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石油勘探要求更高品质的地震成像数据作为基础,然而气云区、气烟囱及其他速度异常体等高吸收异常构造的存在,造成深层地震波振幅变弱,频率降低,严重影响目标构造成像精度。本文以陵水凹陷气云模糊区为目标靶区,系统分析工区地震资料品质特点,针对性地采用Q(Geological Quality Factor,地质品质因子)偏移技术补偿浅层气云造成的吸收衰减。首先采用谱比法建立初始的等效Q场;然后基于等效Q场进行Q层析反演建立准确的异常Q场模型;最后基于高精度Q场进行克希霍夫Q叠前深度偏移。实际资料表明,重处理后浅层气云低速异常造成的能量吸收、频率衰减现象得到解决,目的砂体横向连续性更好,有效频带拓宽30%,气云下方模糊区的成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工区砂体展布落实及后续圈闭目标研究提供了高品质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领域是TSN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工区北部山前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速度场复杂,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成像效果差,给地震解释带来了多解性,从而制约了圈闭落实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通过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攻关,形成了平滑地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DWT(回转波层析)构建表层速度场;综合应用地质、测井、VSP资料约束建立了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各向异性参数提取、模型逐层迭代、道集拉平质控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目的层成像深度与实钻井分层吻合更好,偏移归位更准确,有效地指导了勘探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3.
以南川-焦石坝南三维工区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为提高涪陵页岩气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在传统的Kirchhoff深度偏移基础上,开展速度模型融合及优化、多属性约束的反射波井控网格层析反演、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建立及优化、优选RTM成像的关键参数等技术研究,利用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研发的RTM(叠前逆时偏移)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系统,实现各向异性RTM偏移。该技术在涪陵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改进了剖面的品质,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探索了一套山地资料中针对页岩气储层成像的各向异性RTM技术。  相似文献   

4.
由于塔里木西部地区老地震资料具有采集年代久、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纵横向速度变化大和构造复杂等特点,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次研究针对低信噪比老地震资料构造成像难的问题,采取了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远偏移距信息(包含小偏移距初至下的有效反射信息和大偏移距的广角反射信息)处理和共反射面元叠加等一系列精细处理技术,特别是通过对远偏移距有效反射信息的精细识别、提取和保留处理,充分利用远偏移距有效信息,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塔里木地区老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低信噪比老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桂中坳陷区地表起伏多变、地下岩溶发育、地下构造复杂,使得近地表层低速带厚度和横向速度变化较大,严重影响静校正的效果。利用该区地震资料,对静校正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分析,提出组合静校正处理方法,制定针对性的静校正处理流程,如果工区欠缺小折射、微测井等野外调查资料,可利用折射法求取初始速度模型,再利用多种波的初至信息正、反演迭代修正模型,以达到精度要求,求取静校正量。应用效果表明,该流程优于常规静校正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相似文献   

7.
深度域层速度场参数是孔隙压力预测方法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但由于层析成像建模方法受地震资料品质的依赖程度较高,针对复杂构造地层或薄层目标地层,常规层析成像方法的模型建立精度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尺度网格层析成像的速度场建立方法,该方法对泥岩欠压实地层目标域构造进行网格剖分,通过解析共偏移距域道集的剩余曲率为自变量的三维矩阵方程以得到每个剖分网格点的剩余速度校正量,进而利用剩余速度校正量进行模型更新迭代,以提高速度场及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剩余速度场的分辨率及精度由网格步长大小决定,减小网格步长间距能够提高剩余速度场模型建立的精度及分辨率,但会大幅降低建模效率。运用该方法对泥岩欠压实地层广泛发育的渤海A油田进行了方法测试,由实际资料测试结果分析可知,与常规方法相比,利用小尺度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的速度场,能够大幅提高速度场建模的分辨率及精度,进而提高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该方法有望在实际生产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大港某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港千米桥潜山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叠后、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地质需求。为此,采用了提高潜山成像精度的最有效手段,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对该区进行重新处理。文中介绍了叠前道集精细处理、建立初始深度—速度模型、模型的优化、偏移与校正等技术与实现过程。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与旧资料对比,不仅成像精度高,而且得到的波动信息更加丰富。应用新资料重新评价千米桥潜山气藏,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地表附近的下行波,经地震界面反射或折射上行至地表被接收后,其地震特征受到了地下介质的改造.地震记录上携带有大量有关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地质信息.在讨论计算机处理复杂地震资料算法实现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相干体技术,地震反演、全三维解释以及复杂条件下地质信息显示成像与解释反演等进行论述,阐明利用这些方法、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二次处理和解释,能提高地震信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比较,提出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剩余校正和梯形网格辛Runge-Kutta射线追踪建立层析反演线性方程组。首先,通过常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获得矩形网格初始层速度模型,采用双平方根方程波场向下延拓偏移提取ADCIGs,并作剩余校正分析,计算旅行时残差作为方程组的右侧;采用偏移层位控制的梯形网格建立层速度模型,进行辛Runge-Kutta射线追踪,求取方程组左侧的偏导数矩阵;最后,运用LSQR并行算法、GPU-LU及递归LU分解算法求解方程组,得到速度修正量,更新初始层速度模型。此流程迭代多次直到ADCIGs同相轴拉平。该流程对青海野外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湘鄂西地区具有表层结构复杂多变、深部逆掩推覆构造特征强烈的双重复杂性,该区地形起伏剧烈,多种表层结构类型交替出现,野外静校正问题非常突出。TOMODEL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技术,利用地震波初至时间和射线路径反演出近地表速度模型,然后求取静校正量值,从而消除静校正影响。采用初至互换差属性和建立合理的高速顶顶界面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层析反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使最终的静校正量值更为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稀井网区不能采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高精度储层建模的问题,提出基于地震资料为约束条件的储层建模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和测井重构约束地震反演的预测结果,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预测成果的约束下,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经过现场生产的检验,采用这种建模思路建立的模型能够达到油气田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震道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反演的精度。以惠州某区为靶区,提出了高精度速度分析、反Q补偿、SOB技术为核心的道集优化处理流程,并总结了各项技术应用的关键:应用高精度高密度速度分析来解决地震道集同相轴不平的问题;应用反Q滤波技术来提高地震分辨率;应用SOB技术来解决不同偏移距或角度的频谱频宽不一致的问题。优化处理后,靶区道集品质有了较大的改善,能够满足反演要求。随后应用新道集进行反演,其反演结果获得了B3井的钻井验证,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测井、小折射等低测资料约束建立的浅表层速度模型,精度更高,更加符合西部某黄土塬地区实际地表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弥补由于观测系统导致的初至波层析反演浅层速度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更能有效解决野外静校正问题。得到的浅表层速度模型可以与反射波为主导的CVI反演以及层析成像等手段获得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融合,使深度速度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大为提高,从而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5.
变质岩区块位于饶阳凹陷东部陡带,断裂发育,现有地震剖面显示断层位置不清,断点模糊,断裂组合情况不明,地质结构难以落实。为剖析研究区地质构造,理顺断裂组合,在高精度的叠前道集数据上,经精细速度建模和参数试验,利用逆时偏移技术对本区地震资料进行成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的层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构造特征更符合地质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模型是连接初次勘探与二次勘探的纽带,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照明分析的准确程度,因此为了提高地震资料正演分析的精度需要建立与工区地质特征更为吻合的地质模型。以渤海湾盆地X工区二次勘探为例,基于Delaunay网格剖分方法建立包含断面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相比于以往传统方法建立的地层模型包含了更丰富的断面信息。基于该模型进行正演照明分析,对比不同的地震资料采集施工方案照明效果,从而优选出最佳的采集参数,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与老资料相比成像质量有显著提高。说明基于Delaunay网格剖分方法的地质建模技术适合在复杂构造区二次勘探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论证中推广应用,有利于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7.
底劈构造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模糊区,会给解释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资料处理中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攻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强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成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对策.经实例证明,通过采用高保真LIFT技术衰减噪音,3DSRME、高精度Radon变换、以及LIFT等技术压制多次波,多域相干加强、优势信号增强等提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很好地压制了复杂的强绕射多次波,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对底劈带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Stolt偏移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对该算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插值方法,有线性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三次样条插值法和Sinc插值法,并进行模型试算。根据程序运行时间和偏移图像得出不同的插值法对偏移成像结果有不同的影响,其中,Sinc插值法运行速度快且成像精度高,是最适合Stolt偏移的插值法。为了保持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成像精度,对Sinc插值法进行适当地改进,用数值模型试算结果验证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在焦石坝南三维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速度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大,利用常规的时深转换方法进行深度预测往往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水平井的钻探需求。开展复杂山地高精度速度建场方法研究,采用地震速度谱和钻井信息联合建立速度场,即以速度谱资料为基础,通过采取微测井约束建立表层速度模型、分区研究速度建场等措施,结合钻井的声波、VSP、地质分层等数据,进行优势互补,利用模型层析法求取地层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焦石坝南区三维速度场精度,将其用于时深转换得到高精度构造图,为水平井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南缘米泉地区地处复杂的逆冲断裂带,不仅地表高差变化大、断裂发育、老地层出露,而且表层岩性横向变化大,加上因风化、垮塌、冲积等原因在表层堆积厚度横向变化不等的黄土砾石,致使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复杂、地震资料成像困难。为此,从研究表层结构调查与地震成像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运用层析进行表层结构调查的方法,弥补了常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的观测盲区,提高了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并结合层析静校正方法提高了地震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