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川  沈东 《包装工程》2023,44(22):322-327
目的 对“红色”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内在逻辑和文化表征进行研究,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与路径。方法 以《新华日报》视觉衍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所诞生的经典“红色”范式为研究对象,从“质料”“生产方式”等层面探索“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总结和归纳“红色”符号生产与建构的方法。结果 对经典“红色”形象进行分析得出,“红色”视觉符号构建需要依靠文字的效能、重复的力量,以及媒介的想象力,在“红色”视觉符号系统中展开视觉表意的实践,并且从生产的技术分析层面递进到观念层面,通过媒介赋能与融合创新实现“红色”文创产品的诞生。结论 “红色”视觉符号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媒介载体之一,具有形象的“光晕”,其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需要遵循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也是一种叙事化的建构,驱动“红色”文创产品视觉符号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徐迎庆  图拉 《包装工程》2023,44(2):1-8, 68
目的 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现“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结果 自然与文化遗产在赛博时空中以数字资产形态存在的“数字孪生”,不仅是中华文化元宇宙建构的基本前提,亦可能将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终归宿。结论 媒介技术的迭代,正在促使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资产迁徙;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促使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非线性叙事等设计论题再度浮出水面。而诸般现象的背后,实际皆隐含着两条纵横交织的媒介演化律。  相似文献   

4.
刘颖杰 《绿色包装》2023,(3):140-143
本文分析了辽宁文旅创意产品文化资源分布的现状及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六地”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指出“六地”精神作为辽宁最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提出了以“六地”精神融入文旅创意产品包装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旗 《包装工程》2024,(10):192-201
目的 通过对运河文化的梳理分析,挖掘运河自身的文化价值,探寻如何利用文化转译方法帮助叙事地图设计更好地进行叙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助力运河文化的传播。方法 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文化层次对运河文化进行层级分类、整理归纳,依据各层次文化的不同特点,分别与叙事地图设计的叙事主题、叙事场景、叙事语境三个方面相对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转译为叙事地图设计语言,提出各层次文化的转译流程,展开“津说运河”叙事地图设计实践,设计兼具叙事性与文化性,融合地理信息与人文特色的运河文化叙事地图。结论 基于文化转译方法和叙事设计理念完成的运河文化叙事地图设计,不仅全面地对运河文化进行量化,而且丰富了运河地图种类,还能够有效提升运河文化的可读性,为更好地传承运河文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卫东  胡伟专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2024,45(4):362-370, 457
目的 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 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 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文化在地性视角,通过对地区文化的发掘提取,着重思考包装设计的地方、区域与研究的差异性。以武汉东湖景区的产品包装设计为例,通过调研分析武汉东湖景区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提出相应设计策略。将包含“地域性”与“本土化”的文化需求进行融合发展,实现基于在地性的产品包装设计,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在地性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罗奕  马林  周蕊 《包装工程》2020,41(12):241-246
目的研究地域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转译路径。方法以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食品品牌的产品包装设计为案例,引入转译的概念与方法,结合该品牌所立足的秦皇岛山海关历史文化,从传统元素的现代转译方法、人文历史的转译优化及地图信息设计入手,分析地域文化融入该品牌的包装设计的方式。结论从传统地域文化中提取元素,将其进行符号的现代化转译并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赋予包装设计更深的文化内涵,又增添包装设计的新活力和时代感,有助于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好感度和购买欲望。同时,借助物联网时代的产品跨地区流通,地域文化通过食品包装这一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成为了地域文化宣传的新路径,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在文旅融合视野下,探讨城市文化符号在老字号文化创新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明晰老字号文化创意设计与城市文化符号结合的优势与价值。通过对城市文化符号提升老字号文化创新的现状分析,研究中国老字号“城市礼物”优秀设计案例,总结城市文化、品牌个性和推广模式3个方面的创新设计思路。挖掘具有标志性与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转译,运用于老字号“城市礼物”设计实践中,为老字号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隋昕  訾鹏 《中国包装》2023,(8):63-66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模式的推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成为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发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区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将区域文化应用于设计的实践探索。文旅产品包装作为特色文化表达的交流媒介,是集文化、市场、消费者为一体的设计艺术,是文化创新传承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通过解读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区域文化的元素组成部分,即:文化中的“色、形、意”,分析区域文化在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价值,探寻将区域文化应用于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为今后包装设计研究拓宽思路内容。  相似文献   

11.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维尚  李然  王安琪 《包装工程》2022,43(10):335-342
目的 立足文旅融合视角,研究诗词意象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了解诗词意象的特点、红色旅游市场的现状及趋势,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宗白华提出的“意境创构多样层次性”理论应用于诗词意象视觉表现,实现意象—形象—印象的视觉转译,完成诗词意象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探索。最后以毛泽东诗词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设计实践,对设计方法进行实证性验证。结论 将意境创构多样层次性理论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研究,扩展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并通过产品将饱含革命精神、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传递出去,以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符号学理论梳理和分析将传统器物文化符号转译设计为现代产品的方法,探索并整理基于传统器物文化符号的转译应用模型,弘扬传统器物背后所蕴含的特色文化。方法:依据语义学筛选产品外观造型、依据语构学细分功能结构、依据语用学梳理使用方式,对传统器物代表之一“尊”进行文化符号提取,并将之转译设计为现代生活产品。结果:得到传统器物文化符号转译方法。结论: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三个维度结合产品设计流程进行转译设计是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文剑  谢珂 《中国包装》2023,(8):113-115
红色文化展馆是承载红色革命历史和珍贵文化资源的场所,令红色历史打动观者引起其心中的共鸣是红色文化展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叙事性设计为切入点,将叙事形式、叙事语法、叙事元素相结合,以香山革命纪念馆为例,对红色展馆现状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将叙事性思维方法应用于红色展馆设计中,对于延续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缝合新旧展馆的端点,解决红色展馆设计中的问题,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出发,探究“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多维度展示设计策略,包括打造多维体验模式、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挖掘教育服务功能等,并尝试把相关策略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希望为推动“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黄晶 《包装工程》2018,39(18):238-244
目的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探索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方法通过对井冈山实地调研和红色文化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挖掘出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所蕴涵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梳理,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构建井冈山红色文化体系。基于器物的文化传播功能,结合符号学和产品情境理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提出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结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出发,进行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使之成为历史情境和产品情境的关联纽带,成为红色文化互动性情感体验的触媒,传承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是对契合时代特征的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索毛南族傩面具中所蕴含的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如何通过设计转译应用到现代产品包装中。通过对广西环江毛南族傩面具纹样中的视觉符号和文化语义进行梳理拆解分析,提取万岁娘娘和花林仙官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傩面具纹样,进行转译解构,进而衍生设计新的纹样,并将其运用到现代首饰产品包装设计中。以期为促进毛南族傩面具文化以多元形式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提升毛南族傩面具文化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蒋嘉雯  何韶颖 《包装工程》2023,44(14):252-261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入挖掘与梳理地方红色文脉,设计并构建资源整合平台,为信息技术时代与后疫情时代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方法 引入空间叙事理论,以革命老区潮州为例,探索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平台的信息设计方法;结果 提出由“时、事、场、人、物”五要素组建的地区红色叙事框架,以“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呈现”为步骤,综合运用数据库、TGIS、超链接文本与云平台等多元数字技术,实现“立体资料库+多媒体展示+公众交流”三位一体的数字平台建设。结论 引入空间叙事理论,有助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联,梳理其空间叙事要素,建立叙事结构模型,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信息体系,为大众提供系统、深入感知红色文化的数字环境。  相似文献   

19.
周静 《中国包装》2021,(2):38-40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汲取和应用文化元素,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去打动消费者,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域红色文化具有更加特殊的含义,运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包装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对南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整理,提出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原则和策略,力求在包装设计中延续和凸显南梁红...  相似文献   

20.
网站设计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视觉设计。在网络时代,用户体验对网站的使用率有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符号融入高校网站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路径,能够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符号学和红色文化符号的概念,分析了红色文化符号的构成要素,论述了红色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并重点对基于符号学原理的高校红色网站设计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总结,以期改善网站用户体验,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