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当时湘西世界闭塞落后的情状。茶峒山城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正是"五四"时期湘西边远山区的人生写照。由翠翠的悲剧命运,推及湘西少女普遍的悲剧命运,从而挖掘出社会根源——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折射出反封建的主题,反映出对民族精神再造的一种思索。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悲剧理论发展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诗学理论影响深远。其《诗学》以较为完整的体系阐明了"模仿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指出了一部优秀悲剧作品应具备的创作特点。以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悲剧理论为依据,对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山妻》一诗进行文本细读,从情节构造、悲剧意义等角度探析了《山妻》一诗的古典悲剧思想,看弗罗斯特如何以经典悲剧布局反映美国工业化时期的家庭隔阂问题。  相似文献   

3.
着重分析了张爱玲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主要作品《十八春》的爱情悲剧,指出现代职业女性对于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受传统影响而致的思维方式和传统女性角色规范是造成主人公顾曼桢、沈世钧爱情悲剧的主要因素;这部小说也映射了作家个人人生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悲剧性。以悲剧的"情节的整一性"、"人物的非普通性"和"情感净化"功效,比照分析《宠儿》的情节、人物和效果特点,认为这部小说充满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这个悲剧人物形象背负着婚恋的悲剧冲突,厌恶经济仕途与肩负家业复兴的悲剧冲突;浮士德形象则承载着知识、爱情、政治、美和事业等悲剧冲突。贾宝玉的悲剧形象侧重外在冲突,浮士德的悲剧形象侧重内在冲突,但两悲剧形象又兼有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暗场冲突和明场冲突的双重特点,也都反映了主体的自由意识和客观必然性之间的冲突。通过两悲剧冲突比较,探究悲剧冲突的文化根源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小说不仅描写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而且反映了逝去的时代对人的深刻影响.小说以美国南方传统的农业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社会和人的变迁.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论"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备类人物所代表的性格不谋而合.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丽悲剧形成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悲剧理论日臻成熟的今天,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有无悲剧"或是"中国有悲剧而没有悲剧精神"的观点依旧没有定论。对中国有无悲剧的疏理应该始于古代,途经现代,到达当代。只有运用传统中西方悲剧理论的对比方法,厘清中国式悲剧大体脉络,才能更好地体察从古代、现代、当代悲剧理论的发展变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斯坦纳的"悲剧衰亡"话语一直是西方戏剧知识界半个世纪以来关注、探讨与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至今热度依然不减。概括来讲,近年的研究主要围绕其理论的来源问题、"悲剧之死"的提法问题、悲剧文化的现代境遇问题以及"悲剧衰亡"话语的深层次动机问题而展开。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实绩,但存在着不少误解成分,亟待认真地分析与彻底地澄明。  相似文献   

9.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扶桑、文秀和小渔,是严歌苓笔下苦难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悲剧既与近现代民族的苦难紧密相关,也与她们自身从历史纵深处承续下来的"最高的雌性"不无关系。严歌苓以她们的悲剧人生折射了中国女性在近现代的生存状态,又通过其共具的"母性"展示了悲剧女性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招安问题历来都是人们争议的关键。招安导致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既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本性,也反映了农民自身的弱点。文章从人物形象分析、接受招安的原因、悲剧结局三个方面对招安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命运是悲剧的核心要素。在西方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常常是命运。但在中国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往往不是抽象的命运,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对象。在中国传统悲剧中存在两种命运,一种是以使命和天命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善的一面,代表了绝对正义;一种是以无常和幻灭的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消蚀磨灭一切的特性,引起人们的深深悲哀。后者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杨刚的小说创作少有人关注。她以左翼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发表了一系列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生存悲剧的小说,并形成了"人生就是悲剧"的悲剧观。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曾努力使自己的小说为抗战服务,她本质上是一位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方方的《乌泥湖年谱》以年谱的形式生动地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及他们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研究他们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16日,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王凤清、澳大利亚驻华大使AianThomasi为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揭牌。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常生主持。  相似文献   

16.
论俄狄浦斯走向毁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试图逃脱"弑父娶母"的命运,但最终以自己的行动使神谕得以应验而走向毁灭。俄狄浦斯的悲剧在于他"官运亨通"和"声望显赫"的遭际与他"骄傲自大""狂妄自信"的人格弱点的结合,是他为躲避其命运成为现实这一意志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高觉新和汪文宣是巴金作品中"委顿的生命"的代表。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性格、处境方面前后一脉相承,他们都负担着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现实压力,又因为个性的软弱,使得生命在重压负累下日渐凋零。然而二人在面对压力时有着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的态度,这使得汪文宣比高觉新有了更加浓重的悲剧意味,也反映出不同创作时期巴金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晚明剧坛汤显祖和沈璟的论争,不仅是格律与文采之争,更是古今、雅俗之争。吕天成提出了兼顾思想与形式的"双美"说,但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述。如果戏剧创作者能够深入民间,深入舞台,多借鉴生活语言和舞台经验,并且大胆变通而不墨守成规,则"双美"的实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把《桃花扇》界定为"悲情悲剧",从《桃花扇》的悲剧意识、死亡意识,以及结局的情节设计这三个角度来探讨《桃花扇》的悲剧心理。  相似文献   

20.
以高校免费公用小黄车为例阐述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现象,针对相对应的原因从产权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方面阐述"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