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黄河》2021,(1):61-66
明晰黄河用水演变特征、探究黄河未来水资源情势,对流域有效管理水资源、合理制定规划方案、优化布局重大水利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黄河流域用水演变特征分析、用水变化影响因素判别及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势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80—2016年用水增长主要为城镇生活用水,37 a增加了37.0亿m~3;2012—2016年工业用水量有所下降,2000—2016年农业用水量整体呈现减少特征,农业节水量能够满足新增灌溉面积用水需求;未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量仍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这可能会加剧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黄河流域2001—2016年总耗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地表水是黄河流域主要水源,但现阶段流域用水仍无法摆脱对地下水的依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考虑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河川径流量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日益凸显。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尚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通过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完善田间工程配套等措施实现流域深度节水。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海河流域最大的用水和耗水行业,发展节水灌溉对减少农业用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海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灌溉用水现状、节水灌溉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海河流域各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河流域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为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需水预测精度,并为流域水资源分层配置提供基础,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包括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的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方法。按照不同行业的用水特点进行层次划分,将农业需水按照口粮安全、消费需求进行划分,工业需水分为一般行业需水和高耗水行业需水,将流域外生态补水作为河道外生态刚弹性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根据泥沙冲淤比划分。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黄河流域河道外需水量为534.62亿m~3,其中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占比分别为59.81%、33.62%和6.57%,比2017年增加139.01亿m~3,而人均用水量减少25 m~3,流域用水水平得到提高;农业节水量被用于工业等效益更高的行业,预测结果符合黄河流域1980—2017年用水规律和新时期"生态优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剧,流域水资源受变化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及需水预测对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耦合了考虑物理机制的需水预测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多因子驱动及多要素胁迫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采用MPI气候模式预估的未来气温、降水结果及未来流域5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形,预测了黄河流域2017—2030年的水资源供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的生活需水量随着流域人口及人均用水需求的增加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需水量呈现缓慢减少态势,生态及三产需水量逐年增加,农业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②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增加节水技术投资的前提下,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满足黄河流域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提高节水程度,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正>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经济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有水资源的持续供给作为保证。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松辽流域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节水尤为重要。研究各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出农业节水措施和保障措施,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依据。一、节水灌溉技术在松辽流域的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汤慧 《吉林水利》2021,(6):45-49
大连市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2014年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的正式通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连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逐步深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探索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通过对大连市在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六个主要方面的用水效率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认为:大连市自2004年以来供用水量先是增长迅速再平缓波动,用水比重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用水效率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生活节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节水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建议采取两库连通多源保障、渠系改造水价改革、科技节水提高回用、加强执法强化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凌源市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农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但农业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低,传统灌溉农业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制度和政策上落实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节水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业用水效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研发经费占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总量等;用水效率低等水平且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用水效率中等水平地区应以降低废水排放量为主,加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效率高等水平地区应严格实行区域环境容量和浓度管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1 北京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市现有农田灌溉面积约38.66万hm2,农业是全市第一用水大户,占全市总用水量的50%以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用水量过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一直是农业灌溉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很低,尚未做到科学用水,农业节水潜力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农业用水中不少潜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首先,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大,农业用水比例将不断缩减.另外,生态需水,即建设与改善生态系统与环境所需要的供水,近年来日益显得重要,出现与农业种植业争水的矛盾,使农业灌溉用水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搞好农业节水对缓解北京市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关中地区2005—2010年六年用水水平进行分析,农业灌溉用水量和工业万元用水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城镇生活用水量随着节水意识的推广呈下降趋势,农村生活用水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趋于平稳。在遵循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前提下,参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立了"十二五"末关中地区用水节水指标和约束条件下需水计算,并对区域供水工程规模进行预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经济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有水资源的持续供给作为保证.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松辽流域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节水尤为重要.研究各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出农业节水措施和保障措施,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近10年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99~2008年福建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用水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加2.52×108m3;农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工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递增,生活用水量增长缓慢,比重基本不变。用水结构的变化和全省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节水灌溉面积增加是农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共同促进了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的提高对工业用水具有负驱动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逐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有68个丘陵县,占全省区(县)总数的37.6%,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在有限水资源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文中以四川简阳市为例,在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现区域水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并建模,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计算与需水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工业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有所增加,增加水量来自于农业灌溉用水量调整,而单位产值的用水量下降;2020年工业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将持续提高,但农业灌溉用水持续降低,由于节水措施应用和单位耗水量下降,各行业用水总效益仍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育阶段需水量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在灌溉上,用水的原则是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尽量减少生态用水,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效益.地处寒区的通河县,水资源比较紧张,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已纳入基本国策.农业上提倡开源节流,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松辽流域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为500亿m3左右,占全流域总用水量的74%左右,但总体来说节水灌溉比例较低,农业用水方式较为粗放,节水潜力较大.抓好农业节水是松辽流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领域,是流域内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稳定"东北大粮仓"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松辽流域农业节水现状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业用水及节水效益分析,为制定农业区划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衡水市2001-2012年用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别对衡水市各行业用水比例、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并对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分析。衡水市农业用水比例占总用水量的82.02%,农业灌溉用水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001 7×108m3,粮食产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产9.79×104t。农业用水量减少、粮食增产主要源于开展农业节水,衡水市农业节水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7.6%。开展农业灌溉节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对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用水大户变身节水大户农业向来是用水大户。然而,翻看最新发布的"节水榜单",农业用水的表现十分抢眼。《2016年水资源公报》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用总量减少63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减少84.2亿m~3,工业用水量减少26.8亿m~3,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28.1亿m~3和19.9亿m~3。事实上,灌溉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90%。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用水平衡及生态用水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两方面对海河流域用水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用水是保证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但该流域生态缺水量占总生态用水量的比例都在80%以上。重点分析了农业节水对保障生态用水的贡献,现阶段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总潜力为43.2亿m3。本文从农业节水的角度入手,对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综合考虑流域的节水潜力和调水供水补给后,生态用水有望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石川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对石川河流域水资源分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供水基础设施、供用水量变化趋势及用水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流域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7.9%,属资源性缺水流域;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占比从1980年的85.4%降至2015年的72%;工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生态环境用水逐年增加,流域经济发展已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人均用水量高于渭河流域平均值的10.8%,单位GDP用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2%,具有一定节水潜力。结果可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是缺水大省,属于极度缺水区,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本文基于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取水量高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常年份所分配的70亿m3;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供水和取水有剩余,海河流域2001年后总用水量与总供水量一致,即供水没有剩余,这说明随着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山东省三大流域由南向北供水逐渐紧张,未来山东省水资源形势会更加严峻,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农业节水,减低农业用水量;山东省由南向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水功能区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企业和公众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以实现山东省各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