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系统三所高等院校今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今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院校、专业和指导教师是: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力学专业王光远教授、刘季教授,结构工程专业钟善桐教授、沈世钊教授,市政工程  相似文献   

2.
邵松     
正抚今追昔,我17岁在懵懂中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当时有唐璞、赵长庚、陈启高等教授领军的国内水平很高、数量最多的教师团队。一个小班的建筑初步课配备了4名专业老师的豪华阵容,学术氛围自由、开放。专业启蒙除了课堂之外延展到对高年级作品观摩和同学间的"吹壳子"(重庆话,聊天、侃大山的意思)。198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如重庆气候般热浪滚滚,师生不计功利、惜时如金。研究生阶段师从万钟英教授,先生亲和、博学多才,动手能力极强,不但授业解惑也铸就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后来的求学和治学之路。30多年来我涉猎了建筑设计、营造、开发、教学、理论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方向,公开出版20多部专业著作,一直游走在安得广厦万间,尽庇天下欢颜之事。  相似文献   

3.
引言──一位哲学教授的提问在党校学习期间,给我们上哲学课的一位教授听说我是政府官负,搞过设计、教过书又是做过设计院的院长,表现出极人的兴趣。开口便给我提出了一串十分尖锐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设计不出像重庆人民大礼堂那样好的建筑?","重庆的新建筑,现代建筑哪一个是标志性的?","重庆为什么就不能建悉尼歌剧院那样美的建筑?","重庆建筑的特色是什么?"。教授虽然不是学建筑专业的,实话讲,问得相当专业,问得相当深刻。我这个自认为还有点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的人竟然顿感语塞。近年,又一位来渝讲学的专家型官员,讲到他…  相似文献   

4.
杨瑛     
正1983年,我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个校园里上上下下的坡地台阶和校门口的麻辣小面;让我受益最多的是建筑系大批青壮年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开放式混合教学方式。每学期多达十几门课的开设,使我有机会接触较广的知识领域,从城市角度思考建筑学,从建筑角度反思城市规划,相对化解并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为我按自己兴趣成功从规划师转型建筑师打下基础。1997年,我在工作10年后,再次进入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投在朱昌廉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脱产在学校呆了两年,安心读了一堆书,收获了一些理论心得,同时,见识了一批优秀博士同学,尤其得到了两位出色的同门师弟卢峰教授与龙灏教授的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5.
张兴国     
正1970年下乡当知青没想到能出来。1974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公社希望我学农后回乡,朝着这个目标我第一志愿报了西南农学院土壤专业,入学通知却是没填报过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我不太明白这个专业,但受益于重建工的老师,一年级专业启蒙是余卓群、赵长庚、夏义民老师,周人忠、罗裕锟、卢小荻、罗运湖、朱昌廉、李再琛、吴德基、周文华、穆雅君、雷春浓等都是我的直接授课老师。几年的学习使我热爱上这个专业,毕业时很想到设计院,可得服从分配留校当了老师。这倒给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1982年我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师从于叶启燊教授,使我走上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之路,从事历史建筑与城镇保护和地域建筑创作30余年。感恩我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06,22(11):76-76
我国名城市规划专家,重庆在学建筑城规学院资深教授黄光宇先生,于2006年10月15日不幸病逝。黄光宇教授,浙江乐清市人,1959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留校任教直至逝世,是重庆在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主任、建筑系副系主任,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总规划师、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相似文献   

7.
王凯 《建筑创作》2017,(3):27-33
课程开设的背景 我从2011年实验班开始组建的时候加入教学团队,一方面是应王方戟老师的要求开设一门独立针对实验班同学的“和设计结合更紧密”的建筑理论历史的课程,同时开始参加二年级设计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其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多共性。但仔细研究发现,许多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课程对接不合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对接。本文主要以室内设计史、素描、制图、建筑装饰材料课为例,说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缺乏对接的表现.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王齐凯195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随即任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教师、副系主任。1987年调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任总建筑师。魏挹澧195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天津大学教授、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城镇保护与更新"等项科研。撰写《湘西风土建筑——巫楚之乡,山鬼故家》《凤凰古城》等著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文章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第二学期开设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这门课程为例,深挖章节内涵,提炼德育元素,开展思政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1.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从84年年初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培养开拓型人才为方向,在修订教学计划,改善学生管理办法,调动教师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设想,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是从教学计划的修订入手的。为了深入探讨教学规律,培养质量高、适应性强、勇于创新的建设人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系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中,本着改革精神,力求反映时代特点,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如建筑系对建筑学  相似文献   

12.
清华建筑教育自2000年在国内首创并推行"4+2"本硕贯通六年制学制的教学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培养模式。在2010年前后,国家层面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进行了以"新百年"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研究。针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架构的建立,清华建筑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系列教学改革。设计系列课是建筑院校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和课程体系的主干,建筑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设计系列课的改革与创新。清华大学本轮建筑教学改革包括三年级开放式设计教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建筑学研究生设计课的国际化强化、城乡规划学研究生设计系列课的建立等一系列举措,其目的是完善"4+2"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中的设计课系列,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适应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高素质新型建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82-83
当前,国内外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国内外高校相继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同时将"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文章主要对长安大学研究生"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介绍,包括课程改革建设目标、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课程改革创新方式,通过夯实教授基础,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学用结合等措施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打造属于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金课"。  相似文献   

14.
由于桥梁结构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特殊性,难以照搬建筑结构与建筑学、建筑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桥梁与建筑交叉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其中又以教材建设为核心。城市桥梁建筑理论与美学创作是以桥梁结构理论及其工程技术为专业基础,以建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其技术路线为理论基础,以桥型结构技术、功能与造型及其三者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关于城市桥梁的综合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学科。通过精心编排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济大学先后开设了这一交叉课程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和本科生精品类通识课程,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和贯通。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桥梁结构单一技术思维的工程设计提升到桥梁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思维创作,目标是系统培养桥梁结构专业和建筑城规专业学生的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意素养。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教委审核同意,1986—1987学年度全国将有一百零六所高等学校、五百七十多个专业、七百余名导师接受国内访问学者。 我部系统今年有两所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它们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导师吴惠弼教授,研究课题为残余应力及其对钢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岩土工程专业,导师朱可善教授,研究课题为岩爆和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力学专业,导师王光远教授,研究课题为结构动力学、地震工程、模糊数学在力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启动了毕业设计配套课程即工程设计方法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该课程设置"综合设计知识""绘图设计知识""产品设计知识"三大类教学模块,邀请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资深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开设讲座课,讲授与实际工程设计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课后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其中"综合设计知识"教学模块最受学生欢迎。文章对此项课程建设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双证融通"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重庆市各建设教育院校中双证制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详细描述了双证制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卢峰     
正我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求学经历,都是在重庆大学(重建工)度过的。本科期间,各位老师对专业设计近乎苛刻的制图要求和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同学间激烈的学习竞争、班级的团结与互助、学生《建卒》杂志的创办、系主任李再琛先生的锐意改革,都令我终身难忘;硕士研究生阶段,导师万钟英教授从城市整体视野推进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工作方法,不仅改变了我的设计思维方式,也引导我进入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博士研究生阶段,导师朱昌廉教授鼓励我在跨学科领域去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指导我以人文地理学的视野逐步构建了山地城市与建筑在地性研究的整体框架,为我此后在城市设计方向的研究与实践拓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校建筑学科美术、设计教师美展于1993年1月6日至12日在山东省美术馆举行。美展由中国建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办,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深圳  相似文献   

20.
1957-1976     
<正>1957年,建筑工程系学制改为五年制。1958年春,成立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徐中任院长。1958年秋,土木、建筑两系又重新合并,张湘琳为系主任,徐中为副主任。1958年秋,徐中教授代表天津大学建筑系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1958年末,建筑学专业派出庄涛声、郑谦、王龙飞、顾馥葆、詹宏波、常宗琮等教师支援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建设。1960年,建筑学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1964年6月,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了建筑学专业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修订会议。会议最后修订出"建筑学专业各门课的统一教学大纲"。1966年初,全国修订建筑学专业教材会议在南京工学院召开,天津大学等国内七个主要建筑系都派教师代表参加。1966年,建筑学专业停止招生。1974年,建筑学专业本科恢复招生,学制为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