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药》2019,(6):48-50
为验证国产吡唑醚菌酯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效,2018年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 g/L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苹果叶片和果实上炭疽叶枯病的防效均达到97%以上,0.5%倍量式波尔多液的防效均在95%以上,两者无显著差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多抗霉素水剂防效较差。建议交替使用吡唑醚菌酯和波尔多液,控制吡唑醚菌酯的用量和频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防治花生网斑病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10)
[目的]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毒力活性测定与田间防治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评价了12种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作用及田间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中对菌丝生长毒力最强的2个药剂是50%咯菌腈WP和50%嘧菌环胺WG,其EC_(50)值分别达到0.1824、0.2473 mg/L;12种杀菌剂中对病菌分生孢子毒力最强的2个药剂是25%吡唑醚菌酯EC和66%二氰蒽醌WG,其EC_(50)值分别达到0.0414、0.0478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中对花生网斑病防效最好的药剂处理为50%咯菌腈WP 333.3 mg/L,防效达80.11%,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EC1333.3 mg/L处理和50%嘧菌环胺WG 1000 mg/L处理,防效分别为79.14%和77.15%。[结论]50%咯菌腈WP和25%吡唑醚菌酯EC是防治花生网斑病有应用潜力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8,(1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突出的杀菌剂,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575、0.1512、0.5639 mg/L。田间试验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田间对火龙果茎和果实溃疡病最高防效分别达89.07%、92.72%。[结论]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郭宁  于淑晶  孙华  马红霞  边强 《农药》2023,(2):154-156
[目的]明确不同配方的吡唑醚菌酯种衣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最佳种衣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效果,测定不同吡唑醚菌酯种衣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和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包衣能有效的防治玉米茎基腐病,防效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3)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混剂,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及4种药剂的5个配比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46、1.92、5.23、7.14 mg/L。将其4种药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质量比为1颐3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效果较好,EC50值为0.23 mg/L,增效系数为2.1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按质量比1颐3制成25%吡唑醚菌酯·三环唑WP,在4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为92.9%。[结论]吡唑醚菌酯及其增效混剂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的防效,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5,(5)
[目的]探索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0%唑菌酯SC及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EC50值为(11.49±1.19)、(0.82±0.06)mg/L;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颐1、1颐2、1颐3三个配比有增效作用。[结论]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3次20%唑菌酯SC或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有较好防效;20%唑菌酯SC推荐剂量为150~300 g a.i./hm2,而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推荐剂量为360~540 g a.i./hm2。  相似文献   

8.
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吡唑醚菌酯与生物农药复配对枝枯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对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为72.99%,明显优于多菌灵和咪鲜胺等;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或申嗪霉素复配对枝枯病菌...  相似文献   

9.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6)
[目的]针对目前稻瘟病抗药性增强、传统药剂防效降低的现象,评价不同药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增加其药剂的可选性。[方法]以新型高效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为材料,进行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制剂用量900 m L/hm~2,在水稻破口5%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穗颈瘟防效90.7%,对纹枯病防效89.4%,较对照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75%三环唑WP的防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该药剂对水稻高度安全,能让水稻株型紧凑收敛、光合作用增强,从而达到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26.7%。[结论]新型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并提高水稻产量,值得推广、选择、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桶混助剂对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的增效作用。[方法]以桃叶为靶标,测定SP-017助剂、Silwet 806、罗普瑞助剂对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表面张力、接触角、持留量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桃树桑白蚧药效试验。[结果]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桶混罗普瑞助剂后,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均减小,持留量增加。罗普瑞助剂以667~1000 mg/L(制剂用量)桶混使用时,对桃树桑白蚧的防效显著提升。[结论]罗普瑞助剂可显著增强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6,(3)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在田间试验中,增效组合(2:1)在240~300 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76.63%~88.03%。[结论]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2:1进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对戊唑醇等7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SC 192.6 g/hm~2、300 g/L醚菌·啶酰菌SC 270 g/hm~2处理的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分别为88.69%和83.30%;430 g/L戊唑醇SC 96.75 g/hm~2、37%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36%硝苯菌酯EC 216 g/hm2处理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8.75%、73.23%和74.55%;250 g/L嘧菌酯SC 337.5g/hm~2、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50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49.40%和47.78%。  相似文献   

13.
吴玉星  王亚娇  韩森  栗秋生  孔令晓 《农药》2022,(6):449-452+464
[目的]明确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减施联合应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协同增效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测定防效,比色法测定植物抗性酶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推荐剂量减施30%混合使用,可使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提高36.64%~41.57%,恢复或高于推荐剂量防效,并能提高小麦防御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损伤。[结论]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可降低吡唑醚菌酯用量约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不同配比复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评价其联合作用,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3︰1、2︰1、1︰1、1︰2、1︰3复配,增效作用显著,其中以质量比1︰2复配,增效作用最佳,共毒系数为181.42。按此比例加工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200~300 g/hm~2时地面喷雾,开花期、收获时对植株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72.09%~75.58%和77.08%~80.80%。因此,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效果良好,且对马铃薯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流点法确定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制备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样品,并开展田间防治玉米大斑病的药效试验。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优化配方为:10%吡唑醚菌酯、20%戊唑醇、2.5%润湿分散剂Atlax G-5000、0.12%黄原胶、4%丙三醇,水补足至100%。所制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0,210 g/hm~2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效分别为85.03%和88.80%。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优化配方制备良好性能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及尝试法逐步筛选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结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30%(质量分数),非离子分散剂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SC 10)3.5%,黄原胶0.14%,硅酸镁铝1.5%,乙二醇3.5%,水补足至100%。[结论]该制剂经(54±2)℃热贮14 d后,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
吡唑醚菌酯因其熔点低、晶型多,其悬浮剂在贮存过程中易出现膏化、析晶的现象。本文通过使用4种原药产品、3种助剂产品制备得到12个25%吡唑醚菌酯SC样品,在25℃下,测试其基本理化性能,并通过高级流变仪测定其流变曲线、屈服应力、触变性、G’/G"-γ曲线、G’/G"-ω曲线、|η*|/tanδ-ω曲线、η-T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流变曲线、触变性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吡唑醚菌酯SC的部分物理特性;G’/G"-γ曲线反映出吡唑醚菌酯SC的常温物理稳定性;G’/G"-ω曲线、|η*|/tanδ-ω曲线反映了吡唑醚菌酯SC倾倒、灌装过程中的流动性。由于吡唑醚菌酯低熔点的性质,η-T曲线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反映出吡唑醚菌酯SC在热贮后是否粒径增长、膏化变稠。本研究结果对吡唑醚菌酯SC的研发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50%吡唑醚菌酯·左旋松油醇EW对龙滩珍珠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及对珍珠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叶面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吡唑醚菌酯·左旋松油醇EW225、337.5ga.i./hm2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到79.28%~89.1%,显著优于25%吡唑醚菌酯EC和50%多菌灵SC的防效。[结论]50%吡唑醚菌酯·左旋松油醇EW能够有效防治珍珠李炭疽病,并对珍珠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正纹枯病、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后期两大主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长和产量、品质影响严重,而在水稻生产上两病的防治一般都是选用各自对路的单剂进行混用,或者选用复配剂进行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新型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不仅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对纹枯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效。为了进一步明确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  相似文献   

20.
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活性的具有保健作用的QoI类杀菌剂.主要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大豆的保健增产作用.[结果]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67.5、100、135 g a.i./hm2对大豆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58.5%、75.8%和85.7%;18.3% Opera SC 90、110g a.i./hm2的防效分别为69.6%和82.5%;对照药剂25%丙环唑EC 169 g a.i./hm2的防效为61.2%.在使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的田块,大豆的产量、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大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每株结荚数并未产生影响.[结论]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大豆豆荚的颜色更为鲜亮美观,颗粒饱满,提高了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