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土石坝震害调查、模型试验以及动力反应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靠近坝顶区的上部坝坡是土石坝抗震的薄弱部位。目前强震区高土石坝抗震设计多采用土工格栅来加固上部坝坡,以提高坝顶区抗震稳定性,如何合理评价土工格栅的加固效果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系统总结土工格栅加固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准黏聚力加固机理和等效复合体计算模型模拟土工格栅加固作用,从坝坡抗震稳定、坝体地震永久变形和面板防渗体系安全等方面对土工格栅加固高面板坝的加固机制及抗震加固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格栅和堆石料的相互作用使得堆石料具有了一定的整体性,其刚度和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格栅加固可以限制堆石体侧向移动,提高坝坡整体性和稳定性,减少坝体地震永久变形,从而改善面板应力分布和减少面板接缝位移,提高防渗系统的安全性;(3)土工格栅对高面板坝具有综合的加固效果,需要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土石坝的抗震安全这一我国西部强震区水电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在总结以往高土石坝抗震措施优缺点的基础上,同时吸收柔性加筋材料(土工格栅)和刚性加筋材料(钢筋)在高土石坝抗震加固方面的优点,开发了一种高土石坝复合加筋抗震加固技术,并阐明了高土石坝复合加筋抗震加固技术的开发背景、结构形式及技术特点。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验证复合加筋抗震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未加筋模型坝比较,复合加筋抗震加固技术能降低坝体地震永久变形,有效抑制坝顶堆石松动,具有一定的减震与隔震作用。该复合加筋抗震加固技术已在坝高295 m高的两河口心墙堆石坝抗震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世界各国大坝抗震设防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性能的高土石坝抗震风险分析模型。根据大坝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了基于性能的地震动输入标准及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概率分布形式,建立地震作用下高土石坝常见破损模式(坝坡稳定和永久变形)的结构易损性模型;结合震后损失建议了高土石坝抗震风险评价矩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土石坝坝坡的稳定性,以某水电站高土石坝坝坡为例,采用条分法与有限元法耦合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选取3个典型断面,对其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下的上下游断面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下游坝坡最小安全系数比上游大,设计工况安全系数比校核工况安全系数大;(2)3个断面在各工况下取得最小值的时刻近似,符合坝坡稳定的计算规律;(3)经过动荷载分析,大坝坝坡在设计地震动作用下是稳定的,考虑到高坝的"鞭鞘效应",建议在河床中部坝段坝高4/5以上区域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加密钢筋、加大堆石粒径、采用胶结堆石料、坝坡加护面层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条分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高土石坝坝坡的稳定性,比单一评价方法更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5.
在胶凝堆石料单轴抗压试验基础上,分析了胶凝堆石料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并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胶凝堆石料强度和弹性模量与龄期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胶凝堆石料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②胶凝堆石料弹性模量低于一般混凝土,且随龄期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在早期(14 d内)增长较快,之后以接近斜线方式缓慢增长。该成果可为胶凝堆石料的工程(胶凝堆石坝)应用及技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合理准确描述堆石料的力学特性是高土石坝地震响应预测和安全评价的重要前提。以特高心墙坝填筑期变形的监测结果为目标值开展了三维反演分析,获取了反映大坝真实状态的坝料广义塑性模型和邓肯张E-B模型的参数,探讨了两种本构模型描述高土石坝变形的精度,随后采用反演的广义塑性模型参数开展了高土石坝的地震响应预测及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反演分析常用的邓肯张E-B模型无法兼顾竖向和水平变形,且反演参数无法用于动力分析;静动统一的广义塑性模型计算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均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并可直接用于大坝的动力响应预测。所建立的一整套基于弹塑性模型参数反演的高土石坝地震响应预测分析方法,可为高土石坝的安全评价和风险预警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将风险概率理念引入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分析中,提出了同时考虑筑坝料参数和地震不确定性的高土石坝坝坡地震失稳风险评估方法。将基于概率烈度的地震动作为拟静力法分析的输入,以考虑地震的不确定性;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法结合高斯过程响应面考虑筑坝料参数的不确定性,综合确定坝坡的地震失稳概率。最后,计算了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坝坡地震失稳概率。提出的方法可为高土石坝坝坡地震失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是目前高地震烈度区高坝建设中普遍采用的两种高土石坝坝型,它们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是水电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双江口高心墙堆石坝、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和猴子岩高面板堆石坝等3个实际工程的大坝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研究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重点考察了两种坝型(心墙坝和面板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的异同点。研究表明: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均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水库蓄水对两种坝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有所差异;面板对堆石坝上游坝坡的保护作用明显,有效抑制了上坝坡的加速度反应;面板堆石坝虽然抗震性能优良,但对面板相关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依赖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紫坪铺大坝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高土石坝抗震减灾研究设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强震区高土石坝的典型,重点总结了其主要震害,包括坝体地震永久变形,面板的脱空与垂直缝挤压破坏和施工缝错台,下游坝坡局部震损,防浪墙等坝顶结构震损,渗漏量变化等;并针对本次汶川地震土石坝震害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开展有关高土石坝抗震减灾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包括土石坝震害及地震资料的调研与获取,高土石坝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研究,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评估方法研究,以及高土石坝抗震加固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胶凝堆石坝的分析计算目前多采用线弹性或普通堆石料本构模型来近似处理,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坝型的真实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根据已提出的胶凝堆石料本构关系,对该坝型进行蓄水期工作性态分析,对7种坝坡的坝体断面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整体稳定性分析,研究断面变化对该坝型位移、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大坝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坝型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但随着坝坡的增大,该坝型在经济性提高的同时,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戴枫  朱家启 《人民长江》1998,29(8):39-41
水布垭工程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坝高233m,大大超过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同类坝型中的是高面板堆石坝设计工作中的关键工作之一。为此,针对水布垭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筑坝材料的级配,压实密度孔隙率,压缩模一,排水性能,强度和应力应变等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某土石坝为例,根据其堆石区电磁式沉降监测数据与施工填筑进度,采用经验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堆石区变形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堆石区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填筑期,其沉降量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而使用模型进行坝体沉降预测时,正确选取样本点是模型能否较好地预测坝体沉降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东津水电站土建工程招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津水电站土建工程招标采用邀请招投标方式。在评标后,业主单位又遵循<<关于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招投标工作管理规定>>的原则,对评标组初选中标企业的投标报价,设备配备,技术条件等多方面作进一步分析论证,评出“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书并最终确定中标企业。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渗流微分方程及模型试验提供的溢流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堆石体渗流场等势线的数值及渗流量。根据渗流动力方程及试验确定的阻力系数拟合方程,导出了堆石体内各流区运用的非线性渗流浸润线计算式。实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初步总结了水布垭、三板溪、潘口、溧阳、江坪河碾压堆石体压缩试验成果,分析了堆石体压缩变形特性与影响堆石体压缩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流变过程中堆石颗粒不断破碎,分形维数在流变过程中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流变过程基本规律,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堆石料流变过程,构造了两类随时间变化的流变过程分形维数,并建立了颗粒破碎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通过分析过程流变试验颗粒破碎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流变过程中双曲线型分形维数假定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流变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并结合颗粒破碎耗能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导了堆石料流变过程中体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堆石料特定荷载情况下的流变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从分形的角度反映堆石料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堆石坝工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析中土石坝静力本构关系采用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动力本构关系采用等价粘弹性模型.在分析中,将动力分析与Biot固结方程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动力分析中求得的坝体动力反应量,转换为初应力或初应变纳入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静力分析依时段交叉进行,累积可得出坝体地震永久变形量.由坝顶动力反应、坝体地震永久变形及应力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在设计地震烈度下安全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