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水系统是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在城市空间的耦合,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梳理城市水系统概念内涵和国内外统筹治水工作进展,凝练新时期城市水系统治理理念。以系统方法解析城市水系统功能结构和内外部关系,从环境、系统、单元、要素和工作举措等多个层面入手,识别城市水系统内外部关联互动关键节点,构建包含系统内外统筹、系统内部统筹、功能单元内外统筹等在内的统筹治水理论方法。结合我国城镇水务重点领域工作,对统筹推进城市水系统治理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基本水问题的发展与变异状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流系统演进与基本水问题的内在关系,总结了我国水问题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我国水问题的发展与变异特征。指出河流系统演进与剧烈变化是产生"水多、水少、水浑和水脏"四大水问题的渊源,四大水问题对我国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危害极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河流系统环境的变化,"水多"问题呈现洪涝发生频率增大、河道小水大灾、河流治理不平衡、城市洪涝问题凸现等新特点;"水少"问题变异表现为干旱缺水发生频率提高、区域与内涵扩展、持续时间加长等新情况;"水浑"问题变异主要是指流域人类活动频繁、江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及其影响;"水脏"问题变异特征主要是流域复合型污染和面源污染加重、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染为主转变等;需要对这些新情况及新特点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人水和谐的内涵,提出了人水博弈的概念.对人文系统和水系统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水和谐博弈模型的框架,其主要包括博弈内涵分析、博弈辨识、博弈评估、博弈管理4个部分.从人水博弈关系方面分析实现人水和谐的途径:①维持水系统健康;②提高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1)"防洪与江河治理",主要分析中国防洪能力建设和江河治理的基本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出要创建中国防洪理论与树立江河治理的地学观。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术语中水损失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损失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形式,国标水土保持术语是指导水土保持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水损失治理标准,完善水土保持理论及体系,更科学合理预防和治理水损失,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水损失的概念含义应科学完善。通过分析水损失理论现状,对国标水土保持术语中水损失的概念提出了修改,从径流、蒸发和入渗3方面阐述水损失概念的含义,提出水损失预测、治理措施、监测基本内容,对深入研究水土流失水损失理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标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论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从局部治理、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要统筹山水林田湖等各自然生态要素,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坚持不懈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平  刘遂庆 《给水排水》2007,33(11):159-164
对国内外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管理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深入认识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内涵、建立衡量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的指标体系、寻找评价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的分析工具以及开发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模型和决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水系连通性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城市水系的治理框架,首先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引起的主要水问题;根据城市水系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提出了水系连通性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以及城市主要水问题,探讨了城市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骨架,其连通性有利于解决防洪排涝,缓解水资源短缺,修复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最后,基于城市水系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与治理框架,包括水系连通问题的诊断,水系连通性的评价,工程治理措施以及优化管理方法等4个方面,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受到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与日益频繁的气候变化的叠加扰动,长江新老水问题纷繁交织。结合“十四五”规划和长江大保护的新要求,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长江面临局部地区缺水、涉水管理水平不足等水资源问题,沿江总磷排放超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尚不明确等水环境问题,生态容量下降、生物资源锐减等水生态问题,以及极端洪涝干旱事件频发等水灾害问题的基本态势。最后从水系统角度揭示了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因素和水电开发、航运、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等人为因素对长江“四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发展变化的外在驱动影响,深入剖析了长江“四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反馈机制,以期能够增加人们对长江水问题耦合关系的了解,提高系统治理长江水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从保护治理责任体系、规划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日常巡查养护机制、监测预警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专业化运营机制、农民参与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面临的宏观形势,提出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差异化的治理目标,并提出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理清各相关方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完善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把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与地方政府中观层面的组织控制以及农村社区微观层面的具体实施相结合,调动国家、地方、企业、村集体和农民以及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制定综合整治规划,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文龙 《中国水利》2022,(22):17-20
从珠江河口治理、大湾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现状,在研判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形势的基础上,聚焦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从战略层面全面提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各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解决策略,为未来30年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评价本溪市县域水保治理的适宜性,文章基于本溪市明山区、溪湖区、平山区及南芬区、本溪县、桓仁县6个区县水保治理的多年数据资料,从治理效果、治理措施与社会经济状况3个层面选择10项适宜性评价参数并建立评价体系,对各区县水保治理的适宜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科学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本溪市水保治理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为单位面积投资、治理度、坝地面积,在水保治理过程中应给予重点关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的适宜性综合评价值能够较好的反映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保治理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准确的揭示了县域水保治理的实际情况,可为县域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优选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水信息系统模型内涵与外延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内容:①水信息获取的基本理论框架;②水信息获取技术及发展;③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技术。探讨了水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技术互补、信息融合算法选择和系统评估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水生态文明内涵的解析,分别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意识形态、技术方法、制度建设和组织实施4个层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原则,并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个维度系统构建了水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济南、苏州、徐州等代表性试点城市,凝练总结了不同类型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并对下一阶段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基础、基本宗旨、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而从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重视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水和谐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戴会超  唐德善  张范平  王冰伟 《水利学报》2013,44(8):973-978,986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淹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人水和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理论,对城市人水和谐内涵、城市人水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和城市人水和谐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城市人水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城市人水客观和谐与主观和谐两个方面建立了城市人水和谐的评价指标,研究城市人水和谐评价模型与方法,建立了城市人水发展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协调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和谐主观感受度计算模型以及城市人水和谐度计算模型,最后,应用所建模型分析评价了南京市的人水和谐度。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内涵和路径,论述主要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推动江苏水文化建设工作,并采取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和营造宣传氛围等措施保障水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水生态文明发生的过程和要素,从自然环境、水利活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对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解析,提出水生态文明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特点。从鄱阳湖流域特点、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提出应从自然、水利、社会三个层面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水利行为—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治理模式应从控制向良治转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治理”是国际社会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思想。从旧的控制到良治,是现代治理追求的目标,其内涵包括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从只有政府的一个制度实施者转变为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私营部门、媒体、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制度实施者,从黑箱操作到信息公开和信息透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流域治理,基本是一个流域开发和兴利除害的工程概念,和现代治理的概念有很大判别。长期以来我国江河流域水资源的分配,主要采取指令配置、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在水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这种治理模式存在严重的体制失效,流域管理呼唤新的治理模式。目前关于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已经从政策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水权与水市场的探索也已全面展开。但遗憾的是,流域 讨论大多局限于泛泛的统一管理的思路上。统一管理是一种强化集权控制的思想,虽然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仍然不能完全回避体制失效的问题。本文借鉴现代治理理念,提出黄河流域的良治框架,特别指出流域治理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水公共部门的转型,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水公共机构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围绕淮河、巢湖及长江中下游水患治理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回顾了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岩土力学与渗流计算理论、水工结构与力学性能、水文统计理论与水文实验学科、河湖演变与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控污与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河湖监测预警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等6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该院70年来攻克的关键治水难题,以及在土体性能测定、渗流计算理论、水文统计理论、河湖演变机理、农田排水指标、河湖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学术成就;展望了新形势与新要求下江淮治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建设平安美丽安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