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水蓄能电站的抽水断电过渡过程威胁电站抽水工况的运行安全。以某实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在对电站抽水稳态工况复核的基础上,反演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单机抽水断电过渡过程,分析了数值模拟与原型实测结果之间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最后,对电站双机抽水断电工况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单机抽水断电数值仿真模拟计算的过渡过程时域曲线与实测值时域过程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且吻合良好,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数值模拟中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及简化处理,以及过渡过程中真实压力脉动的影响。在对双机抽水断电工况进行预测模拟及修正后,过渡过程调保参数均未超过设计值,保障了电站抽水工况下的运行安全。反演分析成果可为其他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过渡过程计算主要基于极端水位,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运行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同时各厂家的过渡过程计算主要考虑极端水位时的双甩、双切等情况,对负荷干扰关注较少,而负荷干扰又是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经常遇到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综合考虑水库水量情况,提出了基于电站实际运行库容曲线的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计算方法。以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库容曲线,对该电站的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获得库容约束条件下不同水位组合时的蜗壳进口压力和尾水进口压力极值。结果表明,宜兴电站的年库容均值为651万m~3;各组合水位的调节保证值满足要求;工作水头H对被扰机组最大出力、甩负荷机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和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上游闸门井水位极值差的影响比较大,对其他调节保证值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抽水蓄能电站的过渡过程是影响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在电站流道确定后,可逆式机组的全特性曲线成为决定电站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可研阶段定制转轮还未开发,需借用相近比转速电站的转轮全特性曲线用于过渡过程计算。由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不同阶段所用的转轮全特性曲线的对比分析不足,部分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后出现过渡过程运行稳定性问题,严重威胁其安全运行。为研究该问题,对国内一典型抽水蓄能电站在建设前期、运行期及改造期所用三个水泵水轮机转轮的全特性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典型工况甩负荷后采用不同全特性曲线机组运行轨迹的差异及其与过渡过程稳定性的联系。研究结果证实了过渡过程稳定性与特性曲线形状直接相关,甩负荷后机组运行轨迹在特性曲线各区域的历经时间与过渡过程控制参数极值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制动区与反水泵区的历经时间,其值越大,过渡过程稳定性越好。水泵水轮机转轮全特性曲线确定后,也可通过优化导叶关闭规律的方法来进行调整机组运行轨迹,以提高过渡过程稳定性。研究表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不同阶段采用的水泵水轮机转轮特性曲线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对确保电站投运后的运行安全性很有必要。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水泵水轮机转轮设计水平以及评判抽水蓄能电站的过渡过程稳定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泵水轮机转轮特殊的水力特性,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较复杂,对水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需要专门对其水力过渡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某高水头长压力管道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的转轮四象限特性曲线及输水系统布置,对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的水力过渡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中大波动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控制要求,其研究思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抽水蓄能电站中引水系统过渡过程的动力特征,基于特征线法建立数值模型,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进行过渡过程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甩负荷工况下,引水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质最差,对整个抽水蓄能电站的潜在危害也最大。因此,在进行引水系统过渡过程计算分析时,应重点计算甩负荷工况,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运行方式也应以根据甩负荷工况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仙居抽水蓄能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站机组进行甩负荷现场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数值仿真的手段对机组甩负荷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的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数值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机组运行极端工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极端工况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进口最小压力等指标满足合同相关指标要求。反演计算分析为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高会  余雪松 《人民长江》2015,46(5):102-104
考虑到抽水蓄能电站压力脉动较大,为了确保压力脉动修正的合理性,首次提出了实施延时段和关闭段分段修正的修正方法。根据某抽水蓄能电站实际运行调度情况,确定了极端控制性工况,并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该极端控制性工况展开预测计算,以验证其结果是否满足调节保证设计要求。验证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为该电站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寒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在冬季运行时,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电站冰层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不同运行工况对冰厚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冬季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对寒区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冬季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抽水蓄能电站一管双机甩负荷是一种影响电站安全的大波动水力过渡过程,试验难度较大,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于2010年进行了一管双机甩负荷试验。本文介绍了有关试验的方法,对1#、2#机组同时甩50%、75%和100%负荷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调保计算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机组的甩负荷过渡过程性能满足合同指标,所采用的调保计算方法、参数和边界条件正确,对其他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双机甩负荷试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华中电网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功率平衡维持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同时评估在不同新能源和抽蓄电站配置方案下的运行经济性,对解决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基于PSCAD平台建立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合理建模和新能源配置方案,能最大化地实现区域电网的功率平衡,保障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电网的经济性最优运行。  相似文献   

11.
实现机电设备安装与生产运行前准备的平稳过渡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重要内容。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特点,以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为对象,开展机电设备设计、供货、安装、调试与生产准备一体化管理研究和设计,初步实现电站基建、生产的快速平稳过渡,为抽水蓄能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总结了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计算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工况拟定涉及上、下游水位、输水系统布置、调压措施、机组动作、电气主接线方式等几个主要因素,各类工况拟定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对确定输水系统结构设计、机组招标设计、闸门设计和指导电站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对常规混流式机组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工况拟定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决定了水道系统渗水量的大小,关系到电站长期运行的经济指标及水道安全.详细介绍了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参数的设计和灌浆中采取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分析了灌浆检测成果.电站投入运行以来,引水系统结构稳定,无渗漏.通过总结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过程,对水道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供...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压管道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和特征线法,对某抽水蓄能电站3、4号机组双机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了研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证实了数值仿真的可性性;对机组水泵工况正常运行时突然断电的特殊过渡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出导叶不同有效关闭时间下机组蜗壳末端动水压力等关键数据,据此分析出导叶最佳关闭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灵活经济调度的一种发电方式,其电气主接线的方式存在诸多不同于常规电站之处。文章介绍了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电站初期主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投运以来的情况表明: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初期设计既能满足电站现在可靠、安全运行,又考虑了电站的二期出线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灵活经济调度的一种发电方式,其电气主接线的方式存在诸多不同于常规电站之处.该文介绍了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电站初期主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投运以来的情况表明,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初期设计既能满足电站现在可靠、安全运行,又考虑了电站的二期出线设...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介绍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计算情况,总结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计算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所在的坑尾沟为小型稀性泥石流沟,坑尾沟下游分布有周宁电站及龙二电站营地、周宁电站进厂交通洞,以及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施工营地等建筑物,泥石流爆发安全威胁大,因此,笔者对坑尾沟泥石流治理设计进行了介绍,以降低泥石流爆发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启停广泛采用SCADA系统进行控制,而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承担日益繁重的调峰填谷的任务,抽蓄电站工控系统一旦出现风险而瘫痪,将影响电网的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工控系统目前存在的安全威胁,并介绍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运行的电力监控系统中部署统一管理平台、日志审计系统及入侵检测装置;以及如何实现对工控系统的实时监测、监控及告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