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在对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内部结构和测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于新能源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的测量新能源系统中逆变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噪声,并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对于传导电磁干扰噪声进行抑制。并且,根据新能源的特点,提出在直流侧加入电感电容以稳定由于直流侧电能不稳定所带来的电磁干扰噪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反激式开关稳压电源传导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凯  廖惜春 《通信电源技术》2012,29(2):12-15,37
开关式直流稳压电源的电磁干扰不仅对电网产生干扰,导致在同一电网上供电的其它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且严重的谐波电压电流会在开关电源内部产生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开关电源内部工作不稳定,使开关电源性能降低。文中以反激式开关稳压电源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传导测试中,差模、共模传导两种方式噪声源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开关电源传导干扰模型,采用EMI滤波器即共模滤波和差模滤波,并详细研究了加入π型滤波器、输入x电容、共模扼流圈等对开关稳压电源传导干扰的抑制效果,得出传导干扰抑制在标准限制范围的改进措施,整改后可让传导干扰强度从100μV降低到200 nV并通过认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措施对抑制开关稳压电源传导干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测试红黑电源隔离防护装置性能,保证电源线传导泄漏防护的有效性,采用电压测试法和电流测试法对红黑电源插座的传导发射抑制和传导发射干扰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数据表明,电压测试法受电源线长度导致的谐振因素的影响,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中测试得到的电压值存在不相干现象,降低了测试结果准确性;电流测试方法可通过降低电源线上的驻波带来的影响,测出最严苛的红黑电源插座的传导发射抑制限值。  相似文献   

4.
变频器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力  肖芳 《变频器世界》2009,(2):28-28,30-34
PWM变频器以其优良特性在现代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其高速开关的功率开关器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EMI),影响其他控制系统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针对PWM变频器产生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PWM变频器的传导干扰机理,并对目前变频器传导干扰抑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综述,包括减小干扰源强度和切断传导干扰传播途径两大类抑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传导干扰的抑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完成了红外制冷机驱动系统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针对系统关键器件的特性,采用合理算法建立精确的联合仿真模型。并借助联合仿真模型提取分析了系统的干扰机理。基于阻抗失配理论分析了不同滤波器拓扑的插入损耗与源和负载阻抗间的关系。最终提出了一套基于干扰机理的传导干扰滤波器设计及优化方法,该方法有效地优化了滤波器的性能,并降低了设计冗余。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低漏失高稳定的LDO.利用正反馈环路钳位电压,获得高精度采样电流.通过调整工作在深线性区的MOS管的等效电阻,产生跟踪负载电流的零点.设置负载电流监测电路,控制大负载电流下的跟踪零点,对输出极点进行补偿.结合阻抗衰减技术,实现LDO在全负载范围内的稳定;通过将第一级运放输出端极点...  相似文献   

7.
最大功率传输是信号传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正弦稳态电路中,在负载阻抗不可调节时,可以通过在电源(或含源线性一端口网络)与固定负载之间级联无源无耗二端口网络来变换负载阻抗,实现负载从正弦稳态电源(或含源线性一端口网络)获得最大功率。本文研究此类无源无耗二端口网络的最简单结构、参数关系及其适用范围。推导可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的...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张晓  孙新贺 《微波学报》2010,26(Z2):131-133
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发射通常在较低频率范围内,根据GB/T6133.1 中关于电气设备性能的测试要求,通常只需要测量其传导干扰。文中详述了在电力设备EMI 测试中的重要辅助设备电源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Line ImpedanceStabilization Net-work)的结构、原理、分类及工作特性,分别阐述了在电力电子设备测量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时的使用方法,说明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LISN 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积分方程等效电路和Baum-Liu-Tesche(BLT)方程的电磁脉冲传导耦合效应分析方法, 建立外部电磁干扰等效源模型, 提取等效电流和阻抗参数.对内部含复杂传输线网络和集成电路插件的电子设备建立了电磁拓扑模型, 采用BLT方程分析电磁脉冲响应.仿真分析了内部传输线连接关系、外部信号线长度和半径大小、节点负载等因素对传导耦合效应的影响.将计算结果和商用电磁仿真软件CST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可为电子设备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波天线调配网络中,用于吸收干扰频率信号的陷波网络,在遇到外界温度较大改变时,其陷波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温度改变时陷波网络阻抗变化的分析,找出陷波网络不稳定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TD-LTE系统设计了504个PCI,PCI规划要求不冲突、不混淆,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针对规划的PCI评估的方法。该评估方法将TD-LTE网络覆盖进行栅格化,针对每个栅格进行统计PCI的模3干扰程度,将所有栅格的模3干扰程度进行累积以表征整个网络的PCI模3干扰程度,以期指导PCI前期规划及后期优化,避免了通过现场拉网测试进行的模3干扰判断的局部性及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本研究以全局整体的角度来进行PCI的评估呈现整个网络的PCI模3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2.
负载惯量和外界干扰是影响贴片机X,Y轴快速高精度定位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针对负载惯量和外界干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利用RBF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特性实现对外加干扰和被控对象模型信息的逼近,运用自适应控制算法计算前馈补偿量以补偿负载惯量和摩擦力对运动性能的影响,采用滑模控制算法以抑制其他不确定干扰对运动控制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出,所采用的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补偿负载惯量和外界干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从而实现贴片机X,Y轴的快速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13.
LTE网络模3干扰对RS SINR影响很大,因此减少模3干扰是提升4G网络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于模3干扰尚未有可量化的评估方法,仅能通过路测了解到部分道路模3干扰情况,对于全网性的模3干扰优化较难开展。文中利用特定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对模3干扰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为制定模3干扰优化方案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进行精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测试传导性干扰的模态噪声,是设计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前提条件。共模扼流圈能够抑制共模模态,而不影响差模电流的输出。根据共模扼流圈这一特点,设计一种由两个共模扼流圈为核心的共模/差模分离网络,实现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的同时输出。仿真结果表明,在150 kHz30 MHz的测试频带,输入端口阻抗基本在50Ω,并且共模传递比(CMTR)、差模抑制比(DMRR)、差模传递比(DMTR)及共模抑制比(CMRR)四个结果显示了该分离网络的良好模态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建设4G网络的首要目标是满足高速数据用户的需求,而干扰将严重影响这一指标。由于中国移动采用的是TD-LTE制式,文章根据其组网方式及占用频段分别从系统内和系统间两个大方面对可能带来的各种干扰进行详细阐述,并描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负载均衡后分流的有实时业务需求的用户因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和因传统被动式方法固有的接入延迟所导致的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协调的主动负载均衡算法。为了协调干扰,通过部分频率重用为小区边缘用户分配正交的资源;为了在满足用户数据率需求和均衡网络负载的前提下使系统总资源开销最小,通过预测用户的大尺度信道信息进行主动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负载均衡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降低了用户掉线概率。   相似文献   

17.
小区间干扰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固有问题,严重影响到系统的覆盖能力及系统容量。特别是对于小区边缘用户,将会直接导致他们出现频繁掉网或无法接入网络的情况。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各种标准化组织(LTE、IEEE802.16m、UMB)对小区间干扰控制的方案来看,小区间干扰控制主要包括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抵消以及干扰协调3类方法。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干扰协调中的3种典型技术——部分频率复用、多基站多输入输出(MIMO)和功率控制,并且介绍了这3种技术在各种标准化组织中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Wireless mesh network (WMN) is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for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mesh mode supported in IEEE 802.16 protocol provides a TDMA solution for WMN, in which schedul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ssues on how to satisfy a set of bandwidth requests in IEEE 802.16 WMNs using minimal radio resources (or solving minimal schedule length problem). In consideration of transmission overhead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two cross-layer scheduling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namely max-transmission and priority-based algorithms. In particular, they are proposed based on a physical interference model, instead of a protocol interference model as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priority-based algorithm, we study several priority criteria based on different cross-layer information. An iterative scheme for QoS traffic is introduced to guarantee fairness when traffic load exceeds the network capac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algorithms outperform the existing schemes based on protocol model, and they also ensure better fairness among different node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pagation of subnanosecond rise time (ultra wideband) voltage transients in low-voltage installation power cab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simu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mode of propagation of differentially injected transients in low-voltage installation power cables is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mode. Also, such transients would spread relatively unattenuated to any load or junction in the power system, received power primarily only limited by the impedance mismatches causing reflection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ends in the cable have been studi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part of an assessment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civilian facilities to int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20.
多制式基站共站方式和干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介绍干扰隔离基础理论后,提出了2类多制式基站的共址方式,并对这2种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场景下的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理论所要求的隔离度前提下,这2种方式都能够较好满足网络质量和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