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刚从拉斯维加斯参加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回来,我感触良多,写来和大家分享。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CES一展就是四十多年,不浮不躁,不断创新,一直潜心打造一个消费电子业的绝佳展示平台,让行业、媒体和观众都趋之若鹜。据说,第一届CES只有14家企业参加,而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企业不敢错过的年度盛会。尽管展 相似文献
2.
3.
4.
杨元庆的'500强'心结并不浓厚,不想却坐在'500强'的第499把交椅;仪此而言,杨元庆就比海尔张瑞敏幸运了很多(<赢家:杨元庆>,双周新闻,2008年8月5日).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1):A010-A011
2005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旭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开创信息产业发展改革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吴基传,信息产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奚国华,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娄勤俭、苟仲文、蒋耀平,部党组成员、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信息产业部纪检组组长李雪莹,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老部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7.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华夏大地的民营企业刮起了一股春风。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PCB行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例不少,她们或从集体所有制承包经营转型或从乡镇企业转型或挂靠国企、军企等,都经历了千辛万苦,承受了千难万险。中国民企为何如此艰难? 相似文献
8.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5,34(2):47-48
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努力向电子强国的目标迈进,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信息产业部日前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合理的产业区域政策,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目标,即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东、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合理布局,并探讨了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目标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企业经营少不了风险,只要有风险,就会犯错.但优秀的企业为什么还会有失败?卓越的CEO又怎么会铸成大错?比如波音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为什么会败在后进者空中客车的手里?而通用汽车,这家垄断美国汽车业的巨头又是什么原因而导致失败?通过分析,专家发现这些在各自行业中处于霸主地位的企业失败的原因都有一点很相似:它们都很傲慢!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它们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12.
4月27日,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Samuel J.Palmisano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结合自己在IBM的丰富管理经验对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作了深人分析,Palmisano先生如此深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不多见,尤其是他对创新的理解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13.
14.
郭为IT服务中国的梦想仍然在通过不断的变化来寻求实现.但是,神州数码频频拆分与重组的戏码已经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了 神州数码又在自内向外做着改头换面的架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是《IT时代周刊》的忠实读者,只要到手的贵刊,我一定从头到尾仔细看。我从事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已经30多年,阅读过不少有关电子信息产业的报刊,我认为贵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国内IT产业界一份有较大影响力的少数优秀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3):I0003-I0003
2006年,传统电子企业进入转型热潮期,在调整中继续前进将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主旋律。2005年,以日韩及中国企业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企业利润纷纷下滑,将迫使传统电子企业进行经营战略的转型、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生产流程的重组等,转型最为明显的举措就是对传统电子业务的抛弃。三洋计划出售其金融业务和OLED业务,并将停止在日本销售电视机。同样,索尼也将缩减传统业务家电、电脑等亏损部门的规模,并全力往游戏、娱乐、高画质三个方向发展。同时,苹果将进入手机领域,摩托罗拉进入数字电视领域。产业有退有进,优化资源,有助于企业在2006年陆续恢复稳定。历经修整阶段后,追寻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制造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预计在2006年至2008年将回归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罗姆公司近日在京举行了中国战略首次发布会。会上,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驹先生介绍说:“罗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将是:扩大生产基地,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在中国实现从开发、生产到销售、品质保证的一气贯通。”他强调,稳扎稳打是其战略特点。 相似文献
19.
Tgun-yan Hsieh Sara Yik 《IT时代周刊》2006,(3):96-97
很少有公司能认识到实施新战略需要的是领导能力。将领导能力作为战略起点的公司就更少。忽视这一点。再好的战略都可能失败[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