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控制吐哈盆地中上三叠统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热成熟度与砂岩孔隙度密切相关,而热成熟度又受地温场和埋藏史的控制。时间-温度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热成熟度。当时间-温度指数大于115时,中上三叠统砂岩将变得致密。中上三叠统砂岩发育渐进型埋藏、早缓晚快型埋藏和早快晚抬型3种埋藏方式,早缓晚快型埋藏最有利于孔隙保存。第1、第2种埋藏方式砂岩的时间-温度指数与深度的关系较好,由此计算出吐鲁番坳陷中上三叠统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平均为4100m.因此,依据砂岩储集层时间-温度指数与孔隙度和时间-温度指数与深度的两个定量关系,可以在钻前预测砂岩孔隙度和有效储集层的保存下限深度,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刘翔  丁熊  杨家静  唐青松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3):20-25,163,164
通过岩心描述、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对四川盆地合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T2Xz)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分析表明,压实作用导致原始孔隙度大约损失27.35%,是造成T3X2砂岩储层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自生石英、黏土矿物、碳酸盐等胶结作用的损孔量约为5.73%,但绿泥石环边胶结在破坏孔隙的同时,也有利于砂岩残余粒间孔的保存;与烃源岩热演化有关的埋藏溶蚀作用,为储层提供不超过6%的次生溶蚀孔隙;最终使TsXz砂岩一般具有8%~10%不等的平均孔隙度,代表了晚自垩世~早第三纪进入生气高峰时砂岩所具有的孔隙度。  相似文献   

3.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致密,非均质性强,对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的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部署。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等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埋藏史、热史等资料,认为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以岩屑细砂岩、长石细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上三叠统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A期,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油气充注之前的早成岩期储层已经致密化。  相似文献   

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浪和湖流作用较强的高能地带是该区形成优质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其中沉积形成的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隙发育,有利于在后期成岩改造中向好储层发展;在成岩过程中,这部分砂岩抗压实能力强,绿泥石环边对阻止早期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的进行和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晚成岩期自形或半自形石英胶结损失了部分粒间孔隙,但仍能形成孔隙度相对较高的储层。后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是构成产层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岩心、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伊川凹陷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特征、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伊川地区上三叠统储层岩性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孔隙主要为次生孔隙中的粒间溶孔和颗粒溶孔;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比较明显;水下分流河道为本区储层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主要的致密砂岩气产气层段之一。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学特征、物性分析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分析须四段砂岩的致密化过程及致密因素,并结合油气成藏史,探究须四段储层的致密-成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造成须四段孔隙损失的主因是压实作用,但导致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是成岩系统处于半封闭-封闭状态下沉淀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使得须四段相对有利储层在中成岩A期的中、晚阶段砂岩孔隙度降至10 % 以下,对应地质历史时期为早白垩世。包裹体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表明,须四段具有两个成藏时期,其中处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晚期成藏为主成藏期。以储层孔隙度低于10 % 为标准,川西坳陷不同类型储层进入致密演化阶段时,须四段的主成藏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尚未结束,表明须四段储层是“先致密后成藏”型储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运用热成熟度指数法(TTI),以普光2井为例,恢复了川东北地区地热史和地层埋藏史,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研究认为:各烃源层的成熟度演化主要定型于白垩纪末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期局限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二叠系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另外,各烃源岩都经历了至少2次生烃高峰期,包括成熟期的生油(液态烃)高峰期及高成熟期的尚未排除的残留液态烃进一步裂解生气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有效储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中-川南过渡带荷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经几十年的勘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该区多口井的岩石学以及电性、物性的分析研究,认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平均孔隙度为9.75%,平均渗透率为0.214×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孔渗关系曲线以及含气性等参数,在有效储层下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有效储层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岩石物性等分析手段,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北端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下白垩统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分析了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划分了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探讨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整体上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减小,但在1400~2400m深度段,孔...  相似文献   

10.
元坝深层礁滩气田基本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彤楼 《天然气工业》2011,31(10):12-16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主要气源岩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其生烃强度大,储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具有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是一个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小、以岩性圈闭为主,且埋藏深度大、高含硫化氢、常压、低地温梯度的大型气藏。东吴运动控制了晚二叠世沉积相与储层发育的位置,早中燕山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晚燕山运动以来的构造运动奠定了现今气藏的分布格局,适时发育的裂缝、大面积发育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与烃源岩生烃高峰的有效匹配是气藏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储层的孔喉结构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储集,对油气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岩的压汞曲线形态及特征参数,探讨了滩坝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了其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滩坝砂岩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主要存在4种类型,分别对应高孔高渗透粗喉型、中高孔中高渗透中喉型、中低孔中低渗透中细喉型和低孔低渗透特细喉型孔喉结构.影响滩坝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因素主要有沉积微相、沉积物粒度和分选以及成岩作用,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孔喉结构微观上控制了储层的物性下限和储层有效性.孔喉结构特征对储层有效渗透率下限的影响程度强于对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的影响程度,滩坝砂岩有效储层的孔喉结构类型主要是高孔高渗透粗喉型、中高孔中高渗透中喉型和少量的中低孔中低渗透中细喉型.有效储层比例由高孔高渗透粗喉型储层向低孔低渗透特细喉型储层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0~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率,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率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致密砂岩储层存在早、晚2期流体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低,主要为80~100℃;晚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主要为120~140℃,成熟度较早期也较高。推断四川盆地中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运移经历了2个主要期次,早期发生于晚侏罗世,晚期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初期,这与油气藏饱和压力得出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榆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充注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榆林气田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包裹体测试结果,结合埋藏史综合分析认为,榆林气田烃类充注主要有4个时期,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储层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区储层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其形成主要受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异常高孔带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辫状分流沟道和前缘-外扇的砂体中,这些砂体均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的长石砂岩;影响异常高孔带形成的成岩因素主要有大气水淋滤、有机酸溶蚀和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深度下限为3850 m,这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深度下限.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近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对于埋藏深度较大的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为了给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优选与油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已获得的钻井、岩心录井、薄片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探讨了秋里塔格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含量低,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②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次为裂缝,具有"排驱压力高、孔喉半径小、进汞量小、细孔喉"的孔隙结构特点,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型储层;③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巨厚膏盐层分布和埋藏深度的综合影响,其中岩相、溶蚀作用和构造挤压是主要的控制因素,溶蚀作用与构造挤压造缝是储层储集性能得以改善的关键;④储层孔隙的演化模式可划分为早期浅埋粒间孔发育、早成岩期强胶结孔隙缩减、早表生期溶蚀增孔、中成岩期孔隙持续保持、晚期裂缝沟通孔隙改善储层性能等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具有不同产能的砂岩与砾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孔隙微观特征系统研究,结合试气成果建立了砂岩和砾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与产能关系图版,并依此确定了具有储集和产出能力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值.砂岩孔隙度下限为4.1%~5.5%,渗透率下限为0.06×10-3μm2.由于砾岩单层厚度大,微裂缝发育,排驱压力低,因此孔隙度下限仅为2.7%,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进一步研究表明,气层和干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成岩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的不同导致储层的含气性不同;砂岩和砾岩由于在孔隙类型、排驱压力等储层微观特征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致使物性下限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成藏物性下限研究可为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油有效性评价提供重要参数,可为资源潜力较大的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发现提供重要指导。运用录井、测井、试油试采、物性、压汞、流体包裹体、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综合确认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长7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和油气的关键成藏时期,进一步对现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进行关键成藏时期以来成岩作用对物性的改变量校正,得到了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油气成藏物性下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下限为0.038×10~(-3)μm~2;关键成藏时期主要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关键成藏时期与现今时期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Ⅳ_a型、Ⅳ_n型、Ⅴ型3种储层类型在2个时期的物性差异大小平均值分别为5.15%、3.46%、2.32%;研究区Ⅳ_b型、Ⅴ型储层的物性大小多分布在现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附近,这2种储层类型的关键成藏与现今时期孔隙度相差平均为2.79%,进而得到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油气成藏孔隙度下限约为7.79%、成藏渗透率下限约为0.10×10~(-3)μm~2。  相似文献   

20.
为对川中东北部地区须家河组进行储层评价和勘探预测,对储层段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砂体主要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岩过程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和自生矿物形成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交代作用和部分自生矿物形成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主要的破坏作用,而对溶蚀和环边绿泥石胶结物的形成起建设性作用;储层成岩过程划分为早成岩、中成岩和晚成岩阶段,其中早、中成岩阶段又分为A、B两个次级阶段;溶蚀作用增加了次生孔隙数量,提高了储层孔隙度,环边绿泥石胶结物的存在使得大量的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且主要集中在须二段储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