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阶段,研究食物消费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需求和指导生产结构调整。根据全国20省居民家庭食物消费调研的数据,运用线性系统模型分析收入、价格、地区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水产和奶类等食物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均为0.20;产区、地区差异、饮食结构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食物消费需求调整生产结构,重点发展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并且推广和引导健康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台湾过去60年居民食物消费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食物消费随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在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之前,居民对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食物消费模式属于主食类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模式。在小康向富裕过渡时期,食物消费结构调整显著,口粮消费大幅下降,副食类食物消费大幅增长,食物消费模式进入以副食为主导的时代。达到富裕生活水平后,各类食物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参照台湾食物消费变化特征,预测中国大陆未来10年食物消费变化的趋势是:居民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水果、肉蛋奶及水产品等高附加值的食物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食物消费变化趋势,制定符合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食物生产、贸易政策,才能确保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优化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1980—2021年食物生产及消费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把握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讨论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食物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结果:1980—2021年谷物和薯类的消费量呈现出平稳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的趋势;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增长趋势最为明显;肉类、蛋类、牛奶、水产品、坚果、食糖和植物油等食物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也呈现出杂粮消费减少以及动物性食物、植物油和食糖消费持续增加等特点,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调整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食物观体现了党中央粮食安全观念的战略性转变和历史性演进,拓展了传统粮食安全观中的“粮食”外延,推动了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从强调数量安全到强调数量、质量、营养并重。目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已基本完成,但食源性营养健康问题却较为突出,表现为膳食多样性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过剩和慢性疾病高发。传统粮食安全观强调数量安全而忽视营养安全,是现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解决现存问题,建议通过健康膳食教育引导居民形成营养导向型食物消费习惯,调整传统粮食以安全观为导向的食物供给体系,重点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食品加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食物消费已完全达到小康阶段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的粮食、水产品、肉类等主要食物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从家庭消费和户外消费两方面探讨了城乡居民主要食物的食用消费情况,并对2007年、2010年的我国居民主要食物的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食物的粮食油料当量折算法研究和预测了中国城乡食物消费;通过趋势分析对中国的粮食、油料和棉籽的生产进行了预测;在计算役畜耗粮、工业酒精用粮和净进口粮油当量的基础上测算1982~2004年我国的粮油库存变动;预测了库存不变情况下高中低消费和生产9种情形下的中国粮油平衡和净进口量。主要结论为:中国的粮油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一般大于农村居民;在中消费、中生产情况下食物的进口量和进口率都将呈增加趋势。提出应努力提高粮食、油料和蔬菜的单产,保护耕地,防止农业的恶性波动,反对浪费食物,通过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外的土地资源和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福建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的感知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猪肉、鱼肉和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收入、价格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外,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也会影响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的选择,并且这种影响较为复杂,一是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存在差异,二是对不同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也不相同。当面临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时,居民不应简单地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而是更加理性地调整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
会讯     
食物与营养关乎居民健康、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食物与营养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发展动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全面小康社会时期食物与营养的发展战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将于2006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以“食物消费与健康”为主题,介绍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中国现阶段食物消费和居民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讨居民食物消费与健康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国际食物与营养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生活》1998,(5):54-55
10年前,笔者等曾用回顾性方法对上海地区居民1950年至1985年35年间食物结构变化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5年来,上海地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特点是:粮食消费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费成倍增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呈下降趋势,脂肪摄入量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变化,对居民的健康既有有益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富裕型疾病”呈上升态势。如今上海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如何,应当采取哪些改善措施,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观念和结构都有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食品消费方面,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都在逐渐发生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现状,主要食品消费量趋于稳定,城乡食品消费占比仍存差距,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消费量不断提升。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影响、消费观念的变化、膳食结构的变化、城镇化和生活节奏变化的影响。再次,本文指出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趋势,主要有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方便食品和健康食品成为消费主要趋势、食品消费更加追求个性化和新颖化。最后,根据居民食品消费趋势的变化得出了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d 24h回顾法的食物数据、"称重法"记录的家庭油脂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均随收入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会讯     
食物与营养关乎居民健康、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食物与营养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发展动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全面小康社会时期食物与营养的发展战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将于2006年11月5~6日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本次论坛以“食物消费与健康”为主题,介绍国内外食物消费与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中国现阶段食物消费和居民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讨居民食物消费与健康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国际食物与营养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论坛拟邀请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组织机构等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参加8轮调查并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鱼虾类食物消费率、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1991—2001年间,调查人群鱼虾类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8.9%、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增加了13.3 g;鱼虾类食物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下限的人群比例上升47.0%。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摄入发生显著变化,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鱼虾类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选取食物消费与营养方面相关指标,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发展变化及特点,将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划分为贫困期、温饱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四个发展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6.
法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法国居民的食物消费升级模式在欧洲国家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重点从法国居民食物和营养消费的数量与结构变化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此类经济发达国家在不同阶段的食物消费升级特征,从而提出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模式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历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了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几个主要因素,如经济收入、食物资源、消费环境、城镇化、社会风俗与消费观念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我国主要食物生产持续保持增长,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放慢,部分产品出现相对过剩现象。总体上,我国食物有效需求相对不足,食物发展开始呈现出以消费需求增长带动生产增长的新格局。食物消费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失衡,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购买力相对不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下降过快,阻碍了有效需求的释放。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时期各种保障体系不健全,其他消费支出快速增长;预期收入不稳定,居民储蓄倾向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比例较大,食物需求难以保障;信用体系缺失,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为此,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思路,适当降低投资率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食物消费能力,是促进我国食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入户跟踪调查,采用3d 24h膳食记录结合称重法,获得江苏省139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地区、收入水平及年龄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过量,而对奶类、水果、杂粮等食物消费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加大对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食品营养和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民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项目中的肉类消费数据,共纳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2 39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肉类消费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各种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率为91.9%。其中,猪肉消费率为77.4%,牛肉消费率为50.6%,羊肉消费率为21.5%,禽肉消费率为23.0%。居民肉类消费模式受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猪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民族,牛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民族、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羊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和家庭月收入,禽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家庭月收入。结论 北京市居民肉类消费率较高,肉类品种日益丰富,膳食结构逐渐完善,但猪肉仍是居民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应给予居民科学营养指导,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