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一品  华梅 《包装工程》2017,38(24):80-83
目的通过纹样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心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结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审美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自然和人工事物美感的表现,另一部分是纯粹的形式美感。前者包括再现自然美和再现产品美,后者包括反复、交替的形式美和对称、平衡的形式美。这一结论对当代服饰的设计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帆  苏艺  崔强  王涛 《包装工程》2023,44(4):1-8, 42
目的 服饰是我国文化创新的主要领域,也是展示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二维服饰传统纹样向三维实体首饰及穿戴产品的转化生成,突破以往服饰纹样在平面维度生成、衍生的局限性。方法 基于边缘检测等图像学技术结合人工描摹,实现二维传统服饰纹样图像的抽象化提取;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与图形学算法,训练一个传统纹样轮廓线的自动生形模型,生成三维首饰形态,并由服饰纹样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参数化肌理。结果 以传统服饰吉祥纹样为例,形成纹样素材库,在此基础上,实现平面纹样提取、三维形体转化、三维肌理转化、肌理向形体映射的生成设计路径,通过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实践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建立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现代服饰产品形态转化及个性化定制路径,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现代产业之间的割裂问题,从现代增材制造工艺、材料、理念等方面促进服饰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变,为其注入新的力量,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花腰彝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升华出来的一系列代表性的符号作为本土设计元素的代表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如不加以改变和创新,往往就会显得过于烦琐累赘,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花腰彝服饰纹样的剖析,深入探析民间艺术符号的内涵,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获取设计创作的资源,彰显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作品中的价值,为寻求民间传统与现代象征这两极之间的契合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花腰彝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升华出来的一系列代表性的符号作为本土设计元素的代表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如不加以改变和创新,往往就会显得过于烦琐累赘,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花腰彝服饰纹样的剖析,深入探析民间艺术符号的内涵,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获取设计创作的资源,彰显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作品中的价值,为寻求民间传统与现代象征这两极之间的契台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研究蒙古族服饰纹样在马奶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从蒙古族服饰纹样的特征入手,着重对其颜色的搭配及纹样的分类进行归纳,探寻并总结蒙古族服饰纹样的特点,将其运用到马奶酒包装的配色、标志设计、瓶盖设计以及瓶身的设计上。将蒙古族服饰纹样与马奶酒包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此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提高了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使产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唤醒人们对民族传统的追忆,推动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包装工程》2019,40(4):277-282
目的 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造型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并以现代丝巾设计为例,将侗族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形式应用在丝巾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创作出了具有三江侗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不仅为之后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给现今的大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借此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晨  黄滢 《包装工程》2020,41(14):228-234
目的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经历了长期的体系构建和理论积累,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动向,现对其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方法论文以CNKI数据库中2003年至2019年间有关非遗研究的2553篇期刊为对象,使用CiteSpace的数据分析功能,展现出关键词(Keywords)、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等结构谱图,挖掘国内非遗研究的热点、高被引文献、非遗领域研究领头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结论研究表明,非遗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经济、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且经历缓慢起步、快速增长及稳态发展三个阶段。"大分散,小汇集"是如今国内非遗发展的现状,机构间的联系较小,学术交流有待加强。非遗研究者之间受地域因素和学缘影响,合作关系较弱。非遗热点关键词概括为概念界定类、可持续发展类和开发管理类。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维持发展与延续创新、民族非遗文化产业管理、开发与利用。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研究者对国内非遗领域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能为针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切实科学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花木”是对宋明时期植物分类中“花、果、木、卉”的统称。花木纹样,是宋明服饰纹样题材中的一类,其品类多样、形态丰富,具有言志寓兴的文化意蕴。岁时,包括节令和节日,节令即二十四节气,节日包含上元、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花木与人一同生活于时间系统之下,共同感受和反应自然的发展变化,宋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岁时与花木文化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人们以花木映射岁时、装饰生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审美与哲思。以宋明服饰中的岁时花木纹样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所呈现的宋明时期人们在岁时之中的生活样貌;尝试解读在岁时生活的视角下花木纹样所含的象征意象;讨论在自然花木主题下的花木纹样中,体现的宋明时期社会人文的传承与发展。在宋明服饰中,岁时花木纹样的应用展现出当时民众应时应节的时间生活方式,花木纹样在宋明服饰中的应用具有“合天时,达人意”的装饰特点,传达出宋明时期“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的生活哲思。  相似文献   

9.
张勇  白洁  李晓宁  梁燕敏 《湖南包装》2023,(2):51-55+148
以2005—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基于Cite 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法等方法,总结当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助力侗族木构的保护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目前研究集中在其建造技艺、掌墨师和保护发展等方面。该领域研究学者多集中在全国各大高校,各研究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团队之间却普遍缺乏合作。未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科学保护方式是该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侗族木构技艺数字化保护是当下及未来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常鑫 《包装工程》2023,44(4):358-367
目的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考察我国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明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特征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应用 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将2018—2021年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以“乡村振兴设计”为主题的708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刘祎平  胡孟君  赵兵 《声学技术》2020,39(4):468-474
国外关于声景的探索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对于中国声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的相关英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展现国外声景研究的学科及期刊分布特征、理论基础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国外声景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特征。在研究热点上,从接续Schafer的理念、关注人类对声景的感知,到兼顾生物圈中非人类生物对声景的响应,再到以"格局-过程"为指导关注区域层面的声景生态特征与演变机制,是国外声景研究的主要发展脉络。声景研究框架的拓展使国外声景研究得以越来越全面和科学地解释和理解声景现象,并为声景实践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学科有待融合、声景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声景普及有待提高,而这也是国内声景研究实现跨越发展需要积极补足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黄露  徐云 《湖南包装》2023,(3):147-152
红瑶服饰于2014年录入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的传承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瑶服饰工艺为目标,以分析红瑶服饰传承发展的现状与困境为基础,以冲破红瑶服饰工艺传承发展的时代困境、重新寻找其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形式为核心,构建出了龙胜红瑶服饰工艺在服饰纹样工艺产品、传承环境、数字化赋能3个方面传承创新发展的方案思路,为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崔荣荣 《包装工程》2022,43(6):11-23
目的 了解近年来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归纳学术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总结研究传统服饰图案的意义和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方法 基于史论视角、社会文化视角、工艺美术视角和设计艺术视角梳理相关文献,结合现有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服饰图案的资料来源及其特色、传统服饰图案的研究热点、新时代传统服饰图案的生存策略及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创新设计的应用领域。结果指出传统服饰图案的研究史料取材丰富、研究类型呈现多元;当前传统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数字化发展、美育引导、政策支持的特点;传统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公共空间、文创产品中大放异彩。结论 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研究多点开花,但缺乏系统整体的“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知识谱系”用于指导相关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研究多处于实证分析的层面且欠缺深入独到的理论,通过综述与价值阐述,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纵深学术研究,同时为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现代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琦 《包装工程》2023,44(16):352-355
目的 探寻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纹样的方法和路径,提升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性。方法 列举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同时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纹样的几点路径展开探究,进一步明确传统纹样的应用方法。结论 在文创产品中应用传统纹样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创设计中应该积极应用传统纹样元素,汲取传统纹样的文化精神,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未来趋势。方法 以Webof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从文献发表数量、学科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国家与地区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六个方面,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可视化结果及文献主题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 国内外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研究总量较少,但总体研究数量呈增长趋势;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多在计算机学科中展开;核心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开展了较多研究且影响力较高,研究影响力与学者所在国家的文化遗产丰富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热点上,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是该领域内较为热门的应用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信息组织与虚拟修复是较为热门的研究范畴;研究趋势上,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进一步紧密结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研究梳理了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现状,探索了未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二次元服饰可开发利用的民间艺术文化元素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探索二次元服饰与民间艺术文化融合的形式,以期为民间艺术和二次元服饰的融合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雷 《上海包装》2024,(1):68-70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纹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基于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创产品设计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旨在探讨基于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创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邵明  卢艺舟 《包装工程》2023,44(14):362-372
目的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纹样设计创作和文化传播的问题,以黔东南地区铜鼓纹样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批量生成有寓意的铜鼓纹样群。方法 以纹样寓意为切入点,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与专家评价法,筛选引进与原始纹样表征不同、寓意类似的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并使用Processing软件实现纹样的自动生成。结果 建立了基于寓意的铜鼓纹样库并使用Processing开发实现了纹样随机生成程序,通过调查问卷对随机生成的15个纹样样本与原始纹样之间的造型相似度以及用户对生成样本的寓意感受进行了检验。结论 引入新纹样元素并根据铜鼓纹造型规律进行铜鼓纹样的自动生成具有可行性。统计结果表明,铜鼓纹样中核心元素的寓意越明显,生成纹样越容易被理解,相比较而言,纹样中边缘元素的寓意对理解纹样影响较小;在造型规律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元素置换,不会改变对铜鼓纹样的视觉认知与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周沁  姚喆 《包装工程》2023,44(10):241-250, 268
目的 旨在比较在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的发展及趋势,为我国未来参与式设计发展方向提供参照。方法 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式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中的类别分析、机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