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7)
共享单车作为新兴经济产业,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共享单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押金退还难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共享单车押金监管必要性以及共享单车押金存在的问题,得出完善共享单车押金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凭借其随借随还、扫码开锁、无桩停车、租金低等优势,迅速获得广大用户的追捧。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补充,共享单车的出现符合城市绿色健康长久发展的理念。然而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政府治理共享单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政府在治理共享单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单车租金监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在改善单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4)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共享单车App软件也层出不穷。然而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共享单车App软件的崩溃问题逐渐爆发出来,许多用户反映上下班高峰期时,经常会出现登陆不了等状况。要提高共享单车的使用率,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在全社会普及低碳出行的理念,就必须优化管理共享单车App的运行系统。本文简单介绍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后台管理系统的几项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价值的,但因法律的欠缺,共享单车所带来的风险也屡屡出现,其中押金方面的法律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共享单车押金存在法律风险的探讨,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共享单车押金监管的具体建议,为立法的优化、执法的展开提供了帮助支持,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共享单车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2016年为共享单车发展元年,由于第一批共享单车的使用寿命到期,我国于2018年就迎来了共享单车报废热潮,然而报废共享单车回收问题的解决却是报废共享单车逆向物流得以开展的首要且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我国报废共享单车的逆向物流回收问题,首先简述逆向物流的概念及必要性,然后分析报废共享单车逆向物流回收现状,再剖析其开展困难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报废共享单车回收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报废共享单车逆向物流回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共享经济发展迅猛,共享单车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广州高校的共享单车也犹如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共享单车引发出许多不良现象和严峻问题。本文分析了校园共享单车潜在的问题,并对其管理提出对策以及应用校园共享单车微信服务平台进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
共享单车作为21世纪共享经济的产物,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显露出来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共享单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共享单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现阶段已有的法律法规,为共享单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本文针对与共享单车相关的社会问题,依据政府行政监管的相关规定,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主体出发,对共享单车的不合理之处予以指出并加以指导和控制,结合现实情况,以及具体的法律规定,提出完善的共享单车行政治理体系,加强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监管,并由主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呼吁成立共享单车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的相关规定,使其真正能对共享单车的消费者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形成一个从上至下、从企业到消费者完整的、良性的共享单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满足群众绿色出行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中国发展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梳理了共享单车的定义、性质及发展阶段,总结了有关共享单车研究的学科理论视角、困境与对策,概括相关研究的总体情况,同时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应该加强定量研究、增加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探索经验总结性研究、拓宽研究视角,以期为中国的共享单车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百度地图API、百度热力、共享单车POI等多源时空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对营口道站共享单车接驳空间布点合理性、设施完备性及人车时变匹配度进行剖析。研究得出,共享单车接驳空间布点不匹配高效换乘原则、附属配套空间不匹配多元化功能需求、空间容量调配不匹配人流潮汐分布三方面特征。在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专设位点和机非共板两种模式对空间布点进行优化,结合模块化设计对停车和配套空间进行优化,并建立多平台监测和调度微循环机制,以期为后续轨交站点共享单车接驳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