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合理的种植与灌溉模式,提高水分、土地利用效率对于甘肃引黄灌区枸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枸杞、红豆草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种种植模式和3种灌水模式,分析不同处理下叶片和农田尺度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枸杞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亏水条件下最高,且间作较单作增加2. 81%;间作系统的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整体高于单作,且在充分灌水条件下最高;枸杞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亏水条件下最高;枸杞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亏水条件下最高,枸杞叶片和农田尺度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红豆草叶片和农田尺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得出,适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提高枸杞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充足的土壤水分可使间作系统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华北平原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通过2个生长季(2010—2012年)的大田试验,重点研究喷灌条件下,不同水分供应模式对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经济产量、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相比,返青—拔节期适度水分亏缺以及灌浆成熟期适度水分亏缺处理的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籽粒产量略有增加或减产幅度较小,同时不同程度改善了籽粒品质;综合考虑经济产量、籽粒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试验条件下返青—拔节期适度水分亏缺和灌浆—成熟期轻度水分亏缺可作为当地喷灌冬小麦适宜的优质高效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具有3年树龄的美国红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滴灌灌溉制度进行试验,对其耗水特性、生长发育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设施葡萄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显著增大,总灌水量相同情况下,生育期前期灌水定额越小耗水量越少;萌芽期不同灌水定额对葡萄新梢生长影响不显著,抽蔓期水分亏缺对叶面积指数影响明显;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灌水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加;着色成熟期进行一定程度水分调控,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显著影响设施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7,(10):137-141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兰州市灌溉试验站彭家坪试验基地对玉米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旨在探讨调亏灌溉技术对玉米生长、产量性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适宜调亏阶段为苗期或拔节期,可采用轻度调亏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适时、适度的调亏灌溉对玉米产量性状影响较小,减产并不显著。调亏处理的土壤水分均低于适宜水分的处理,且与调亏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对春玉米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从充分利用土壤贮水的角度考虑,非充分灌溉能够提高土壤播前贮水的利用量,而咸水灌溉则会降低土壤贮水利用量;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而咸水灌溉会降低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本次试验得到淡水轻度缺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分别为2.90 kg/m~3和4.23 kg/m~3.与淡水充分灌溉处理相比,在研究区若采用灌溉定额为340 mm和灌溉水矿化度为0.71 g/L的灌溉方式,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25%以上,同时可节水170 mm.  相似文献   

7.
设计4个水平的调亏灌溉试验处理,对临蚕5号蚕豆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水平的WUE为1.24 kg/m3,最大籽粒产量时的耗水量为4 988.9 m3/hm2;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较高,苗期及成熟期则较低;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呈二次关系曲线,而气孔阻抗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取得最大WUE时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2%左右。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来调节气孔阻抗是提高蚕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不同生育期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能够在稳产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还可显著提高其马铃薯的品质。因此苗期进行轻度水分调亏灌溉为河西绿洲灌区种植马铃薯最佳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辽北风沙区适宜的玉米调亏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测坑试验,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在苗期分别设置轻度(ML)、中度(MM)和重度水分亏缺(MH)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株高;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而重度水分亏缺降低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轻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无影响,中度水分亏缺显著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中度水分亏缺对产量的提升幅度最大。综上,辽北地区玉米苗期调亏灌溉以中度水分胁迫为宜。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4):137-139
2011—2013年在山西省临汾市灌溉试验站进行冬小麦灌溉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延迟灌水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旨在优化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通过对冬小麦产量及生育期耗水量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水时间的延后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会产生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冬小麦总耗水量、水分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提出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的最佳灌水方式:丰水年份拔节水延后20 d灌溉,干旱年份灌浆水延后20 d灌溉,可获得适宜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我国西北干旱区滴灌春小麦适宜的优质高效灌水指标,通过2个生长季(2012—2013年)的人工控水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对春小麦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分和低水分处理的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中水分处理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小麦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降低而降低,并且以高水中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495 mm,灌水周期为7 d)的产量最高,低水低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344mm,灌水周期为10 d)的产量最低;中水高频处理(灌溉定额为400 mm,灌水周期为3 d)及高水中频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当,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综合考虑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试验条件下以高水中频和中水高频处理最优,特别是中水高频处理,与高水中频处理相比,产量降低10.01%~12.44%,但节约了14.14%的灌溉水资源,可作为当地春小麦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返青期轻度亏水处理为最优调亏方案,可有效提高冬小麦品质、产量与水分利用率;拔节期轻度亏水处理为最劣调亏方案,冬小麦品质、产量与水分利用指标较低。研究结果为实现冬小麦节水增产提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洲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膜下滴灌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指标、果实品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滴灌调亏处理下,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薯块膨大期(T2)淀粉积累期(T3)薯块形成期(T1);薯块形成期适度亏水,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果实总糖、蛋白质、氨基酸、Vc和淀粉含量,同时有效降低有机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相较于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CK,T1处理产量略有降低(降低7.16%),但是能够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5%)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8%),因此薯块形成期是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农业马铃薯进行亏缺灌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在西北干旱区的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和制种玉米产量指标,研究咸水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水矿化度对制种玉米的耗水量影响不明显;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制种玉米的产量逐渐降低,3 g/L的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减产幅度在20%以下,而9 g/L的高矿化度的咸水灌溉减产幅度在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与产量类似的规律.因此,在研究区短时期采用3 g/L以下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对制种玉米减产幅度、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雷鹏祥 《陕西水利》2010,(3):144-145
试验详细研究了关中地区冬小麦苗期至灌浆成熟期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与水分关系最为密切,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地区开展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的夏玉米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夏玉米产量,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是丰水年份,在相同土层各灌水处理之间的土壤水分分布差异性较小;各灌水处理耗水总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但在丰水年份均能满足夏玉米需水的需要,各灌水处理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蓄水供水基本平衡;各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增大,30豫( ET0-P)的灌水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研究区种植夏玉米若采用30豫( ET0-P)的滴灌灌水方式进行灌溉,耗水量为368.5 mm,灌水量仅为42.9 mm,夏玉米减产幅度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低、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尚待改进的现状,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的玉米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玉米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滴头流量(2.0、2.5、3.0 L/h)和灌水频率(6、8、10、12、14 d)。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大滴头流量低频灌溉会使耗水量有所增加。耗水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8~10 d的灌水频率时达到最大值。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5 L/h滴头流量下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在灌水频率较高(6~8 d)或较低(14 d)时,宜选用2.0或2.5 L/h的滴灌带,在中等频率(10~12 d)灌溉时,宜选用3.0 L/h的滴灌带。  相似文献   

18.
探索干旱区制种玉米的优良灌溉方式。以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灌溉模式,并于2022年在民勤县开展了畦灌、滴灌、常规沟灌、交替沟灌4种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的大田试验,在民勤县制种玉米种植上采取交替隔沟沟灌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的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膜交替沟灌对比全膜畦灌产量提高12.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5.35%,对比膜下滴灌产量提高了产量提高14.23%、水分利用效率也只降低了0.8%,对比全膜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92%、产量增加17.57%。干旱区制种玉米采用交替灌溉的灌溉模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水量不足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调亏灌溉是一种主动利用水分胁迫正面效应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及草地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除蓄草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灌溉方式对作物根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2年的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沟灌、滴管和无压灌溉不同方式对番茄根系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压灌溉和滴灌根系密度分布在出水口附近3.0 cm~22.5 cm。根系密度、根长和根系水阻力系数R表现规律为无压灌溉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小,而根系水力传导系数恰恰相反。番茄干物质则表现为沟灌>滴灌>无压灌溉。无压灌溉与沟灌和滴灌相比,降低了耗水量,提高了产量,明显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成果为无压灌溉在温室中的利用提供了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