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8日,伴随着阵阵的鞭炮声,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局土木工程事业部承建的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昆明1标在蔡家村6号支洞破土动工,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有序地进行着场地的清表、场平工作,这标志着公司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正式拉开了"引金入滇、五湖通航"七年奋战的序幕。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工程从金沙江上游石鼓河段取水向滇中城镇生活及工业供  相似文献   

2.
张辛  杨爱明  姜本海 《人民长江》2020,51(3):133-127
滇中引水工程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面临着测区跨度长、平均海拔高、高差变化大、区段衔接难等技术难题。针对工程的特长跨度,提出了窄分带投影方法控制高斯改化变形;并根据工程平均海拔高、高差变化大的特点,研究了适应高程变化的投影补偿新方法,精准控制高程归化变形量。在区段衔接方面,系统研究了椭球变换方案,确定了广义微分的椭球膨胀连接方式;并结合垂直投影方法,控制坐标数值的变化量,衔接前后测量成果。研究成果总体上为滇中引水工程提供了一整套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为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测量技术提供了独特样本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水文化是人类在兴水利、除水害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对提升水工程的水文化内涵,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湖北省襄阳市三道河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三道河水利工程水文化体系、水文化特色及内涵、三道河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特点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云南滇中引水工程具有测区跨度长、平均海拔高、高差变化大等特点,是中国现阶段规模最大的高原长距离调水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控制网布设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水利渠道和建筑物的测放精度.应用误差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方法,开展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与等级论证研究;并通过估值计算,对滇中引水工程高程...  相似文献   

5.
李华婷 《小水电》2021,(5):34-36
大型引水工程具备特有的工程难点,需要面临的合同管理问题更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保障依法依规,保障营商环境公平公正,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合同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等,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结合创新发承包模式,并过程控制,保障工程建设管理目标实现等措施,都是保障项目顺利建设的关键.对上述合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化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设计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现代水利所赋有的诸多功能都应充分发掘和表现。本文从梁江堰改造工程实例解剖入手,展开对现代水利建设、设计理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滇中引水工程主干渠在正常运行过程存在建筑物损坏、控制设施紧急关闭等非常情况,需要考虑事故退水工况。文章以主干渠楚雄段为例,对事故工况进行拟定划分,进而用数值方法模拟各类事故退水工况,分析退水过程对主干渠建筑物的影响以及验证退水控制运行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重点围绕滇中引水工程布置在昆明市城区干道的龙泉倒虹吸地质勘探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从解决现场勘探工作实施条件、做好地下管网保护及环境保护、有效控制钻进作业、加强交通安全和质量管控、提高文明施工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生产组织、管理及钻进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确保勘探工作顺利实施,并对勘探工作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类似项目地质勘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水利系统从各级领导到广大职工,越来越重视水文化建设,在更新理念、强化举措、注重效果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对水利改革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水文化建设,实现水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以大众化为目标来推广、普及和发展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基础和根本要务之间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值得引起重视。文章分析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几条重要途径,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地下泵站进水塔边坡主要为强风化岩质边坡,受裂隙、开挖临空面等组合切割,边坡局部稳定问题突出。为分析该边坡稳定性,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和显式有限差分法的FLAC3D软件,分析该边坡在4种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受力特征和破坏区分布规律,并分别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摩根斯坦-普莱斯(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降雨工况下,该边坡安全裕度有限,安全系数仅达到规范最低要求;针对边坡上部强卸荷带及下部绿泥(绢云)片岩等局部受力与变形不稳定区域,提出了支护方案与治理措施。监测数据表明该边坡在开挖及运行期间变形与受力稳定性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强风化岩质边坡的开挖支护方案设计与稳定性判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决策源头看,我国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经济建设必须量水而行,水生态文明理念理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在经济发展实现路径看,必须理顺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关系,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根本转变。在经济发展成果的获取来看,需要避免经济建设的水资源环境代价削弱经济发展成果提供的福利。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几条重要途径,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束文杰  王哲 《江苏水利》2004,(10):47-48
水蕴孕了生灵万物,人择水而居.依水生存,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水文化的发展史,在不断延续、不断升华。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强行业自身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克清 《江苏水利》2011,(12):10-10,12
淮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中”,地理位置独特、区域优势明显、自然水资源丰富、水生态环境优美、水人文历史悠久,河湖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37%,是“一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淮安的兴衰与水密切相关,她曾因水而兴,历史上有“壮丽东南第一州”、“运河之都”、“淮上江南”的美誉,也曾因黄河夺淮,饱受洪灾肆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实测降水数据与全球气候模型预估数据,使用 Morlet 小波方法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 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未来的降水趋势。同时,采用 Copula 函数计算历史时期(1960—2021 年)与未来时期 (2022—2100 年)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丰枯异步或丰枯同步的概率。结果表明:1960—2021 年降水序列存在 26~39?a、18~25?a、4~7?a 的 3 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2022—2100 年降水序列存在 38~55?a、18~30?a、5~12?a 的 3 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呈现“多—少—多”的循环交替,预计未来 10~20?a 将持续处于降水较多的时期; 过去 62?a,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丰枯异步频率 36.4%,同期丰水年频率为 25.3%,同期枯水年频率小于 30%,水源区 和受水区具有水量互补的引水条件,两区域之间存在着水量补偿特征;与历史丰枯遭遇对比,未来降水量丰枯同 步频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丰枯异步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枯和源枯受丰的频率减少,未来有利于调水的降水丰枯 组合概率平均增加 3.75%;在近、中、远期预估中,从 SSP1-2.6 情景过渡到 SSP5-8.5 情景,SSP5-8.5 情景下降水量 丰枯异步频率比 SSP1-2.6 情景大,说明水源区与受水区的降水区域差异变大,降水时空差异更加显著。通过对滇 中引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量丰枯遭遇的综合分析、定量评估和模拟预测,为滇中引水工程水资源调度协同 一体化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江河近岸污染和湖泊富 营养化等问题突出,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种保护措 施和治理技术相继得以实施,但水环境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 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致使水环境保护未能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依然严重,治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 重视文化的力量,发挥水文化的引导、约束、规范、凝聚和激励功能,开展水文化建设。将 水环境保护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营造成一种城市文化,才能真正起到自觉规范人类行为的作 用,提高人们爱水、护水的自觉性。武汉市水文化建设要从开展资源调查研究、进行建设规 划编制和建设城市水文化景观3个方面展开。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工程实践,将伊川独有的深厚历史文化融入了伊川伊河滨河新区水系工程中,运用生态理念在满足防洪、堤防安全的同时,营造了宜人的伊河两岸滨水公园,实现了水利工程与滨水景观建设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丰富水工程的文化内涵,提升水工程的整体形象。以湖北省襄阳市三道河水利工程为例,分析了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发展现状、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治水历史非常悠久,治水经验十分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水工建筑物以多种形式组合成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筑景观。结合水利工程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铁 《水利天地》2008,(11):8-12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文明沿河而兴。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起源于古老的河流。由此可见,人类的生息繁衍和文明进步始终同奔腾不息的江河相依相伴、相争相抗、相融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