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管理评价的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菁 《中国水利》2001,(4):90-90
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有效供给为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水管理,与传统的水管理相比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就它的评价指标来说,过去主要是一些工程指标;而新型的水管理则应注重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水管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管理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02,(10):23-2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水资源利用是遵循自然资源法则,开发利用不可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三个基本条件。能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主要取决于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和用水方式的选择。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水电对安大略省很重要,该省约有水电厂200座,大约占全省发电容量的27%。介绍了安大略省水电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叙述了该省电力改革对其水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文水资源》2001,22(4):37-37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班牙大约3/4的国土面临严重缺水问题。水问题是未来20 a需要重点关注的四大关键环境问题之一。详细探讨了欧盟《水框架指令》、不同机构管理涉水事务的职能、灌溉用水、城市供水策略与管理、居民用水价格、地下水管理、海水淡化等主题,论述了西班牙水政策和水管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措施和方法,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水管理是一个无休止的利益冲突的协调过程,并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当中.这一过程不仅仅限于水方面,而且还包括空间、环境、自然、农业和生态等问题.这一概念对荷兰水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及其组织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莱茵河与北海行动计划,已制订出一个为降低污染、恢复水系统并且适合于国家、区域、地方活动的相关框架,一体化水管理已经发展到国际领域.1995年发生在莱茵河和马士河上的洪水,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流域朝着一体化水管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水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①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水法》的制定(1978--1988)。这一阶段处于多龙治水、水资源管理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一是英国水管理及其特点,探讨了我国对英国水管理方面值得借鉴的事项。二是英国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预算制度与预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入手,以系统论为基础,着眼于“流域水资源是个系统”这一基本出发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流域集成化水管理,并在综合集成方法研究与解决问题路线的指导下,先从人、部门、信息各自集成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部门与信息”三者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
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内涵,评价了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总计达2744.57亿元,其中提供产品价值为121.80亿元,调节功能价值688.78亿元,支持功能价值184.19亿元,文化服务功能价值1749.80亿元。笔者进一步探讨了面向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北京水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少林 《人民长江》2015,46(1):6-11
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实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局部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污染、水土流失等较为严峻的水问题,因而推进长江流域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改进流域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阐述流域管理综合性和时效性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信息化顶层设计视角提出了建设覆盖全流域的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流域数据中心、开发应用支撑平台和重点业务应用的基本构想,为进一步落实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提升流域机构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并树立其良好的公众形象提供信息化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当前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通过增加水生态环境、水利法制建设和水利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更加完整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特点,通过建立模糊聚类迭代模型,采用基于重要性互补的二元一致性方法确定权重,以避免和消除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缺陷,确保评价成果的客观性。最后,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模型、权重确定方法应用于浙江省、辽宁省、湖北省和甘肃省4个典型省份的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部分发达省份水利发展较快,这些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应的水利现代化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立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介绍了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置情况。根据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制订了指标体系并对其各种指标指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背景,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内涵出发,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水资源情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块式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苏州、淮安、江阴、大丰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试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再生水利用和水权水市场建设是主要薄弱指标,是今后水资源管理建设应该着重注意的方面。在参与评价的4个城市中,苏州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程度最高,苏南两市(苏州、江阴)现代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北两市(大丰、淮安),这与各城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给排水现代化指标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鑫根 《给水排水》2004,30(10):39-41
在对国内外给排水以及相关领域调研的基础上,从探索城市给排水现代化内涵与理念入手,构建了城市给排水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城市给排水指标体系框架图。为了反映城市给排水现代化指标的先进性与可达性,将其与国内外城市给排水指标作了对应比较。同时,结合浙江实际设定了浙江省城市给排水现代化阶段目标值。  相似文献   

16.
喻君杰 《中国水利》2012,(23):47-49
水利现代化规划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讨论了规划定位、规划期、规划任务、规划目标等问题.提出水利现代化规划可定位为战略性的发展规划,规划期一般采用5~10年;规划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水利发展规划要求,体现国家水利改革发展方针和地域特点,突出水利发展模式和总体目标、布局的确定;规划目标可采取目标内涵、指标体系、进程标准和形象愿景四结合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17.
蔡显宏 《四川水利》2007,28(2):52-53,70
1概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其渠首水闸工程共分外江闸群、内江闸群两片区。其中,外江闸群由外江闸、沙黑河总闸和漏沙堰闸组成。外江闸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约2km处,于1973年11月开工修建,1974年4月竣工,正常运行30多年,设备老化严重,将于近期进行改造;内江闸群包括仰天窝闸、蒲柏闸、走江闸(均在都江堰市市区城中)。仰天窝闸始建于1964年,闸门共6孔,孔宽9m,为开敞式弧形钢质闸门;蒲柏闸始建于1952年,闸群共7孔,孔宽为6m,为开敞式平板钢质闸门;走江闸群始建于1957年,  相似文献   

18.
遵循独立、科学、系统、层次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防汛防台抗旱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完好率、人才保障能力、资金保障能力等6项准则层的浙江省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模型。对浙江省2015年的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将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值进行对比,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不同地区的水利现代化水平,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加快投影寻踪模型中投影指标函数的优化速度,构建了改进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徐州市及其4个区县(市)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此综合评价结果与权重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水利现代化评价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赵红莉  冶运涛 《水利学报》2018,49(9):1148-1157
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论证了智能水网工程是驱动我国水治理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集成性载体。系统解析了现代水网系统的"自然+人工"、"水流+水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二元化结构,提出了智能水网系统是由水物理网、水信息网和水管理网耦合组成的复合系统,具备安全性、可测度性、可控达性、资源优化性和技术先进性的五维智能化表征,支持和实现水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互联互通。系统探析了近自然的河湖生态治理、水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规划和复杂条件下大型水工程安全友好建设等水物理网的关键技术,智能传感与多源立体监测组网、多源水信息融合与挖掘和水信息多尺度预测预报等水信息网的关键技术,实践驱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复杂水资源系统多目标综合调度和水利工程群非线性耦联智能控制等水管理网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国家智能水网工程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