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6,(6)
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现有的数学专业教师还存在观念不新、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建设一支符合地方转型发展高校需求的数学专业教师队伍:转变教师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引导教师科研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改变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没有教师主动的研究和有效的创新,就不会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事业绚丽多彩的、持续健康的发展进程。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同时还可一多得。教师应努力克服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强化化教育科研,做时代需要的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6)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形式。我们通过更新学习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课堂教学,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依托教育科研,互助合作。我们利用校本教研这个平台,尝试把教师学习、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三者融合为一体。我们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飞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教师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基本途径。因此,需要教师重建研究观念,研究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形象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有较强的内省和自律意识,能在专业成长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教育叙事研究、课例研究、科研沙龙、反思性教学研究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建设优秀的团队需要增加团队意识、提升团队品质、凝聚团队精神;树立教师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关心教师专业成长与生活,构建民主团结的管理环境,重视领导与名师的团队引领作用,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培训是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广西在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培训意识不够、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方法守旧、培训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增强培训意识,改革和创新培训的模式、方法,优化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6)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教育要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使其专业得到不断发展。广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外驱力和协调创新等存在不足。需要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创新建构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和中小学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教育科研应成为且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本文阐述了教育科研能力的内涵与价值,通过透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实,并作出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反思:关注自主发展,增强问题意识,规划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倾向于认为教育的变化应该是由政策指导的自上而下,但我们却发现那些最令人兴奋的教育创新往往来自于基层或一线的教师和学校。笔者认为,我们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以期英语教师能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主动寻求应对全球化、高考社会化、英语教学转型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章探讨了高校建筑学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培养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学习、教学观念和方法,研究了为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趋势建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宏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129-132
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为,应立足于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和增强批判意识、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教育审美能力;学校应从制度生成、文化氛围等方面建立适合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使青年教师专业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作为高校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过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压力。因此,高等学校应在“以人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多元化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宽松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环境,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发展性,避免教学科研负担过重造成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等方面着手,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a co-design approach to science teachers’ situ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xplored its effect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three science teachers who were members of a co-design team; one of the teachers enacted the designed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her 11th grade, non-science major stud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1 design meetings over two years, teacher interviews, and from pre-post studen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ssessment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co-design approach addressed teachers’ reform-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had greater impact on the enacting teacher, and met the enact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needs. The findings talk to the potential of co-design as a successful approach for teachers’ reform-based, situ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视角,结合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深度访谈,调查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现阶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原因探析,在归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初步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老师     
费菁  傅刚 《建筑创作》2005,(7):142-151
年轻建筑帅和学生是中国建筑的未来,随着杂志走向成熟我们希望获得更多年轻读者的关注,久已计划设立固定栏目,探讨广大建筑同仁关心的当代中国建筑教育和创作实践的课题。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我们确立了这样的认识:主持攒写这个栏目的理想人选应当具有(1)中外教育和生活背景形成的文化视野和观念;(2)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专业经验;(3)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又字功力。从2005年第7期开始本刊特邀费菁和傅刚——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纽约工作生活18年的美国注册建筑师——入主建筑教育栏目将我们直怀有的愿望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高校外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和提高外语教师素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外语教师的外语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感情素质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对高校教师怎样定位自己,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等问题作些探讨,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孙文澄 《山西建筑》2004,30(2):92-93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制图教师的要求,从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基础知识的要求、教学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工程图学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