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零锯料角锯子性能的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提出了理想锯切间隙的概念,然后通过获得理想锯切间隙办法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零锯料角锯子所具有的锯料量小,节省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以及锯切功率低等良好性能。最后指出,应在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以寻找出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2.
零锯料角锯之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锯齿组成要素的功能。给出了若干定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锯切表面锯痕深度的有关因素,给出了不同锯的锯痕深度理论值公式及其通式。指出,锯痕深度随锯料角的减小而减小,当锯料角为零度时,其理论值为零,从而为研究零锯料角锯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指出,零锯料角锯的切削性质属于铣削。接着分析了零锯料角锯的特性:可以同时高效率高质量地锯切木材,解决了锯切质量与锯切效率互相矛盾这一难题;同时该锯还有节约木材、降低制造和使用费用、能耗低、噪音低等优点。文章最后介绍了研究的零内凹角硬质合金锯片表面粗糙度锯切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证明有关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锯料角影响锯切表面粗糙度机理三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以圆锯为例进行分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论是减少锯齿数。或者是提高进给速度,还是在减少锯齿数的同时提高进给速度。只要相应地减小锯料角。锯切表面粗糙度就不变。并且推导出了相应改变的锯料角的计算公式。接着,文章直接给出了相同情况下的带锯及框锯的计算锯料角的公式。文章在最后结论中指出:减小锯料角是提高锯切效率而又不降低锯切表面粗糙度的办法之一;同时。也为降低锯子的制造成本和使用费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锯料角影响锯切表面粗糙度机理再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现有每齿进给量选择的依据,接着分析了按现有方法选择每齿进给量带来的问题;尽管每齿进给量相同,但只要锯料角不同,表面粗越度就不同;所推荐的每齿进给量窿无实际应用价值;无法指导木工锯机的设计。随后,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带锯、圆锯及框锯等的锯疽深度理论值计算公式,指出应该如何正确选择每齿进给量。作者结论中指出:每齿进给量不能作为描述锯切表面粗越度的一个物理量;即使每齿进给量相同,其锯切表面粗越度也会因锯料角不同而不同;在具体的锯料角基础上,根据锯切表面粗越度的赡要来选择每齿进给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通过计算比较了在相同切削条件下零锯料角木工锯子和非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切削力,进一步证实了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切削力小于非零锯料角木工锯子这一结论。然后分析了锯料量与零锯料角木工锯子切削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进行实验,以证实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降低锯切功率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接着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锯切功率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证明,在相同条件下,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锯切功率低于现有传统的的木工锯子。文章在结论中指出,实验进一步丰富了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理论,打破了日本专家提出的减小锯料角会使锯切功率增加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影响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切削力减小或增加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得出了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切削力小于非零度锯料角木工锯子这一结论。这一分析为今后零锯料角木工锯子的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普.  ГХ 杨静榕 《木工机床》1998,(1):28-30,34
成材的厚度精度是成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低劣的精度迫使进料速度降低(降低了机床的生产率),利用更厚的锯子和扩大了从在中心偏移的公差范围(这将导致成材出材率的降低),利用高的锯条张紧(这降低了锯条和切削部件零件的寿命)。因此挖掘提高成材厚度精度的潜力是提高锯割效果的重要方向。如果厚度分散场落在公差范围的内部,亦即任何实际厚度处于厚度最小和最大容许值之间,那么可以保证成材要求的厚度精度。为了达到厚度分散范围的中心与名义厚度(对于干成材)或等于加干缩名义正公差的指定厚度(对干湿成材)相重合,需借助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动力遇角(?)对带锯锯切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变(?)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通过将织物抽象成均匀的多孔介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推导出织物各方向扩散的理论方程.同时测试军港绸平纹织物经向、纬向及斜向的导湿性能,并得出实验结果与理论方程规律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角钢及有色金属直角形角型材冲切工艺以及用简易模和导板模对标准角钢、铝合金直角形角型材进行剪截、切角、切口等冲切加工的工艺方法与优势、冲模的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Cutting forces in bandsaw processing of oak and beech wood were measured at two levels of wood moisture content (about 12 % and FSP) for four cutting directions (90°–90°, 90°–0°, 0°–90° and 90°–45°). A constant cutting speed of 40 m/s and a feed rate of 20 m/min were applied. A piezoelectric dynamometer (KISTLER type 9257A) mounted on the carriage of the vertical bandsaw machine (ESTERER model EB 1400)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arallel, normal and lateral cutting forc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l cutting forces depend on the wood moisture content and cutting direction. The greatest parallel force was observed for oak wood at 12 % MC for 90°–90° cutting direction (44 N/mm) whereas the lowest one was for beech wood at 30 % MC for 0°–90° cutting direction (20 N/mm). In contrast to the little change of lateral force at various cutting directions, the change in parallel force wa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