上,利用累积矩平等和滑动平均法对大凌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凌河输沙量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显著,且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2010—2016年的径流量变化较为显著;流域内水沙变化特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且输沙和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治理措施实施后,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少,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及《高尔夫球场节水技术规范》对营口鲅鱼圈区金泰高尔夫球场的供用水进行分析计算。灌溉用水保证率为75%,采用典型年法,确定75%频率典型年为1998年,分析计算项目区雨水收集量、再生水水量及号房河地表水资源量。高尔夫球场灌溉采用2座人工湖调蓄供水,根据人工湖调节方法与控制条件,进行供水调节计算。结果表明优先利用雨水、温泉再生水后,以号房河地表水补充,完全可以保证用水水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采用了水均衡法对该流域水资源及其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效益和达到以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玛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的需水为目的,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适合于玛纳斯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现状年需开采的地下水量为5.62×10^8m^3;需地表水供用户用水量为20.40×10^8m^3,分配给农业用水的水量是最大的,分配给生态用水水量次之。枯水年需地下水和地表水水量分别为19.25×10^8和4.23×10^8m^3,至2020年农业需水量将达到17.8675×10^8m^3,地下水开采量6.32×10^8m^3,这将接近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量7.2871×10^8m^3,说明玛纳斯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从分配范围、分配机制、分配原则、分配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凌河流域特点,借鉴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从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4个维度,设计了一套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初始水权分配实践效果的耦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大凌河流域。结果表明,在政府和大凌河流域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下,通过加强大凌河流域所在区域的政治民主协商,流域内各区域水权分配结果充分体现了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且各区域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成果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明确地表水资源量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本文以嫩江流域重点河流为研究范围,采用“正算法”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重点分析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留用水量的概念,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计算了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及水资源总量可利用率方面对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提出可利用量计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永春河是维西县人民的母亲河,犁地坪水库是永春河流域内唯—在建的接近中型的水库,本文通过对该水库供水范围内用水现状、2015年设计和2020年规划水平年供需水量预测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并促进永春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凌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趋势分析方法及突变点检验方法,分析大凌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结合大凌河流域人类活特征及突变点分析结果,将流域径流量序列划分为"天然基准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期"两个阶段;应用大凌河上游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建立大凌河上游水文模型,采用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分析大凌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56—2006年,大凌河流域降水量有轻微的上升趋势,而潜在蒸发量与径流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导致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