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远—安岳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岩性致密,生产资料显示气藏储层段与岩溶、裂缝密切相关,古地形地貌是控制古岩溶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恢复该地区古地貌并研究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助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及区域构造史,最终选用印模法恢复出了该地区下二叠统古地貌。研究表明,古岩溶残丘和古岩溶陡坡是勘探的有利区域,古沟槽亦是勘探中应重点兼顾的区域,古岩溶缓坡和古岩溶台地是勘探不太理想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岩溶作用是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古地貌是控制岩溶作用强烈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钻井、地震资料采用上覆地层厚度-印模法恢复古地貌形态,通过古地貌图指出塔河油田9区海西古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岩溶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主要发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盆地东南部古岩溶普遍发育.根据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残余厚度,古岩溶地貌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种类型.据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岩心分析,岩溶斜坡孔隙裂缝发育,并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4.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准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3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根据地质、录井、钻井、地球物理等响应特征,分别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主要识别标志。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组构选择型溶孔的发育,非组构选择型溶孔、小型溶洞、溶沟和溶缝及其渗流粉砂充填物的出现,大气淡水胶结物的产出等是准同生岩溶的主要识别标志;风化壳岩溶作用主要的识别标志包括:风化剥蚀及其伴生的风化残积层,高角度的溶沟、溶缝及落水洞,大小不等的各种溶蚀孔洞及其相应的充填物,充填物具有大气水参与的地球化学特征,钻井过程中的钻具放空以及泥浆的大量漏失,高自然伽马和低电阻的测井响应特征,相对低速的地震反射特征;埋藏岩溶作用一般可以根据地层水对原有孔洞缝的增溶并被油气充注的特征加以识别。指出准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埋藏岩溶作用则是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埕海潜山位于歧口凹陷南缘,是覆盖巨厚中生界、上古生界的内幕型潜山构造,近期勘探在远离基岩风化壳的奥陶系发现高产天然气.为明确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形成演化、内幕缝洞储层发育及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解剖内幕潜山地质结构.结果表明:埕海潜山经历3期构造变形,即印支期逆冲褶皱、盐山期走滑断陷及喜山期反转构造.中生代早期逆冲推覆、新生代构造负反转对潜山内幕圈闭形成和缝洞储层展布最为重要.埕海潜山天然气源自上古生界煤系,新近纪构造深埋促进煤系源岩二次生烃,并沿负反转断裂系充注于奥陶系内幕成藏.由于高角度裂缝切割奥陶系含石膏地层,促进大规模TSR反应,导致天然气藏富集硫化氢.  相似文献   

6.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但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储层空间连通性差,识别难,严重制约着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通过井组的古地貌、构造、裂缝预测以及三维缝洞雕刻的静态特征,油井见示踪剂、井间干扰等动态特征,综合分析识别出了LG15-6井组连通单元,并提出一套研究该类型油藏单元连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北部潜山区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单井及连井储层特征和储层空间类型分析,研究哈拉哈塘油田潜山区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即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表层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带储层以孔洞型储层为主;垂直渗流带主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水平潜流带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其中水平潜流带的物性最好,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4类储层中,裂缝孔洞型储层厚度最大,而洞穴型储层对储存油气贡献最大。通过对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的研究,为其勘探开发及快速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储集空间和流体性质十分复杂,地震反射信号弱的特点。传统叠后地震资料和技术手段难于准确预测这类油气藏的分布和品质。基于地震资料保幅叠前道集,运用纯纵波储层反演技术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运用频率依赖AVO反演方法预测一间房组含油气性,实际应用效果证实预测结果良好;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有利分布区,能够为溶蚀孔洞储层的展布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深层次生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断裂、不整合、构造背景下的上倾部位等因素的控制。地球物理新方法在碳酸盐岩油气藏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对塔里木盆地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南部,构造平缓,断裂不发育。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品质是影响其成藏的主要因素,古岩溶斜坡带储层品质较好,为其成藏有利区。为了展现马家沟组顶部构造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区,根据G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品质分析、测井特征分析,使用频次直方图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一致性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各井进行精细标定,并完成该区的地震解释;利用测井速度曲线,构建G区块速度场,绘制马家沟组顶部深度域构造图,并最终给出储层有利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顺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强度总体较弱,储层厚度不大,储层与非储层段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小,沙漠区地震资料品质差,给该区储层地震识别模式的认识、响应特征的总结以及有效储层的预测评价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该区目标储层反射特征不清,识别预测精度不高,"串珠"之外储层如何预测等问题,进而有效预测不同层系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带、落实优选圈闭及勘探目标。首先在三维目标处理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内钻井、测井及地质综合解释等资料,分层系建立符合地下地质特征的缝洞型储层模型,并开展正演模拟分析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各层系储层地震识别模式,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建立了一套适合顺西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系列。通过方法技术的实施,在顺西三维区发现、落实了一批圈闭,并在优选部署的多口井获得了油气发现,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新发现的三道桥潜山气藏的潜山结构和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为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由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块潜山,发育多组断层和断片结构,长轴为NE—SW向,上覆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三道桥潜山是由下部古元古界花岗岩结晶基底和上部的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以及之上的新元古界阿克苏群共同组成,其中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经历过埋藏成岩改造;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储层基质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洞;优质储层主要受后期断裂和岩溶作用控制。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潜山构造裂缝和岩溶作用发育,具备形成优质储层和油气藏的条件,因此,该区带类似的潜山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岩溶发育的7种地质因素,即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先存孔洞系统以及埋藏期的后期改造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生以及岩溶型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及双侧向电阻率测片资料识别裂缝和溶洞,是目前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应用的热点.当储层中存在缝和洞时,电阻率幅度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能有效的研究裂缝参数.对塔河油田A区B组裂缝性储层进行研究,分析了裂缝倾角、致密碳酸...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①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多元化:分析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关键所在;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核心思路;依据三级地貌概念模式指导微地貌精细刻画,是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优势;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原则是寻找等时地质体,确定台地浅滩的暴露时间,利用颗粒岩的厚度对暴露浅滩的微地貌进行有效恢复。②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田实例说明,虽然在采用这些古地貌恢复方法时,定量研究的手段均有待加强,但仍然为油气田储层预测和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应用前景广阔。③古地貌恢复方法之间优势互补,趋于综合研究: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适合于潮坪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适用于滩体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方法的综合研究是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Jason反演在塔中顺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实践进一步证实,塔中地区裂缝型、溶蚀孔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点,这给如何评价该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带来了问题。本文在顺西三维地震工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Jason软件平台,基于地质模型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实现了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集中地震的横向分布、测井的高低频信息、地质经验认识三位一体的储层预测反演。通过分析,与已钻井吻合较好,并结合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带进行了预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岩溶作用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塔中层间岩溶与塔北风化壳岩溶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别。为进一步识别塔里木盆地层间岩溶发育模式,分析古岩溶发育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奥陶系及上覆地层之间的地层缺失情况,通过野外剖面考察及室内岩心实验分析,考察了传统风化壳岩溶和层间岩溶野外剖面及典型特征。研究表明,层间岩溶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自上而下分别为结核垆坶带(残积带)、风化裂隙带(渗流带)和溶蚀孔洞带(潜流带),各自形成的溶洞连续性较差;并发育多期旋回,组成数十米的层间岩溶发育带,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认为塔里木盆地层间岩溶型储层是多期次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巴麦地区2口典型探井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像测井特征,认为成像测井可识别天然裂缝和诱导缝,其中天然裂缝又包括构造成因的高角度裂缝、中低角度裂缝、共轭裂缝、网状裂缝和非构造成因的缝合线。成像测井可通过地层重复特征及岩心和地震构造解释成果识别探井钻遇断层的上、下盘的产状和断裂破碎带的特征,较为精细的刻画断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动压办-变容岩溶机理,以探讨碳酸盐岩缝洞系岩溶作用和特征。作者认为构造水平应力场主要控制缝洞系岩溶强度和分布,缝洞系岩溶作用是造成天然气储层异常高压和天然气富集程度较分散等地质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多属性融合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奥陶系溶孔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又受火成岩影响,其预测难度大,地震属性蕴含丰富的缝洞发育带及其分布特征的信息,由于属性种类很多,单因子判别存在片面性,而多属性人工综合工作量大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把多属性线性和非线性融合技术应用于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对与缝洞发育敏感的振幅变化率与反映流体性质敏感的频率衰减参数进行线性融合,对振幅变化率、相干值、均方根振幅、振幅方差、20Hz时频属性、能量半衰时等6种地震属性,基于人工神经技术进行地震属性非线性融合来综合预测储层发育程度及其储层厚度,其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对比得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古潜山油气藏表面普遍发育一套准原地沉积成因的砂砾岩储层,物性好、产能高但展布规律复杂,亟需开展储层分布预测,支持潜山油气藏开发。该文以渤海A油田太古界潜山为例,采用"将今论古"思路,建立蚀源区砂砾岩沉积原型模式。基于微古地貌恢复,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低频响应特征,实现了古潜山蚀源区砂砾岩储层分布预测,取得以下认识:(1)蚀源区砂砾岩沉积受局部地形地貌控制,在山地区、山间洼地、山间沟谷形成不同沉积组合模式;(2)在印模法基础上,采用层面斜率属性差异放大技术实现了微古地貌精细刻画,基于低频地震数据开展地震属性分析,利用属性分布与微地貌单元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判断储层分布预测结果的合理性。A油田研究结果显示,其蚀源区砂砾岩分布符合山地区发育的"山间侵蚀河道-山前冲积扇"组合模式,山间沟谷内砂砾岩呈连续条带状,山峰山脊区砂砾岩发育程度低、呈不连续斑块状分布,山前斜坡地貌单元砂砾岩呈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