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才能担当时代重任。因此如何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家国情怀培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超越常规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急需处理的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易发、突发会给当事人带来复杂的心理过程,处理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影响着民办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如何从心理干预角度,有效处置民办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维护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因此,民办高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是一项具有一定紧迫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处置民办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大学生课程思政认知、课程思政态度、教学思政方式、引入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和外延认知流于表面,认知效果不容乐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思政"进入课堂呈现明显差异;大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呈现多元和聚焦特点。为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培育路径,提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动情怀教育和价值重塑活动,营造思政教育氛围;有步骤、有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框架;打造高质量课堂革命,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迭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牢记使命.通过调查,认为青年大学生已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意识到了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但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基于非理性因素视角,主张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要以引导大学生实行知行合一为目标,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公信力是高校秩序的基础,也是高校管理效度和信度的前提。面对近年来频发、多发、高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亟需高等教育工作者全面分析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对高校公信力造成的可能影响,以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广泛师生民意为契机,及时回应师生企盼及社会期待,重塑高校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立场检测和主题挖掘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化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及利益相关者快速地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划分具体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生命周期,提出新的立场检测模型和主题句挖掘方法,针对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在识别大众网民的立场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高效用的舆情信息,再挖掘高效用舆情信息的主题,以深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主题信息的演化规律。以“杭州女子失踪案”的微博数据为例,首先将本文方法与多种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基于实验结果进行舆情演化分析,证明了其能够在实际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中快速聚焦关键点,较好地分析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化规律和特点。该方法能较有效、准确地识别和分析舆情内容,为网络舆情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日趋复杂,这既有社会环境带来的客观原因,又有高校自身的主观原因。对此,应系统化构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应对机制,在突发事件的潜伏萌芽期、爆发扩散期和衰退平缓期相应地建立舆论防控、宣传应急和善后恢复等机制,以消除危机或降低危机危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公共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公共精神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青年兴则国家兴。大学生公共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良好社会风尚的塑造,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的实际状况,对关涉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内涵、现状、缺失原因、时代价值及培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和评析,并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不同类型重大公共事件下实施交通管控引起的舆情差异,从网络舆情角度,构建适用于交通管控舆情分析的情感与主题挖掘协同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建立面向重大公共事件下交通管控舆情的情感词典库,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进行情感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法进行主题挖掘.以常规公共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下的交通管控为研究对象,通过爬取微博平台网民的评论数据,对比不同类型事件下交通管控网络舆情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常规公共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下的交通管控舆情情感值分别为0.75~0.95与0.35~0.85.不同类型重大公共事件下交通管控舆情出现消极主题词的因素更加复杂,而积极主题词的相似度更高.突发公共事件中交通管控舆情主题词的热度变化趋势在事件初期急剧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趋于平缓,而常规公共事件下的趋势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涉及很多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有效运行需要多地区、部门等多个主体间的协同工作,协同工作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如何实现多主体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是应急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调研,总结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有关信息共享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其做了分类,分析了应急管理信息共享领域待研究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城市群突发公共事件合作应对协调主体是长三角城市群政府的联盟,重点范围应是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的跨省际城市。应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总体目标,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以民生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长三角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深化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制度合作,深化长三角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重庆科技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调查,从人文知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理工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培养科技理性与人文情怀相统一的和谐人才.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破坏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及时而正确地修复城市形象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是城市形象管理的重要一环.基于形象修复理论,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后城市形象修复的做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城市形象修复的经验,即及时公布信息、成立专门机构、运用公关策略、举...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或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范围也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5.
一、上海市应急管理联动信息平台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上海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应急管理信息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基础性建设,并建成了市应急联动中心等项目,对强化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职能,预防与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工作重点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213名云南省大学生生活事件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健康适应是目前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应激源;男生受惩罚事件多于女生,而女生的丧失事件多于男生;年级因素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受惩罚和其它因子上均有主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备相对较高知识的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历史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在当前,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活的良性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事业。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应当正视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现状,深入分析他们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并将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校园文化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20年代的五四运动打开了中国思想界的大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不断激励着无数青年人为国家的发展而奋力进取。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传承发扬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五四精神,明确五四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养成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五四运动所形成的五四精神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带给大学生的价值力量和引导,将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中,探寻其培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传统媒体囿于体制的制约其发展进路并未清晰,日趋成为公众参与事件的重要肇因之一。群际情绪作为群体态度中的重要影响要素,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不断扩散流转,并引领事件的基本走向、促动事件的整体进程。通过对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群际情绪在网络背景下的渐进式衍变,结合态度理论的认知、情绪、行为三个阶段,明晰群际情绪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演变过程,并离析出媒体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对群际情绪的引导干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媒体、基层政府应对群际情绪的规制之道。  相似文献   

20.
就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从网络恋爱,网络信息收集、网络购物、网络学习观、网络交际、网络休闲观、网络依赖度、网络公共事件反应、网络创业八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