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丽江为例探索历史遗产古城中保护和小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借鉴已有理论和案例,分别从区域、文化、产业、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历史遗产古城和小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对二者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2.
活态遗产地空间的消费决定了生产,而生产又创造了消费.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是活态性要素的消费化表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建构、地点塑造和生活重构3种活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网络变迁,结果发现:当地政府机构始终占据利益网络的主导地位,并与旅游企业结为联盟;在开发阶段,国有企...  相似文献   

3.
丽江古城旅游商业人口和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遗产地广泛开展旅游商业的趋势下,旅游商业化造成了遗产地社会结构、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变化.有必要深入地探讨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主题、过程和表现,从而为有效的遗产地保护提供依据,为旅游商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古城为例,从店铺类型、商品种类、经营者构成以及空间分布等角度考察旅游商业发展导致的人口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对文化遗产地造成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研古城是国家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别具风貌的空间布局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文章从聚落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和合院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古城空间形态与功能协调机制的演变,为古城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中的392个传统村落与1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遗产源,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遗产源的空间分布与水系、交通、距中心城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各因子对遗产源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MCR模型对沅水流域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旨在为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性保护与遗产廊道构建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内的遗产源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大部分的遗产源分布在河流附近,交通较为便捷,距中心城市距离适中的低海拔丘陵与盆地的缓坡地带,遗产廊道适宜性较高。根据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廊道规划建设措施,从而促进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要家族聚落是岭南乡村世代相承的基本结构,其中的社会属性和禀赋是宅园单体布局考量的基础,基于家族聚落视角展开对宅园单体的解读,将从静态的物理空间审美向动态的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认知延伸,有助于理解乡村宅园内在生成机制。通过对近代岭南乡村宅园遗存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调查访问、航拍图示等方法,总结出由华侨富商、官僚乡绅、军将豪强构成的三大造园主体,并从宅园择址、宅园与祠堂的关系、领地的占领与共享、建筑造型的沿袭及异化,阐述近代岭南乡村宅园在家族聚落秩序下的空间特征及新时期遗产价值,旨在补充与完善近代岭南园林研究体系,为乡村宅园遗产的价值认知及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东莞市传统家族型聚落塘尾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并以户为空间基本单元,定量描述空间的集聚效应、观察空间单元的结构性特征。弥补既有研究对空间的单元、界域、中心界定较模糊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和空间结构关联视角,探讨地域文化和宗族架构与空间的关联,族群内权力等级差异、职能调整和角色转变等对社会空间的影响以及外部社会事件和人物个性对空间的作用等。结合相关性分析,总结和推演以塘尾村为例的东莞地区传统家族型聚落社会空间转换模式及其影响机理,为更好地延续和振兴地方传统聚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Editor’s Note芬兰建筑师Eliel Saarinen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第二次去丽江的我,才离开便怀念。丽江古城是让我十分欢喜的古老城市,其保存完好的山林、园林、建筑、水系、民族文化与居住在古城中的纳西族和其他民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产角度的上海里弄建筑现状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里弄整体空间研究的需要,通过对中心城区现存的所有里弄建筑田野调查,经空间坐标导入及单元属性整理,形成以单处里弄为单元、针对现状空间及属性的GIS数据成果.在现状调查及数据成果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对于里弄价值认定、构成范畴、谱系建立等新的遗产研究要求,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包括:表现在历史空间主要组成、近代城市空间拓展主要体现、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三个方面的遗产价值空间表现的阐述,核心片区为主、特色零块为辅的遗产价值空间结构的确定,由建筑单体艺术价值产生的约七成的价值范畴的侧面佐证,以及时间空间上分布的十类里弄谱系的初步建立.希望在拓展里弄建筑这一历史建筑的本体研究同时,推进其遗产价值、遗产构成、保护更新方面的研究及实践.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社会”有机关联视角,建立“聚落格局与择居智慧、簇群院落与血缘关系、仪式地标与宗法信仰、街巷场所与人居理念”的形意关联分析框架,剖析家族聚落空间特征并挖掘其背后潜存的社会语义。空间特征表现为:辩方正位的区域格局与多足鼎立的组团格局,有机生长的家族簇群与特殊安排的户支院落,中心引领的祠堂与极域控制的庙宇,适应场地的街巷与产权明确的场所。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语义为:强调主体的认同与族群的协作,依循血脉的延续与身份的位序,彰显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礼”与以敬天娱神为核心的“俗”,体现系统防灾的安全观与和而不同的儒学观。旨在为传统聚落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相对中国的其他地区,潮汕有更发达的宗族制度和独特的乡村空间景观尝试建立宗族化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家庭→宗族”)和空间形态(“住宅→聚落”)的相互联系,以解析“家国同构”的社会意识在潮汕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空间表征.基于东里古寨和华瑶村的研究,建立了从“小型住宅(小家庭)→府邸(大家庭)→单一姓氏小聚落(家族或宗族)→多姓大聚落(宗族系)”这一空间表征路径,并总结出“家国同构”空间表征的三大要素:原型、秩序、边界原型主要是儒家礼制在空间上的物化表现,秩序是指按照宗法制度确定的空间等级,而边界在实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建构,都反映了被边缘化的北方移民后代强烈希望通过规划设计“理想空间”来维系身份的正统性并规训族民.  相似文献   

13.
黄华青 《建筑学报》2022,(1):117-122
走向全球南方聚落研究的进程中,鲁道夫斯基、拉卜普特等人的物质性路径已不足够;在萨义德、霍米·巴巴、阿尔萨耶等人的后殖民批判语境下,传统聚落不再是封闭凝固的遗产,而是时刻处于争夺、协商、共谋过程的一个“短暂、流变、情境性”的对象。基于摩洛哥杰玛艾弗纳广场的空间志研究,以田野调查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旅行者日记所勾勒的具身经验,展现广场上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融合的临时空间策略,揭示奇观与日常、我者与他者间充满张力的社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娄莹  李菲  张佳焱 《建筑技艺》2022,(S1):23-25
本文基于参数化视角,运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试从形式特性、舒适程度、便捷程度以及空间氛围感受四个方面入手,构建表征浙西传统聚落公共院落及民居院落空间的评价体系,为传统聚落振兴与民居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处于地理劣势的少数民族聚落经济落后,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秩序混乱不堪,并逐渐被肓日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如何进行更新,是当今风景园林规划者亟待思考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特点突出、空间结构类型各异,在研究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民族开展不同方式的景观更新,需要更加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措施.在现代文化洪流的冲击中,使少数民族乡土景观能够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关注,使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的现状我国古城镇旅游的兴起是近十几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多元的社区发展需求对社区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显著在地化特征和实践导向的社区规划面临来自传统规划技术路线、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等诸多困境制约。文章借助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总结我国现代居住空间规划模式呈现出从单位制住区和商品房小区的"生产空间"到社区规划的"空间的生产"的重要转型特征,"社会"逐步取代"空间"重新回归生产的目标核心。基于对前一阶段社区规划工作中主要问题的反思,文章结合在北京市海淀区"新清河实验"中社区规划的实践探索,针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发展高度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型社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手段和路径,并将其概括为从"需求导向"到"资本导向"、从"利益干预"到"关系干预"、从"社区建设"到"社区营造"的3个转向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项目信息建设地点:丽江白沙业主单位:丽江解脱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聚落在退耕还林与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基于传统社会关系形成的聚居形式难以适应并逐步衰落,需要协同时空间变化,实现韧性发展。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研究小流域乡村聚落空间韧性,构建“拓扑仿真—韧性评估—空间优化”的研究框架;以汃河流域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对乡村聚落从现状到未来的多种演变趋势仿真,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对聚落空间韧性评估,并基于韧性评估结果对流域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最终确定了区域村镇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划分6类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分类引导建议。近期行政村数应为29个,人口约为3.89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466.7 hm2;远期行政村数应为23个,人口约为2.91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349.5 hm2,并形成“交通廊道乡村带+特色小镇”的理想空间形态。研究成果解决了在复杂变化中揭示乡村聚落空间韧性的科学问题,可为小流域乡村聚落韧性评估与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