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海派家具是近现代中国家具史的缩影,起源于上海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在海派家具艺术运动中,由于中国主流审美逐渐大众化、西方文化对传统生存状态造成冲击、工业化技术和材料日渐发展等原因,其设计理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从礼教化到世俗化的功能设计转变,表现为更加注重家具的舒适性、现代生活方式和大众审美情趣;从保守到开放的形态设计转变,逐渐注重风格多样化、线条热情奔放,更加关注女性需求;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制造工艺转变,具有注重机械化制造、大量运用人造板和板木结构的特征。海派家具艺术运动不但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也为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现代家具融入世界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松伟 《包装工程》2020,41(16):183-187
目的探究近代海派家具保持活力发展的内在原因及对当代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带来的启示。方法通过对海派家具探源,分析海派家具发展的动力源、特征源和文化源,总结其活力发展的关键核心,并通过家具设计实践印证这种发展理念。结论近代上海工业文明发展保障了海派家具发展,使其呈现出多样的设计语言,而传承创新则是海派家具保持旺盛生命力、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内因。此外,海派家具之所以能展现出如此活力,关键在于它处理好了家具文脉演进中的恒常与变化,恒常是顺应时代、根植地方的文化意识,变化则是对技术手段、设计语言的创新。案例"嵩溪椅"的设计就体现出海派家具文化对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实践的积极影响,这也是对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创新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吴雪  金海明 《湖南包装》2023,(2):104-106
徽派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其艺术特色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具有重要价值。以徽派传统木雕艺术文化为例,综合运用田野考察法与文献法,解构徽派木雕艺术文化。根据现代人对家具的现实需求,从徽派木雕艺术的材质、色彩、形态、寓意等角度,进行现代家具设计融合应用,为中式家具设计发展探寻新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魏娜  李娟 《包装工程》2021,42(10):279-281, 285
目的 探索创新理念影响下的现代中式家具设计路径.方法 以当前家具市场上的照搬传统和盲目西化两大现象为出发点,结合两者的弊端引出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趋势,并结合传统中式家具的造型、装饰等特点及其民族性、艺术性的表达,分析对其进行现代化创新的重要价值,接着从理念、情感、文化、工艺等细节探讨现代中式家具创新设计发展方向,最后从深度审视传统文化、积极借鉴西方经验、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和追求极简的设计方式等方面就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路径进行总结和探讨.结论 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主张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实现形式、功能与情感的升级,同时强调中式家具与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相适应,创造出了更具时代感的新中式家具风格,促进了家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雪 《中国包装》2015,(2):40-42
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但是现代生活方式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中,仅仅只是做仿古家具,似乎不再能够抓住市场需求。作为产品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体现真正的中国文化,就要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度"的选择和运用,提取创新点发挥创造力,发挥创造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新中式家具近年来日益兴盛,中式家具的设计理念、功能及造型等方面跟不上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的家具市场是中国的,提升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要求,适应社会和人类现代生活,迎接更多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李继侠 《包装工程》2018,39(18):214-219
目的中国古代的造物艺术思想既包括造物过程中生产者的设计思想,还包括使用者的处世哲学,它蕴含着人造物被制造出来之后所传递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本文从明式家具的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造物思想与文化内涵。为深层次理解明式家具,传承与发展古代造物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中国明式家具的造物艺术思想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存在于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中的造物思想,来揭示造物艺术的文化内涵。方法首先对文人参与的明式家具设计进行概述,接着从选材、造型、结构和尺度等方面分析明式家具设计的造物思想,然后归纳、剖析传统家具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结论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凸显家具中的文化元素,加深对明式家具的认知,又能够为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文瑜  郑建启 《包装工程》2015,36(12):115-118
目的对中国古代几案类家具发展历程进行探索。方法以历史为脉络,以几案类家具高度尺寸、桌面形态及功能型制的发展特点为参照,对家具设计发展与生活方式、设计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探索几案类家具发展的一般规律。结论通过揭示家具发展规律来帮助设计师走出"中国形式"家具设计的思维定式,为现代中式家具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立军 《包装工程》2020,40(24):170-176
目的 将山西独具特色的传统晋作家具元素融入到新中式家具设计之中,探究新晋作家具设计的途径、方法,使晋作家具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方法 通过对传统晋作家具元素特点的梳理、分析,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生产新中式家具的品牌厂商进行调研,在设计思想、材质、工艺结构等方面分析比较,同时根据从丹麦家具设计师瓦格纳的座椅设计案例中得到的启示,探索如何将传统晋作家具元素的装饰、结构、工艺、文化、意蕴应用在新中式家具设计实践中。结论 将传统晋作家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现代新中式设计中,使新晋作家具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质。在新中式家具设计方面结合当代国际流行的简约风格,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使之能更好地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生活需求。通过新的设计使晋作家具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敬威 《包装工程》2015,36(14):72-74,87
目的 研究祈福文化设计元素在中式家具中的体现。方法 阐述中国的祈福文化和家具设计理念,以及传统的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结论 在传统中式家具中祈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它以图案和文字等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寓意相结合,对家具设计提供了最广泛的参考和题材。  相似文献   

10.
谢晓影 《包装工程》2019,40(12):254-260
目的 通过研究齐彭代尔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重新审视新中式家具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感知方式和设计思考路径,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新中式家具设计提供持续的创造源泉。方法 通过对齐彭代尔设计作品的梳理,结合当下新中式家具的设计现状,针对性地分析齐彭代尔的设计方法,并导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实践与论证。结论 新中式家具并非传统中式家具的改良产品或者次生品,而是与传统中式家具平行且独立的当代“东方(或中国)”家具成果,将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的家具设计,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是我国未来家具产业发展的趋势。齐彭代尔家具设计兼容并蓄,大胆破立,并且形成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值得在探索新中式家具的研发与创新中进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吉祥纹样在新中式家具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朝侠  王群超 《包装工程》2017,38(10):251-255
目的探索传统吉祥纹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方法。方法从平面装饰、造型、功能和传统纹样的立体转化4个方面展开,研究了传统吉祥纹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创新方法,阐述了传统纹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细节,并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验证。结论传统吉祥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家具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将传统吉祥纹样与新中式家具相结合,不能照搬与模仿传统纹样,必须进行纹样的再设计,才能达到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晓琴  陈祖建 《包装工程》2020,41(14):193-198
目的新中式家具具有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凝聚着深刻的社会性和文化性,通过解析新中式家具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当前新中式家具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新中式家具设计策略模型。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并结合实际案例法,从"用户需求"、"设计形态"、"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新中式家具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开发设计策略模型。结论新中式家具是契合现代生产工艺技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家具,针对现代生活方式,提出基于层次需求、基于形态、基于文化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策略,并构建以此为轴向的设计策略模型,促进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王智睿  贺庆文 《包装工程》2016,37(2):155-159
目的分析重组竹在现代新中式家具中的造型方法。方法以重组竹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大量的新中式家具例子,从形态设计以及装饰设计两个方面对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造型设计进行研究。结论重组竹与新中式家具的结合,既充分发挥了重组竹材料的优点,又合理实现了新中式家具的基本造型特征,是新中式家具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钟光明 《包装工程》2019,40(14):167-173
目的 运用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新中式家具设计的创新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流程和方法,探索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出解决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的技术路线,拟定方法流程并对中国传统家具——圈椅进行三维模型数据的获取,重新建立模型,进行更加适合当前形势的新中式家具的创新改良设计,最后运用FDM 3D打印机对创新改良后的方案进行打印。结论 利用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对传统中式家具进行新时期的创新改良设计是可行的,这不仅仅遵从传统的家具设计原型,而且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有依据性、直观性的创新改良。这不仅为新时期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的开发、改良提供新思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陈玲 《中国科技博览》2014,(47):335-335
随着我国老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以及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备受社会关注,其“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展”展示了我国明清古典家具的发展历程及风貌,而清式古典家具的没落也给我国现代中式家具品牌的打造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16.
张力 《包装世界》2006,(5):78-81
以中国古典家具的演变为主要内容,结合十届美展"和而不同"的设计主题与部分获奖家具设计作品,阐述了对中国古典家具沿袭与革新的几点看法,并提出现代中式家具的真正内涵及其与现代工艺、生活方式相结合的4点方式,以期使人们对于现代中式家具的认识有一深层次的改观,使室内传统风格的延续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朱云 《包装工程》2018,39(14):158-161
目的探讨了西方古典艺术对广式家具的影响。方法借助文献资料分析了广式家具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西方艺术特色,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广式家具存在外销式和内销式两种风格的观点,并对这一现象探讨了其本质根源。结论广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奇葩,它吸收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养分,形成了中西交融的特色。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当地广府文化的影响,广式家具在创造过程中则主要采取了"中式为体,西式为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家具生态设计的新思维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方  关惠元 《包装工程》2015,36(18):92-96,114
目的对新中式家具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以新中式家具设计的"可成长性"作为基础,对家具的"传统生态设计"和"现代生态设计"进行对比研究。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新中式家具与生态设计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审美等方面的关联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生态设计行为链的逻辑路径分别阐述了传统中式家具生态设计的体现形式以及现代生态家具设计的特征,提出了新中式家具生态设计的三层次,即基础层、引导层以及理想层,分别对应生态技术的应用、生态审美的引导以及生态文化的再生,并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新中式生态家具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式美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价值观。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关注中式美学的文创设计。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典型作品——水墨画进行分析处理,利用AIGC技术实现文创产品的高效转化生成。方法 基于水墨画大画幅及大师画作稀少的特点,借助显著性检测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实现画作信息的有效提取;运用基于扩散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一个能实现传统水墨画作特征重绘的AIGC文创模型,引导其生成中式美学图像,并将生成结果应用于文化产品及创意衍生品的设计中。结果 以中国国宝级画家齐白石先生的经典名画系列“蟹”为例,将其进行特征提取及图像分割,得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素材库,而后借助扩散生成模型进行训练,挖掘中国传统画作的绘画特点,并设计实验以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建立中国传统美学AIGC分析转化的定制路径,解决中国传统美学和AIGC大模型间的美学边界问题,从现代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美学理念出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创新的艺术和设计作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下的圈椅再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宇 《包装工程》2018,39(20):231-234
目的 在文化觉醒的社会背景下,对明式圈椅的再设计工作进行研究。方法 对传统圈椅的工艺与形制进行研究。针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符号”及“结构语意符号”,通过以现代审美思考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及从现代设计装饰需求出发的研究思路,提炼设计的语意代码。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流程中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融合,设计造型在体现传统元素的同时,通过造型再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审美特征。针对传统中式家具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形态结构进行抽取、提炼与再设计,从而产生传统家具的新演绎。结论 活性传承包含过去、现在也包括未来。文化觉醒不是文化复归,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本土文化的转型自主能力,使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化设计不是照搬过去的设计形制,而是必须面对当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要求,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创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