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5%氯虫苯甲酰胺WG防治花生田蛴螬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35%氯虫苯甲酰胺wG防治花生田蛴螬试验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WG(制剂用量)225、315、405 g/hm2各处理对花生田蛴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40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5.95%,极显著优于40%毒死蜱EC 45000 g/hm235%氯虫苯甲酰胺WG 225 g/hm235%氯虫苯甲酰胺WG 31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4种药剂对甘蓝几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田间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种药剂对甘蓝上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等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600 g/hm2对4种害虫的整体控制效果最好,药后3 d防效均在91%以上,且对小菜蛾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20%氟苯虫酰胺WG 150 g/hm2的整体防效次之,除对小菜蛾的防效显著低于5%氯虫苯甲酰胺SC外,对其他3种害虫的防效则与氯虫苯甲酰胺相当。150 g/L茚虫威SC 250 g/hm2对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防效即达88.36%,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其他3种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375 g/hm2对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比较差,药后7 d最高防效分别为75.92%和66.63%,均显著低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3.
不同增效剂对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减量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2018,(12)
[目的]评价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添加7种增效剂后减量用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筛选农药减施增效产品。[方法]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5%噻虫嗪WG为150 g/hm2(均为制剂用量)时虫口减退率为69.09%~96.89%,防治效果为31.82%~81.09%;25%噻虫嗪WG减少15~45 g/hm2时,添加7种增效剂后的虫口减退率为66.75%~98.82%,防治效果为26.31%~95.50%。[结论]防治棉蚜效果相当情况下,添加激健、安融乐增效剂可使25%噻虫嗪WG分别减少10%~20%、30%。  相似文献   

4.
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 a.i./hm2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治效果均达100%,15~0.9375 g a.i./hm2五个剂量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6.67%、93.2%、85.71%、71.43%、64.29%;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持效期要显著长于其他防治药剂,第7天接虫的防效仍可达93%;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 a.i./hm2的防治效果在几种供试药剂中是最好的,田间防效可达97.54%.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药》2013,(5):44-46
为明确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在新疆棉田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2011年和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3,5,7 d,20%呋虫胺SG 60120 g/hm2对棉盲蝽蟓的防效分别为53.04%120 g/hm2对棉盲蝽蟓的防效分别为53.04%71.94%、61.45%71.94%、61.45%81.15%、71.91%81.15%、71.91%86.34%和81.87%86.34%和81.87%92.80%。20%呋虫胺SG对棉盲蝽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6.
24%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4%氰氟虫腙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24%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14 d,每公顷用24%氰氟虫腙SC 450、60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 有机硅150 mL、24%氰氟虫腙SC 450 mL 40.7%毒死蜱EC 600 mL 有机硅150 mL处理的保叶效果为87.25%~98.38%.对稻纵卷叶螟4-5龄幼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24%氰氟虫腙SC.750 mL/hm2,药后7 d,防治效果97.18%.在该试验条件下,24%氰氟虫腙SC各处理对水稻安全,对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15%唑虫酰胺乳油对抗性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华新  韩敏晖  蒋开杰 《农药》2007,46(10):707-708,712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5%唑虫酰胺EC对抗性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目前在生产推广使用的10%虫螨腈SC、15%茚虫威SC和1.8%阿维菌素EC等高效药剂,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制剂用量15%唑虫酰胺EC1150.0、862.5、575.0mL/hm2药后7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7.9%、97.8%、92.3%,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建议田间使用制剂用量为575.0~862.5mL/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20%氟胺·嘧菌酯WG、75%戊唑·嘧菌酯W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量等,于2012年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防治1次。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WG 750~1 500 g/hm2、75%戊唑·嘧菌酯WG 150~300 g/hm2对纹枯病1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2次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防治效果相近,好于300 g/L苯甲·丙环唑EC、43%戊唑醇SC、20%井冈霉素AS等处理。  相似文献   

9.
邱良妙  吴玮  占志雄 《农药》2013,(11):842-843
[目的]明确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20~40 g a.i./hm2剂量处理,药后15 d,保叶效果85.80%~90.60%,防虫效果90.55%~94.24%,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 g a.i./hm2的防效相当,比40%毒死蜱乳油600 g a.i./hm2的防效好。[结论]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以20~40 g a.i./hm2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4种制剂化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室试验20%SYP-3759 SC、20%SYP-4155 EC、20%SYP-3399 SC和20%SYP-3998 SC等4种新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20%SYP-4155 EC防效高于其他3种候选杀菌剂.20%SYP-4155 EC 150 g a.i./hm2的防效由第1次施药7 d后的72.48%上升到第4次施药7 d后的81.50%,显著高于25%嘧菌@sc 150 g a.i./hm2的防效(由39.23%上升到59.51%),但次于25%吡唑醚菌EC100ga.i/hm2、10%苯醚甲环唑WG100g&i/hm2和12.5%腈菌唑EC45ga.i/hm2的防治效果.20%5YP-4155EC温室以50~150 g a.i./hm2的剂量和7~10 d的间隔期喷施4次表现出良好的防控作用,对黄瓜植株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建议生产中20%SYP-4155 EC单用施药次数控制在2~4次,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绿丰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8%绿丰EC对稻飞虱和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小区试验药后5d和10d,60mL/667m2的48%绿丰EC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5.2%和85.7%;药后8d和15d,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4.1%和82.6%,杀虫效果分别为97.3%和84.6%。示范试验药后10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78.4%,对纵卷叶螟的保叶和杀虫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周青  霍中洋  袁玉林  高平  朱忠阳  高定如 《农药》2004,43(10):472-473
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与20%三唑磷混配剂-楝唑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防效高、速效性持效性好的特点;印楝素和阿维菌素混合有一定的防效和持效性,但速效性差;印楝素单用速效性差、防效低,但持效性较好;在水稻露穗5%时喷施楝唑乳油2625ml/hm^2,15d后对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20d后对三代三化螟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3.
若干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表明,药后7d和15d,1.8%阿维菌素EC1500mL/h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500mL/hm2、5%氟虫腈SC750mL/hm2、48%氟腈.毒死蜱EC900mL/hm2和25%氟腈.异丙威WP750g/hm2的保叶和杀虫效果均超过85%,好于其它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4.
米满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坤  罗桂楼 《农药》1998,37(3):30-31
在二代稻纵着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米满胶悬剂每667m~2 30ml和40ml用量.喷雾防治一次,药后5天防效分别为816%和95.3%,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7.0%和94.5%,能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且对水稻植株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15.
对15%甲维·茚虫威SC等6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都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其中15%甲维·茚虫威SC、25%甲维·茚虫威SC、20%甲维·茚虫威SC、30%茚虫威WG等4种药剂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在85%以上,杀虫效果在90%以上。在今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中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水稻钻蛀性害虫的有效药剂,2016年开展了防治水稻大螟、二化螟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甲虫肼SC 1 20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L/h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C 450 g/hm~2对大螟的防治效果好。33%阿维·抑食肼WP 900 g/h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C 450 g/hm~2、10%阿维·甲虫肼SC 1 20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mL/hm~2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连续用药2次处理的防效明显好于1次用药处理,生产上应根据大螟和二化螟的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7.
2013年进行了机插秧田杂草防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5%吡嘧·丙草胺WP 1125.0 g/hm2封闭效果最理想,药后20,45 d,封闭综合防效分别为93.75%、92.63%,与55%吡嘧·丙草胺WP 750.0~937.5 g/hm2的防效54.38%~75.00%、51.48%~72.88%及对照药剂50%苄·丁·异丙隆WP 1200.0 g/hm2、53%苄嘧·苯噻酰WP 1200.0 g/hm2的防效76.87%~87.50%、72.07%~85.31%差异极显著。在试验剂量条件下,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效,2016年开展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建议20%呋虫胺可溶粒剂在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施用,其适宜制剂用量为450 g/hm~2。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对大龄稗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g/hm2剂量下嘧草醚对5叶期以上及分蘖期、孕穗期稗草的防效均为95%以上,且在120g/hm2剂量以下,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