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为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红色文化育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开展调研分析,发现现有的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重视程度、整体效果和实践环节都有待改善。以“大师资”“大平台”和“大课堂”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提出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提升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层面加强重视,强化教学,把红色文化内容讲深讲透;要加强校内外、线上线下合作和资源优化,提高整体实效;各评价部门间要形成合理有效的红色文化育人评价体系。红色文化育人要在“大思政课”的建设中动态调整策略,以加强其实效。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更好地在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从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需要、完善教学体系的必然趋势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三个维度分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厘清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路径,即以文化育人为靶向,构建“大思政”教学理念;以文化筑基为抓手,完善特色化教学体系;以文化赋能为宗旨,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百年辉煌历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中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巨大贡献。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同样离不开共青团这个助手和后备军,有赖于共青团组织优势、桥梁优势、特性优势的发挥。“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共青团需要从坚持实践活动的理论化本源、价值生产的时代化对接、正向赋能的场域化延伸方面守正创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思政体系,关键在教师,思政名师团队的建设成为其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尤为重要。团队建设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立德树人的定力,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在组成结构、运行机制、重点任务、团队文化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创新,达成团队建设目标;既要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与实践方面做出成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也要引导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构建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集合了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经验,是现实风险与挑战的科学判断,是未雨绸缪的行为指导。其内涵丰富,相互联系,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深刻领悟“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思政课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开门办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是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三段闭环、三域贯通、课业融合”是积极落实高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高职思政课遵循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三段学习闭环”,纵横贯通打造立体化教学场域空间,指向高素质人才培养融合思政课与各类课程的建设理路,在具体改革实践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成为可能。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表现为学生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的困境、思政课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困境、教师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的困境三个方面。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为学生赋能、为课程赋能和为教师赋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党建力量”,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调研方法,结合新冠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疫情发生之初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部分治理效能,并进一步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价值意蕴、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研究认为,通过培育党建文化品牌,彰显国企党建成效;夯实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推动党建深度融合,提升国企治理水平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实效,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培育和引领作用,科学应对青年学生“躺平”对大思政课带来的挑战,采用因果分析法、教育观察法深入剖析了青年学生自我选择式“躺平”、焦虑短暂式“躺平”、自嘲虚假式“躺平”等不同的“躺平”现象及其内在原因;阐述了“躺平”青年学生价值观偏差冲击大思政课的教育导向、目标缺失抑制大思政课的教育质量、朋辈效应影响大思政课的发展进度等问题;从拓宽大思政课的育人大视野、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大格局、构筑大思政课的育人大体系三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举措:充分利用历史和时代的实践性资源来提升“躺平”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育人体系来帮助“躺平”青年学生提升能力,家校社协调联动积极引导“躺平”青年学生奋发上进。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托,有助于实现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由“隐性教育”向“显性教育”转化,从“被动理解”向“主动运用”迁移。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素质培养,建立思政课多功能实训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建设,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实现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对照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梳理当前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有效探索,以期助力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新任务和新举措,深入剖析了原有党建带团建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制约“双立双成”育人模式的发挥。阐明了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有利于提升党团组织凝聚力,扩大党团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团组织的战斗力。总结了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嵌入联动、精准回应和链条执行三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实现思政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文化的"贯通与融合"。要真正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还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此方能大大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维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新时代高校善用“大思政课”涵养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思政育人路径探索,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深刻领会要义和科学内涵,倡导社会正能量,自觉践行主流价值观,善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离不开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非理性社会思潮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需要,都决定了构建馆校合作育人共同体是非常必要的。坚持以政治性为先导、以系统性为核心和以创新性为关键的原则,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共同打造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活动、网络微课的“四课堂联动”育人新模式,为新时代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协同理论的视角,对思政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这一问题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认为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应在协同理念下有效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学生党建资源。思政课教师与学校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参加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其充分发挥业务优势提升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质,也有利于自身教学科研发展。同时,高校学生党建机构分割不协调、自身角色定位偏差、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也影响到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必须积极探索各种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教师党员导师制的概念、工作形式、组织领导和考核形式;结合教师党员导师制建设的工作,创建 “三全三建”的党建和思政育人机制,开展“三全育人”工程,探索教师党员导师制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核心,基层党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实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智慧党建”应运而生。党建逻辑经历了行政逻辑向智慧逻辑的演变,从提升工作效率、打破时空界限、挖掘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留痕等方面提升治理效能,从而加强领导力、创造生产力、提升决策力、形成凝聚力,实现智慧赋能基层治理。“智慧党建”建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其现存问题,需要从工作机制融合、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理论结合实践,简述了精准思政顶层设计和基本内涵,以精准思政理念为引领,以思政课精准教学为切入点和着重点,详细阐释了师资、课程、方案、考核"四位一体"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一是打造精英师资队伍,夯精准思政课之基;二是打造精品课程体系,铸精准思政课之本;三是精密打造实施方案,辟精准思政课之径;四是打造精细考核体系,赋精准思政课之能.此研究成果丰富了践行精准思政的具体路径,可为广大高校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