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贫 《中华建设》2013,(1):44-47
每每想到苏州,脑海里便会活跃古代文豪们踱步名楼庭院,抑扬顿挫地吟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身在万山中"、"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等诗句的影像;行走到苏州,眼前便会浮现:下雨天,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在寂静的小巷,空气中弥漫着丹桂清新的气息,远处传来婉转的评弹的画面。这是很多人对于苏州恬静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苏州寻锦记     
<正>苏州是一个很有古意的城市。诺大的苏州老城区,竟然没有一栋高大的现代建筑。据说,当年为了保护苏州古城,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古城区内所有的建筑,都不能高于位于城北的北寺塔。这一举动,让苏州古城内的老城风貌得以完整保存。很多人来苏州,都会沿着北寺塔西行,去参观"网红"的苏州博物馆,代表江南园林的狮子林、拙政园。但往往对北寺塔周边另一个"隐身"的苏州——"苏作手艺人"视而不见。以北  相似文献   

3.
要不是这《苏州农村改革30年》的书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恐怕很难再去想象当初的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落后的情案了.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和威尼斯两座水城,在这一期不期而遇。威尼斯曾被我们称作"西方的苏州",而苏州也时常被人叫作"东方威尼斯"。这美得近乎传说的水城双子座,时常使我驰骋想象,神游其间,沉迷其中。我发现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气宇轩昂,志在远方。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5.
那时苏州河     
《苏州河》是上海著名摄影师陆元敏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照片是1991年至1993年间拍摄的.陆元敏的苏州河不是流过去的水,而是一坛有年份的酽厚的老酒,就如他对我讲的:"辰光好像停牢了一样." 这"辰光",是陆元敏小时候到亲戚家路过苏州河留下的印象,河边几个摆渡码头,给他很新奇的感受;这"辰光",更是有关父亲的记忆,有的休...  相似文献   

6.
寒山寺流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多少年来,每当我读到张继这首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不仅为它那隽永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所倾倒,而且渴望能亲眼目睹这座令人神往的名寺,亲耳聆听那悠扬雄浑的钟声。前不久,我趁出差苏州之机,借主人盛情相邀之便,有幸踏进了寒山寺的山门,终使夙愿得偿。 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外西3.5公里的枫桥镇上,因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从而使寒山寺名闻遐迩,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我们去时正逢春暖花开的旅游旺季,好客的苏州市建委专门安排我们前去游览。 在前往寒山寺的路上,苏州市建委  相似文献   

7.
《中华建设》2012,(10):216-216
编辑老师:最近,我看到苏州在建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被戏称为"秋裤楼"的消息,心里有些想法,想同编辑老师交流。中国城市发展到今天,外面看是光鲜异常,其实从能否贴近居民精神层面来看,却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8.
说起水乡,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小桥、流水和白墙黛瓦傍水而居的人家。 我到过不少江南水乡的村镇,景色亦秀丽,但有些古镇所以更引人入胜就在于一个“古”字,因为古,除却那迷人的自然风景外还会让你觅到许多久远的人文景观,耐人寻味。位于上海苏州之间,隶属江苏昆山市的周庄镇就是其中之一。 我去周庄,是春节刚过的一个早上。那天,新雨乍晴,江南绿野仍是一片朦胧。  相似文献   

9.
大凡游苏州的人,不是去苏州园林便是奔虎丘,因为,它们名声在外,谁都不想错过一睹其芳容的机会。能想到去角直的人却很少。我意外邂逅用直,也是因旅行中的道听途说,我经不住诱惑,背着行李就搭上了去角直的汽车。  相似文献   

10.
爱情的末世     
正在这个"告别的时代",应该怎样去爱,这首歌里没有答案,我想也不会有人聪明到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蠢蠢人心太重,滚滚红尘太浓,谁也离不开谁。一曲终了,爱情的"末世感"袭上心头。我相信,有些情绪的抒发,只适合以呐喊的形式表达,特别是当一幕幕离别马不停蹄轮轴上演的时候。这是一个微妙的时代。它同时带来快捷和  相似文献   

11.
十八岁的我并没有去过名山大川,但江南的丘陵在我看来已是高峰了.八一年夏,我冒着38度高温只身登上苏州天平山,极目远眺,览平远之山水,感慨起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得出因时、因地而造法的结论,并立下"搜尽奇峰"的志向.(《天平山的石头《钢笔 画于1981年)我于早晨或黄昏里常漫步于水乡石桥寻觅那意境.小鱼泛起的微波划破了这水的宁静.(《水花》钢笔 画于1981年)2001年盛夏,我的哥哥由苏北来南京,带了一大捆本子及画稿.打开后,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二十年前……这是我十七至二十岁间的一批日记本和速写,一直放在我东台的姐姐家.旧城改造,拆迁时遗失,流到画商手中,于是哥哥从拍卖会上获得,物归原主.我兴奋不已,好像从中看到了小分头、黝黑的脸蛋、嘴上还留着青春期的小绒胡、身穿中山装棉袄、脚穿军用黄球鞋的我.那时,整天背着画板或拿着小本子到处画速写,褪色的黄书包里装了几个烧饼当一天的伙食……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有一套住房对外出租,其间出了点小麻烦,房客起诉了我。开庭前,我被单位派遣到国外工作一年,因为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所以便委托了一个朋友当我的代理人去应付这个官司。为了让我的朋友能在诉讼中见机行事,我在授权委托书上的代理权限中写明"全权代理"。回国后,判决结果比我想像的严重,朋友告诉我,判决后他想提起上诉,但未被允许,所以让房客"占了便宜"。请问有"全权代理"权的代理人,为何不能提起上诉?读者:董银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时尚背包族当中搜索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什么?竟是"到重庆去看美女"。据说,经济学大师张五常从香港到重庆去讲学,临出发时,竟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似地大喊:"我要到重庆去看美女喽,耶!"说到美人,历史上有一些传统品牌:燕赵佳人、吴越娇娃,洛阳女儿、米脂婆姨……譬如"煤窝子"山西,要说这里出美人,可能谁也不信。事实上呢,山西美女自古有之,最有名的就是貂蝉,还有班昭,  相似文献   

1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杜荀鹤《送人游吴》道出了苏州的水乡景象。苏州,自古以来便是水乡泽国。城中是水,城外是水;园中是水,园外是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苏州又是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江南盛产才子天下皆知,有水又有文化的地方,文化就会与水有关。当然,水文化的表现是多角度的。笔者看来,苏州地名中折射出的有关水文化的味道就足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环保那档事     
一和朋友去钓鱼,中午,到河边的一个小镇去打点便当回来当午餐。这是家快餐店,不大,但还算清洁,顾客也很多,来来往往的,一派宾客盈门的景象。我叫了两份牛腩粉,并吩咐好打包。三十多岁的老板娘答应了一声,生火煮起粉儿来。没多会儿,香味儿就飘了出来,粉儿煮好了。老板娘麻利地帮我打好包,我正要伸手接时,老板娘突然仰起头看着我,问:"要不要筷子?"  相似文献   

16.
正"怎么不去肯尼亚拍野生动物啊?你到那里肯定会开心死的!""去青藏高原拍野生动植物多好啊,有很多珍稀物种呢!"……最近几年,见我如此痴迷于自然摄影,不知有多少人曾热心地向我提出类似建议。"是啊,这些地方,都是我梦中的生态圣地,如果有机会,我也非常想去看看。  相似文献   

17.
梅关行记     
<正>据说去南雄,总要到梅关走一走,才算不枉此行的。这里不光是第一条从中原通向岭南的商贸古道,也是从张九龄、六祖慧能,到苏轼,再到毛泽东、陈毅等古今名人留下传奇身影的地方。既然来了,我肯定也是不能免俗的。我去时先在广州逗留了一日。时序虽已入秋,广州的暑热仍让我这个北方佬叫苦不迭,阳光下待一会儿,一身皮肉立刻热汗淋漓,仿佛有一群小虫子在蠕动,难受得很,所以旋一登上去往粤北的旅游大巴,终于吐出一口气,仿佛脱离了苦海一般。下午到了南雄,果然是"天凉好个秋",竟不见丝毫暑气,浑身干爽舒展,仿佛又回到了我生活的遥远北方。第二天我们去梅关。因为心情急  相似文献   

18.
<正>自认为走遍中国的你,是否愿意去这么一个城市,它被誉为河鲀岛。如若这是个抢答题,倒是我不幸贸贸然按了抢答键。北国料峭的三月,文坛名宿从维熙老先生建议我随一个采风团去扬中看看。扬中?我所有旅行的记忆里没有任何关于它的雪泥鸿爪,于是误判为李白式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是,从老却吟出苏轼的诗来:"正是河鲀欲上时"。一路南下,朋友的短信紧追不舍:"非得要去冒这个险吗?"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命门     
30多年前,我曾去过上海,住在闸北。好奇心使我对这个常在小人书和电影中看到的地方产生了极大兴趣。闸北,这闸是河闸,渠闸还是库闸呢?我几乎遍寻了大半个上海,却始终未见闸的踪影。从此,闸北只作为一个地名符号,永储于我心的网页。今年初春,我去上海参加水利部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下榻于外滩附近的银河大厦。晚饭后,我急不可耐地去游览外滩。刚走上外白渡桥,陡然就生出一种被洗濯凝化了的感觉。黄浦江近在咫尺,一甩而过;苏州河就在脚下,袅娜而来。一江一河,洇然一体,更添了大上海的灵气本色。此时,夕阳饱蘸着江与河与海的…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母亲河"第一站:上海-苏州河阳光炽烈,河水平静,外白渡桥处,不仅苏州河与黄浦江在此交汇,生活在此的居民和各地往来的游客也屡屡擦肩而过。此处的外滩源地块区域内保留着各式近代西洋建筑,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现任梦清馆名誉馆长、原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效国,感受了苏州河河流治理前后发生的巨变。苏州河,穿行上海的河,流经生活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