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盐史话     
基督教教主耶稣基督在锡安山上发表的“登上宝训”,被公认为基督教教义中的精华;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耶稣的意思是说,基督徒应该像盐一样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来调解人世间的纷争,把上帝的爱注入人间。(?)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始创于公元1世纪,其脱胎于犹太教,始创人是耶稣。后经过耶稣的十二圣徒及后来的圣·保罗传播,使其影响范围扩达到整个欧洲。明朝时,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耶稣受难”是基督教图像中广泛被研究的主题之一,但14世纪在部分《耶稣受难》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却被人忽略。本文着眼于一幅14世纪那不勒斯地区的《耶稣受难》中的一个图像细节:士兵争夺长袍,试图通过考察同时期一系列类似图像及相关文献回答两个基本问题:这类新图像的来源为何?是什么样的历史语境孕育了这类图像?  相似文献   

4.
复活节是基督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新约全书》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后,第三日复活.基督教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为  相似文献   

5.
试说“形盐”“虎盐”──关于“盐”与社会生活漫淡王子今《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周襄王派周公阅到鲁国行聘礼一事。其中说到所谓“形盐”: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白、黑、形盐。辞日:“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  相似文献   

6.
红叶 《中国食品》2005,(7):6-37
《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基督为救赎世人甘愿牺牲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复活节就是为纪念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的神迹,也因此而得名。这个节日是基督教中最古老和最有意义的纪念日,因为他们认为耶稣死后复活比他诞生更有意义。复活节还象征重生和希望。把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节期。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  相似文献   

7.
发达的古代制盐业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梁代名医陶弘景说:“五味之本,为此不可缺。”制盐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世本》和《事物纪原》记载:“黄帝臣,夙沙氏煮海为盐。”“古者夙沙初煮海盐。”夙沙氏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民族,长期生活在海滨,他们世代接触海水在沙滩上留下的盐层,首先知其味而食之,并慢慢学会了晒海水为盐。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海水煮盐的文物,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周礼·天官·盐人》载:“盐有数种,处置不同。”(?)(音古)盐“出于盐池,今之颗盐是也;散盐煮水为之,出于东海。”“形盐,盐之似虎  相似文献   

8.
盐,为海水、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晒煎而成的结晶,又名食盐、咸鹾。俗话说:“每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说:“盐为五味之王,味中之冠”,可见,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豆豉真鲜     
盐与豉在古代是形影不离的,这两字常常连用:在汉代的《急就篇》上即有“芜荑盐豉”。说到这两者的关系之密切,可从《齐东野语》上看出:宋代有位从江西来的读书人,自认为什么都懂。一天,他要见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得知他来自江西,便问他是否带来了“配盐幽菽”,有的话能否送一点。读书人不知“配盐幽菽”为何物,诗人拿过一本字书,翻至“豉”字,注释为“配盐幽菽”,“菽”是豆的古称,“幽”为密封之意,“配盐幽菽”即将豆子蒸熟,加盐等调料,放在密封的缸里,使其生霉,变成豆豉。  相似文献   

10.
心灵鸡汤     
故事三则马蹄铁与樱桃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耶稣也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在铁匠那儿用它换了三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原野,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丢出了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