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材料和手段,从赤芍的乙酸乙酯相中共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被鉴定为paeoniflorigenone (1),(-)-10-hydroxyverbenone(2), crocusatinC (3), paeonisothujone (4), paeonilactone A (5), paeonilactone B (6), paeonilactone C (7),芍药二酮(8), 4-hydroxy-3-methoxycinnamaldehyde (9),evofolin A(10), 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醇(11),二氢松柏醇(12)和cinnamophilin(13).结构类型涉及单萜、降三萜和苯丙素.其中,化合物3和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1, 6-8和10对RAW 264.7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产生表现出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5.48、6.10、6.71、5.51和25.50μM.  相似文献   

2.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装置产生的针状等离子体,对口腔混合菌的杀灭以及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装置内电极氧气的流量来控制装置输出等离子体的含量,从而使其产生的能够与细菌结合的氧自由基含量改变.经过研究发现,适当的增加氧气流量可以增加氧自由基的含量,当增加的氧气流量超过一定的数值,会导致氧自由基的数量减少,而当氧气流量在25ml·min-1时氧自由基含量较多,杀菌效果较好.为了模拟实际口腔环境,从小白鼠体内提取出成纤维细胞,通过成纤维细胞每毫升群落个数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发现在相同的电压下,氧气流量越大,细胞存活数量越少,而在相同的氧气流量下,电压越大,细胞的存活数量越少.最后给出合适的实验参数条件: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处理电压为15(X170)V,氧气流量为25ml·min-1,氨气流量为0.1m3·h-1,处理时间为20s,这样即能够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又对人体有用细胞的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3.
荩草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荩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对荩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80%乙醇提取荩草地上部分,所得浸膏加水稀释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浸膏采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熔点,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氢(1)与碳(13)核磁共振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135,杂核多键相关和杂核单键相关等波谱数据确定了分离所得物质的结构.从荩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去氢紫堇碱(2)、△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正十四烷(4)、正十五烷(5)、正十八烷(6)、正十九烷(7)、正二十二烷(8)、正二十四烷(9)、二十五烷(10).这10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用体外药敏试验评价了丁香酚抗马拉色菌的活性, 并通过棋盘微量稀释法研究了丁香酚与传统去屑剂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丁香酚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312.50 μg/mL, 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为625.00 μg/mL; 与酮康唑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 与吡啶硫酮锌 (Zinc Pyrithione, ZPT)、氯咪巴唑、吡啶酮乙醇胺盐 (Piroctone Olamine, OCT)分别联用表现为相加作用;用四甲基偶唑盐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MTT)法评价了丁香酚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 其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320.93 μg/mL, 高于传统去屑剂;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初步研究了丁香酚对马拉色菌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丁香酚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内部膜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裂蹄木层孔菌中的黄酮类物质,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裂蹄木层孔菌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裂蹄木层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510 nm处,芦丁浓度在0.002~0.04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裂蹄木层孔菌中总黄酮含量为38.2 mg/g; 裂蹄木层孔菌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清除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其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 h,通气量为150 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二苯并[a,j]氧杂蒽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在无溶剂微波辐射或者直接加热条件下,以6-溴-2-萘酚和醛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3,11-二溴-14-取代二苯并[a.j]氧杂蒽类衍生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等方法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评价了它们对4种肿瘤细胞和一种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部分氧杂蒽类衍生物在体外展现了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3m和31对NB4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5.8 μmol/L和51.4μ mol/L,说明在二苯并[a,j]氧杂蒽的3和11位引入溴原子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用乙醇提取川芎、红景天和黄芪三种中药中的抗氧化物质,并采用DPPH法测定各种中药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并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芎提取液、红景天提取液和黄芪提取液对DPP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TBHQ、维生素E、川芎提取液、红景天提取液和黄芪提取液的IC50分别为5.2×10-6g/mL、4.5×10-3g/mL、4.5×10-4g/mL、7.8×10-5g/mL和3.1×10-3g/mL,其清除能力的大小依次为:TBHQ>红景天提取液>川芎提取液>黄芪提取液>维生素E。  相似文献   

9.
在101.325kPa下测定了苯基二氯化膦-苯二元体系不同液相组成的沸点,并对数据进行了关联。用Herington面积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由实验数据推算出两端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回归得到Wilson方程配偶参数,并推算出了该体系的等温汽液平衡数据。该工作为苯基二氯化膦的分离提纯设计提供了较好的VLE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免疫亲和柱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特异吸附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研究了提取方式、样品粒度、样品溶液稳定性、振荡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当标准曲线在0~2.0 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 1.检测结果RSD小于8.0%,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处于92.0%~107.4%之间,通过回收率试验和标准物质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鉴定和NMR等波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deoxymikanolide(I)和dihydromikanolide(Ⅱ);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甾醇类化合物和1个有机酸,结构分别鉴定为mikanin(Ⅲ),eu- palitin(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V),3,4’,5,7-tetrahydroxy-6-methoxyflavone 3-O-β-D-glucopyranoside (Ⅵ)和绿原酸(VII).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和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黄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柏树皮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黄柏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阔果芸香碱(Ⅰ),γ-花椒碱(Ⅱ),茵芋碱(Ⅲ),铁屎米酮(Ⅳ),阿魏酸(Ⅳ),5-O-阿魏酰基奎宁酸(Ⅵ).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甲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饱和食盐水溶解后依次用正己烷萃取除去油脂,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浓缩萃取物。用柱层析、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得到两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IR鉴定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一种为紫杉吉酚,另一种为紫杉平F。  相似文献   

14.
红花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红花化合物的类型,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红花,所得浸膏以水稀释,再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浓缩所得浸膏以各种硅胶柱色谱和分离纯化,利用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及氢(1)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确定了所得物质的结构.从红花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3′,4′二甲氧基苯基)7羟基8(3甲基丁基)香豆素(1),1(2吡啶基)3戊酮(2),α甲氧基苯乙酸1十一烷基十二烷酯(3).这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究东当归的药用价值,并为合理开发及临床应用东当归提供参考依据,对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 Kitagawa)的主要成分(挥发油、多糖、苯丙素、甾醇、黄酮类等物质)及其在抗炎、镇痛、抗肿瘤、增强造血和免疫功能、保肝、抗菌及改善血循环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贡山三尖杉枝叶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7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1-hydroxyhainanolidol(1),fortunolide A(2),p-hydroxybenzaldehyde(3),3-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4),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mitate(5),β-sitosterol(6),daucosterol(7),化合物1~5系首次从贡山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覆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α-菠甾醇、山奈酚、伊谷甾醇葡萄糖苷、α-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并借助核磁共振(1D-和2D—NMR)等多种波谱学方法,从美丽马醉木(Pierisformosa)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二萜、三萜和黄酮,分别为sec—orhodomollolideD(1),pierisoidA(2),pierisformosin L(3),grayanotoxin—XVIII(4),grayanotoxin—Ⅱ(5),ursolicacid(6),betulinicacid(7),2’,4-dihydroxy-4’-methoxy-6’-0-β-glucopyranosidedihydrochalcone(8),phloridzin(9),phloretin(10),3-hydroxy—phloridzin(11),catechin(12),epicatechin(13),epicatechin-(2β→O→7,4β→8)-ent—epicatechin(14),bis-8,8’-catechinylmethane(15).其中,化合物1,3,5—12,14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狭叶珍珠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α-胡萝卜苷(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乙醇(5),丁香酸(6),(-)-表儿茶素(7),2′,5-二羟基-6,6′,7,8-四用氧基黄酮(8),厚朴酚(9),齐墩果酸(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