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ӡ��N����ɰ��Ԥ���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N气田下第三系LTAF地层是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分支流河道微相是区内最主要的储集相带。文章采用测井—地震结合进行高分辨率等时对比、岩心观察,建立了沉积层序和微相构成及利用地震反演进行高分辨率井间储层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描述方法,对分支河道砂体的分布有了重要认识。研究表明,区内主要目的层可以划分为2个超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8个短期旋回等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分流河道及其伴生微相在成因上制约了储层的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密度反演结果定量地预测了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呈长条状或宽带状,在不同基准面时期展布规律不同,总体显示出沉积的复杂性。三角洲平原上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A/S)是控制分流河道砂体叠加、迁移的关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开发地震与油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河道砂体的定量预测,是表征河道砂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成果已运用到海外油气田的生产实际中,对油气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八屋地区深部营城组是该区产能接替的主要来源,由于断层关系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井间砂体精确对比一直是困扰该区勘探与开发的一道难题。以基准面旋回和可客空间变化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及综合录井资料,对八屋地区营城组进行了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等特征。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横向等时对比标志,建立营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3.
川西新场蓬莱镇组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运用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原理和对比方法,依据地层冲刷现象、滞留物沉积、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反射特征重大变化等标志,在蓬莱镇组中识别出5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5个地震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指出蓬莱镇组主体沉积处在中期基准面下降晚期和上升早期的三角洲水下平原及向河口坝过渡的部位,且大都位于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利用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认为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层发育,使有利储集砂体的时空展布预测精度及小层砂体描述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受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控制,沉积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旋回的多级次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性特征。陆相盆地大型三角洲-浊积体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构成分析表明,沉积旋回的自相似性导致不同级次层序的沉积相构成与储层分布规律的自相似特征。与三角洲大规模进积作用伴生的浊积成因的"低位扇"通常紧邻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在长期旋回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体同样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沿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层序地层构成的自相似性特征导致与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浊积成因砂体乃至岩性圈闭油藏分布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刻画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为该区隐蔽性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证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以及区域地震资料,识别出六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样式,建立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进而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砂体发育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泉三、泉四段内部可划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Q3-LSC1—Q4-LSC1)、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Q3-MSC1—Q4-MSC3)、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Q3-SSC1—Q4-SSC7)。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发育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结构(A1、A2、A3)、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接近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结构(C2)、以上升半旋回或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结构(C1,C3)。泉三、泉四段垂向上表现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变规律,发育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纵向沉积演化序列,河道砂体发育样式从较少叠置到较多垂向或侧向叠置型,再逐渐过渡到孤立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下,解剖曲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剖面及内部旋回结构特征,其中Q4-SSC1和Q3-SSC5沉积时期河道砂体普遍油浸,砂体连续沉积厚度相对较大,为最有利的砂体分布层位。由于储层内部存在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进行河道砂体精细解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克拉玛依上亚组(T2k2)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微相相序叠加样式与界面特征,共识别出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共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发育的特征.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连井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对砂体进行对比,提高了砂体对比的精度,并通过分析确定层序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与基准面旋回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与有利储层分布,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基准面升降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SQ3层序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沉积相构成与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Q3层序有利储集区的分布受控于层序发育位置,MSC1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边缘一带,靠近湖盆中心部位薄层透镜状油藏发育;MSC2—MSC4旋回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中心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烃源岩呈指状交互接触,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勘探程度低、砂体与油气分布具有较强隐蔽性的特点,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预测该区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规律.根据钻井和地震标定结果,以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将侏罗系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有3种构成样式,形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和滨浅湖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及关键界面对测井曲线的标定结果,建立了侏罗系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测井解释模型,将其划分为1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受基准面和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动态变化的控制,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基准面下降期的砂体横向连通性好,不易形成岩性油藏.钻井证实SQ3层序的中下部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发育段.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取心井单井和两条连井(垂直物源和平行物源)剖面层序分析、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剖析,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地层格架。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兴Ⅰ组通过不整合面、冲刷面和洪泛面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LSC1)、2个中期旋回(MSC1-MSC2),通过沉积环境转换面和韵律转换面细分为4个短期旋回(SSC1-SSC4)。按照不同级次旋回的叠加样式、沉积相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3个基本类型及7个亚类型,中期旋回发育以A型为主,C型在SSC2处发育,长期旋回为A型。全区地层发育体现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沉积序列的特点,具有多期旋回性、大多数仅发育上升半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平面上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征。在上升半旋回的下部(SSC1-SSC2)储集砂体最为发育,由不同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储层物性较好,为今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1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将山西组2段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两大类5种结构;中期基准面细分为两大类3种结构;长期基准面旋回为不完全对称型结构,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演化规律之间的关系,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开始阶段是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砂体连续叠置形成巨厚砂体时期,洪泛面期及下降半旋回为细粒沉积物发育期.连续叠置的主水道和分支水道砂体形成了有利储层发育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河口坝砂体构成了较好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以及33~37个超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详细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分布模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格架内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油气分布,为储层研究和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地层开展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并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相序特征和中期基准面旋回河道类型演化分析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特征及河流水位的变化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河道砂体预测、沉积微相分析以及成藏综合研究提供了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一震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饶阳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东营组至沙三段发育9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和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分析古近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武及沉积相、沉积微相构成。确定沙一段是大王庄地区最重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和滩坝砂;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对该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划分为8个长期、17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详细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结果认为: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类型与储集砂体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有利储集砂体通常出现在中、长期旋回层序的界面两侧,并以普遍发育A型和C1 型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显著特征;其中以具备A1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为最有利于储集砂岩发育的位置,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枣园油田孔一段枣Ⅱ-Ⅲ油组的储集层为一套冲积扇上的河道沉积砂体。在枣Ⅱ和枣Ⅲ上、下两部分中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1个中期旋回,每个中期旋回由1~5个短期旋回组成。短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为低可客空间旋回和高可容空间旋回2种类型。代表2种特征不同的河道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不对称和对称2种类型。长期旋回内部的高可容空间部位以泥质沉积为主,其间镶嵌一些孤立状河道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砂质含量减少,砂体宽厚比增加。  相似文献   

16.
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海坨子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环境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带。在层序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其沉积微相的剖面、平面展布及有利层段行了分析,指出该区油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5区块自2005年合作开发以来,目的层段的层位划分一直存有争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对苏5区块盒7、盒8段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格架。从划分结果来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自下而上由A型向C型转化,并以相应层序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砂体发育程度为最好。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描述了层序格架内砂体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编图单元编制了各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图,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为气田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单砂体等时对比难点,提出区域标准等时面和局部参照等时面两个级次的层序划分与对比界面,并探讨了河流三角洲体系地层的划分与精细对比方法。依据岩心、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的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0个短期旋回,建立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完成单砂体等时追踪。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基准面的变化控制着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垂向沉积演化、单砂体展布规律、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储层的分布特征;扶余油层下部为基准面下降期的水退进积地层模式,中部为基准面下降期到上升期的转换时期,上部为基准面上升期的水进退积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