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7)
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一经发表,便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在《女勇士》中,汤婷婷从自身华裔女性的视角出发,努力解决华裔女性性别和种族身份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女勇士》中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从母亲讲述的中国经典传说、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自我的想象中汲取力量,反抗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进而形成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建构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45-49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8)
莫言的历史小说《檀香刑》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系列血淋淋的刑罚和杀人,整部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彩。笔者试从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封建男权社会的意识和道德观是她们悲剧的根源,无论她们如何反抗,始终逃不脱男权社会的牢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哈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对19世纪后期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创作穿梭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的形象也深刻反映了哈代的女性观:哈代肯定女性拥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肯定女性内心对社会的反抗,然而,他的女性观仍然具有矛盾性的特征,并没有摆脱男权文化的束缚。本文在对小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苔丝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对波特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露他们的冷酷和自私,体现波特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呼啸山庄》与《包法利夫人》均描写了19世纪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就使凯瑟琳与艾玛的婚姻悲剧有了可比性。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各自的爱情观以及她们的父亲和丈夫对其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身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凯瑟琳与艾玛都是爱情与婚姻的不幸牺牲者。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身处理智与情感、物质与爱情不断扩大的漩涡之中,并且也都没能被身边最重要的两位男性角色——父亲与丈夫——从这深渊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
《克兰福镇》以女性的角度叙事,通过虚构一个超然于世的大龄单身女人社区表达女性的伦理诉求,突破男权社会对其传统身份"天使"和"妖妇"的定位,赞美女性爱与宽容的美德,并将女性此样美德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呼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希冀在男权社会中力求女性话语权,获得男权社会最大限度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2)
苏童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透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来探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她们对男性的依附是社会原因,女性自身反抗意识的缺乏和自我放弃是自身原因。对这些女性悲剧,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呼唤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英国文坛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她的作品主题多涉及家庭与婚姻中的女性内心的孤独感与幻灭感。《莳萝泡菜》揭示了女主人公维拉在生活与内心上面临的双重困境,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析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与女性反凝视男性,从而颠覆男权文化统治,重新建构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说吧,房间》是林白从个人私语切入社会现实生活来表达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批判和反抗,是女性文学走向广阔视野的先锋之作。她用独特细腻的语言,对身体经验的具体描写,双重的叙事结构,展现当代女性的生存图景,进而发出对反抗男权社会的深层呐喊。本文试图从"房间"的象征性内涵,房间的作用,及"房间"下的自白和呐喊来进一步思考作者借"房间"传达的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