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澳洲定居的华人已达40万,到澳洲旅游探亲或从事艺商务活动的华人更络绎不绝,中餐成了仅次于西餐且经济效益颇佳的行业。而且随着澳洲中餐业的兴旺发展,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苏紫 《餐饮世界》2014,(1):26-29
正阿五美食澳大利亚店以经营中餐、豫菜为主,像阿五炒饭、阿五豆腐等这些特色菜品都很受欢迎。2009年4月,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市,一家名为"阿五美食"的中餐厅正式营业,这是"中华餐饮名店"阿五美食在海外的第一家店,也是豫菜第一次走出国门,阿五美食就此成为首家在海外开店的豫菜餐饮企业。千年豫菜,澳洲结缘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发源地,而河南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豫菜  相似文献   

3.
张小雷 《烹调知识》2008,(10):24-25
加拿大:中餐地位不低 加拿大的中餐馆不论数量、规模,在北美都是数一数二的。据加拿大华商餐会馆统计,这里除了接近北极、人烟稀少的地区,其他地方都有中餐馆。在华人聚居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许多街道两侧中餐馆鳞次栉比,中餐成为社区餐饮业的主流品种之一。由于加拿大华人多,其他族裔耳濡目染,对中餐也有一定接受度。因此中餐馆的市场前景一直看好。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像美国一样,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他们的文化是多元化的,当然也表现在饮食当中。 说起饮食,不能不提到澳大利亚的海鲜──澳洲龙虾。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海鲜产量异常丰富,海鲜是这里非常著名的菜肴。到澳大利亚,如果不吃海鲜总觉得不够完整,其中澳洲龙虾以其肥美鲜嫩而成为海鲜品中的首选,席中若摆上澳洲龙虾可显示菜品的华贵和品位。新鲜的澳洲龙虾口感爽滑甜美,龙虾肉用来做沙拉是澳洲菜中的经典菜式,也可把龙虾炸得金黄酥脆,形成另一种风味。龙虾肉最好的部分可蘸汁或蘸着生食;一部分炒…  相似文献   

5.
《中国烹饪》2011,(12):56-58
中餐近几年的发展,外餐元素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西式酱汁,也广泛应用于中国烹饪中,丰富了中餐的口味,也为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可能。《中国烹饪》请来曾接受过系统西餐培训的黄坚先生,开设阿KEN西餐学堂,为读者们讲述西餐酱汁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驻澳大利亚经商参处了解到,澳洲蔬菜协会(AUSVEG)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至2011财年间,澳洲共花费2506万元从中国进口新鲜蔬菜,相比上年劲增36%。至此,中国已经超过新西兰,成为澳洲最大的新鲜食品进口来源国。加上新西兰、美国和意大利,这4个国家共计占据了澳洲进口鲜食64%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近日,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在上海举办了“澳洲肉类及畜牧业协会中国媒体见面会”,把蜚声全球的优质澳洲牛肉作为澳洲产品的骄傲介绍给中国的消费者。四面环海使澳大利亚大陆保持了相对隔绝的生态环境,保存了最洁净的牧场,污染和病害传播较少。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养育了肥美的草场,洁净的环境和现代科学的生产方式使澳洲牛肉的口味十分独特。澳洲的肉牛制品生产从前期动物饲养到后期肉制品的加工都采用了国际标准以及顶级世界工艺水平。严格有效的养殖管理使澳洲成为国际公认的没有牛畜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国家,疯牛病和口蹄疫都已在澳…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餐饮文化也逐渐相互渗透影响,法式西餐在食材、调味、烹饪上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为中餐的烹饪技艺和理念提供借鉴,促进中餐的创新发展。本文从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着手,探讨中餐与法餐的不同文化特点,并从烹饪原料的选择、调味技术的创新、烹饪方法的借鉴、服务方式的改进4个方面深入探究法餐烹调技艺对中式菜品的影响,以期为中式菜品的改进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Jasmine 《中国烹饪》2011,(11):52-55
中餐近几年的发展,外餐元素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西式酱汁,也广泛应用于中国烹饪中,丰富了中餐的口味,也为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可能。从本期开始,《中国烹饪》请来曾接受过系统西餐培训的黄坚先生,开设阿KEN西餐学堂,为读者们讲述西餐酱汁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餐饮世界》2013,(12):11-11
在世烹联第五届六次理(监)事会举行期间,为加强海内外中餐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中餐的发展,“2013年国际中餐发展论坛”于11月1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近300位餐饮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中餐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陈小蓉 《新食品》2014,(5):104-105
高性价比、易入口、风格多样、高品质等成为多数中国消费者选择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理由。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葡萄酒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总额(数量和价值上)的15%,位列第二。同时中国电是澳大利亚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官方机构也推出许多相关活动,旨在推动澳洲葡萄酒在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情系中华》杂志报道,饮食业是中国人在美国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遍布于全美50个州的200多万华人有一半以上从事餐饮业,中餐馆的数目多达2.8万家,年销售总额在90亿美元以上,中餐正和意大利餐、墨西哥餐一样成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三大民族餐式。据一次民意调查,结果中国菜获得90%以上的食客首肯,名列前茅。一些中餐馆已跻身于高级食府之列。有报道说,美国现在经营中高低档的中餐馆,仅纽约和加州就有8000多家。在移民背景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中餐的经营也趋多元化,不论粤菜、川菜、鲁菜、湘菜、徽菜,还是闽菜、浙菜和淮扬菜…  相似文献   

13.
初秋,国家内贸局系统一行十人踏上澳大利亚国土。时值澳大利亚的春夏之交,宜人的地中海式气候使人流连忘返,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使我感到似乎与国内并没有很大的反差。我们去了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布里斯本等一些较大的城市,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城镇和乡村。除了按预定的行程安排培训考察和参观外,出于职业习惯,我特意考察了一些食品超级市场的调味品专柜,并注意了解一日三餐接触到的和亲自品尝享用的调味品。在餐饮方面,我们几乎每天都吃中国餐,除堪培拉城市较小,人口少,吃可口的中餐较费点劲儿,其他几个城市吃中国餐都很方便,其方便程度不亚于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而且其味道甚至比国内的一些餐馆还可口。办餐馆的主要是上海、四  相似文献   

14.
正相比西式快餐,中式快餐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健康营养",欧洲人恰恰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中餐是欧洲人选择就餐的三大首选之一(其余两者是意大利餐和法国餐),由此可见中餐在欧洲受欢迎程度。此外,欧洲人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风格也在逐渐改变,便利、容易准备的食品正日益成为欧洲人的主食之一,因为单亲家长、独居的年轻专业人士数目日渐增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快餐有了更大的需求。可见,在欧洲餐饮市场上,中式快餐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欧洲的中式快餐要主抓发展机遇,从只对准当地华人的有限市场,进入当地庞大的主流餐饮  相似文献   

15.
正湘鄂情集团海外扩张的第一站首选澳大利亚,首家分店使用"外滩"商标和名称。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企业致力于开拓海外中餐市场,塑造中餐在世界各地的形象。作为龙头餐饮企业,湘鄂情集团海外扩张的第一站首选澳大利亚,首家分店位于当地第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使用"外滩"商标和名称。悉尼是澳大利亚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较大的客流量对"外滩"品牌的塑造和销售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6.
招聘     
《新食品》2013,(2):148-148
澳大利亚天鹅酿酒公司澳大利亚天鹅酿酒公司是澳洲旗舰型的酿酒集团,运用领先的萄酒商业运行模式,拥有包括葡萄园、经典酒庄、散装和瓶装葡萄酒生产、包装线,市场营销和物流等所有环节。每年超过65000吨的葡萄压榨生产能力,旗下葡园全部位于巴罗萨谷、麦克拉伦谷、阿德莱德山区等澳洲最为顶级的产区。完美传承澳大利亚224年酿酒传统,不仅在澳大利亚声誉卓著,更赢得美国、英国、加金大等各国葡萄酒鉴赏家一致推崇。  相似文献   

17.
刘颖 《新食品》2013,(5):140-141
出生于中国山东的李卫,最初在北京经营地板。他移民澳洲后,开创了自己新的事业——收购了澳洲第三大酒业上市公司澳大利亚酿酒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英斯派,将澳洲葡萄酒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太国家。英斯派酿酒集团(INSPIREVINTAGE)是澳洲主流葡萄酒生产企业。拥有每年6.5万吨的压榨和4000万升年产能力,澳大利亚葡萄园联盟作为合伙人提供了稳定葡萄供应。高性价比酒品使得英斯派形象遍布全球卖场如德国麦德龙、加全大酒类专卖局、TESCO和中国华龙酒业等。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韩国料理,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它的烧烤.同样是烤肉,韩餐却与中餐有着很大不同.中餐的烤肉是将事先煨好的肉放在炙子(铁条钉成的平板)上,下面烧柴烤;  相似文献   

19.
澳洲雪靴     
SHEARERSUGG是澳大利亚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UGG品牌,品牌所有者澳大利亚悠吉吉原创有限公司,于上个世纪承袭自一个澳洲老人手中,目前已是悉尼规模最大的UGG厂商,专业生产澳洲具有百年历史的UGG雪地靴。自1988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四川烹饪》2009,(5):80-83
编辑老师: 我是西北某学院餐烹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已经在一家大酒店的中餐厨房里实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