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导向下的农村空间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村同体"、"城村同貌"、"城城连绵"的景象,农村空间正在快速的更新和转变过程中。本文研究该地区农村个体及群落空间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由于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而消亡和转变的过程,探讨在城市空间发展导向下农村空间形态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建农村空间认同感,关注新农村空间形象研究及在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下合理规划城乡空间,建立区域空间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2)
生物样本库是实现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重要源头与关键环节之一,随着精准医学计划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提出,生物样本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生物样本库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相关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标准化流程实施与质量控制有待推进、共享应用机制尚待完善、低层次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自身造血能力普遍较弱及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探索等。在过去十年,生物样本库在标准化、共享应用、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促进了生物样本资源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充分应用,开启了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在明确构建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机制的背景以及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在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以及在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约束,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区域行政协调、政策整合、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地位非对称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提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风险分担比例的确定方法,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比例与双方地位的非对称性以及谈判损耗系数有关,谈判过程中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研究成果为公平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推进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二手房市场交易者和经纪人双赢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外二手房市场信息共享系统的比较研究,针对不能兼顾二手房交易者和房地产经纪人利益的问题,以及二手房信息共享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二手房市场信息共享系统构建的思路,并进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阐述了系统体系结构运作流程。该系统的构建会提高二手房市场的效率,对促进我国二手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街坊整体开发彰显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共建共享、公共空间开放互联、街区高品质的巨大优势,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的核心内涵与关键特征,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深圳前海十九单元03 街坊案例展开分析,凝练了街坊整体开发模式“对象-过程-组织”的三维核心内涵,系统分析了街坊整体开发的关键特征,即共享性、协调性、系统性、高效性、人本性、“政府-市场”二元性,为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筑行业正经历从高速发展到创新发展的变革,海外项目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这给建筑业的相关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深化标准工作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建筑业团体标准是完善建筑业标准体系的有效方式。通过收集国际领先的团体标准管理策略,分析和比较与我国建筑业团体标准管理策略的异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吸取国外经验、制定中长期的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工作等管理策略的政策建议。研究符合我国发展建筑行业团体标准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孟鑫 《中外建筑》2011,(10):41-42
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亚健康状态引人深思,本文认为坚持社会资源公平共享是保证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则。然而影响我国社会资源公平共享的主要障碍是中国的围墙意识,因此本文以"打破围墙"为出发点,力求为社会各阶层创造公平社会环境,从而引导我国走向健康城市化之路,以期达到全社会各阶层公平共享城市化成果的目标,使公民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 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 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 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 体不存的特性,导致历史信息转译困难,文化价值难以发挥。 理据东方传统哲学思想“无”来论证本体缺失遗址的展示可行 性,并从此视角明确“无地物遗址”概念、分类、选择性展示 依据和展示模式等,解析其所具有的空间共用矛盾性、认知过 程抽象性、保护展示分离性和展示空间灵活性等特征,在此基 础上探讨遗址展示“址境一统”的整体观,城市、遗址、公众 三位一体“与城乐民”的发展观,以及“续史延新”的循善观 等展示观念,以期健全中国遗产保护展示理论体系,拓展无地 物遗址历史文化可及性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省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规划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乡村政策的梳理,整体分析了国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政策演进的脉络和要求,从广东省的层面剖析了乡村规划建设政策推进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从乡村规划编制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广东省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特色挖掘与塑造,以及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新农村“组合抱团”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建设、以“道”兴村的模式。同时指出,未来乡村振兴应该结合文化、产业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总结,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