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钨铼热电偶在空气中的热电动势稳定性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钨铼热电偶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钨铼热电偶在空气中的高温稳定性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钨铼热电偶由于某一极完全氧化而导致材料性质发生了质变,从而引发了与之相应的热电性质的根本改变;首次揭示出钨铼热电偶两极的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是不同的;发现了钨铼热电偶的体电阻与热电势具有同时突变的特性,从而,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对其寿命进行预报。本项研究结果为钨铼热电偶的生产及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钨铼型热电偶的典型样品,是由美国生产的,在氩气保护的条件下标定到2100℃。当初始标定完成以后,使热电偶经受1000℃至2100℃的热循环,并且也使其在氩气条件下退火420小时。比较热电偶在经受热循环和退火处理前后热电势的变化。通常钨/钨—26%铼热电偶在热循环和退火处理后.其热电势显示出有很大的变化。而钨—3%铼/钨—25%铼热电偶其热电势变化最小。另外还对一些用氧化镀(BeO)绝缘和没有氧化铍绝缘的热电偶在氩气、氦气和真空等条件下进行了标定,比较了它们在这些条件下的热电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高温黑体炉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钨铼偶等高温热电偶的校准方法。优化设计的均温块测温孔轴向均匀性20mm范围内小于0.5℃,优选的测温孔与中心孔的辐射温度差异可达到小于0.5℃。经铂铑10-铂热电偶验证了基于高温黑体炉的校准方法,在800~1300℃与S型热电偶标准热电势间差异小于0.5℃,不确定度评估为0.8~1.5℃,k=2。在800~1900℃范围内,测试了多只不同来源的C型钨铼偶热电势并考核了偶丝校准前后的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钨铼偶丝与国际标准钨铼偶热电势的差异基本保持在1%以内,校准不确定度为3.7~13.0℃,相对不确定度为0.7%t (t为温度),k=2。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φ0.1mm钨铼热电偶丝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本文介绍采用双极比较法对钨铼细丝热电偶的分度方法、数据处理及实例。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φ0.1mm钨铼热电偶丝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本文介绍采用双极比较法对钨铼细丝热电偶的分度方法、数据处理及实例。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用热电偶在氧化性介质中测量高温有很大的困难。最适合于氧化性介质的铂铑-铂热电偶只能用至1600℃。其它贵金属和合金,例如:铱、铱钌、铱铑合金等制成的热电偶热电势均较低,而且很不稳定,价格也极其昂贵。不同含铼量的钨铼合金制热电偶可供测温至2400℃,但它只能在真空或还原性介质中使用,由于钨在高温下与氧发生活性互反应,故这种热电偶不适于在氧化性介质中应用。实验表明,如果将热电偶的工作端敷一层铱保,护层(见附图),其未用铱保护的偶丝部分装在耐火陶瓷管内,则钨铼合金热电  相似文献   

7.
王魁汉  贺鸿业 《计量学报》1997,18(4):241-244
为了解决钨铼热电偶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钨铼热电偶在空气中的高温稳定性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钨铼热电偶由于某一极完全氧化而导致材料性质发生了质变,从而引发了与之相应的热电性性质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8.
同名极比较法是工作用热电偶的一种检定方法。顾名思义同名电极相比较,因此标准热电偶与被检热电偶必须是同分度号才能比对。 将标准热电偶与被检热电偶捆扎成束,并将各测量端牢固地捆扎在一起,使标准与被检热电偶的测量端接触良好.电极之间组成通路。如工作用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中图二所示,(见热电偶检定规程.本文从略)将三支热电偶的测量端牢固捆扎.如同形成一个公共热接点。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都可以配制成热电偶,那么图中六根热电极中的任何两根热电极都存在着组合热电势。同名极比较法是测定同名极之间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稀土镧、铈对W3Re热电偶丝性能的影响。以可溶性稀土硝酸盐、钨和铼酸铵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W3Re合金丝样品。通过同名级比较法和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力机等测试方法,分析添加稀土镧、铈元素后W3Re合金丝抗拉强度和相对热电动势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添加稀土镧、铈后W3Re合金丝的抗拉强度有大幅提高,加工态提高约4.3%,而高温退火态提高约30.8%(1500℃×30min);在1300~150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W3Re热电偶丝的相对热电势值下降,退火温度每升高10℃,添加稀土前后的W3Re的相对热电动势值分别降低14.0μV和11.3μV,稀土元素降低了退火温度对W3Re热电偶丝的热电动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Cu、Ni、Si为原料,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拉拔、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钨铼热电偶用补偿导线铜基合金丝。测试、分析了合金丝Ni/Si质量比、热电势及力学性能,并对合金组织、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Ni/Si质量比的增加,Cu(+)/Cu-Ni-Si(-)补偿导线合金丝热电势增高,且当Ni/Si质量比为13左右,100℃热电势值接近标准值1145μV;最终经成分优化制备出用于钨铼D型热电偶补偿导线Cu-Ni-Si合金丝。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铂铑热电偶丝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和提高均匀性的关键措施——改进铂铑合金的熔炼和浇铸方法。同时介绍了利用铂铑热电偶丝高温不氧化和同名极测量的原理,设计制造了适用于生产规模间断式测量整卷铂铑热电偶丝不均匀热电势的装置.  相似文献   

12.
除了热电势绝对值和热电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外,热电偶的热电势稳定性也是热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之一。文献指出,钨铼合金基的BP5/20、BP10/20、BP15/20热电偶于2000℃在真空和氩气氛中的稳定性显得不足。苏联生产了一种在原有的BP5合金中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性能钨铼热电偶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钨铼热电偶材料热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其补偿方式,通过EDS、SEM等分析手段,对微量元素分布、材料微观组织等进行表征,探讨了微量元素分布及微观组织与热电特性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钨铼热电偶补偿温度对测温精度的影响,该热电偶材料制成的快速偶头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其稳定性可控制在±3℃以内,具...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高性能钨铼热电偶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钨铼热电偶材料热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其补偿方式,通过EDS、SEM等分析手段,对微量元素分布、材料微观组织等进行表征,探讨了微量元素分布及微观组织与热电特性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钨铼热电偶补偿温度对测温精度的影响,该热电偶材料制成的快速偶头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其稳定性可控制在±3℃以内,具有良好的测温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tRh30/PtRh6(B型)热电偶丝回炉调整热电势后,热电特性的变化规律。包括热电偶丝热电势的均匀性和线性变化趋势,调整热电势数据的偏差,分别调整正(PtRh30)、负(PtRh6)极热电势对配对热电偶电势影响的区别等四方面。并从材料性能和工艺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普通钨铼合金丝和添加稀土元素的钨铼合金丝材,通过电势稳定性测试、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比了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丝抗氧化性能的作用。试验表明,适量添加稀土元素镧,不会显著影响热电偶的热电性能,对丝材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国内钢水连续测温和其它高温环境需要而研制的一种新型测温材料,它适用于周围环境温度为0—500℃范围内作为钨铼5—钨铼20热电偶的补偿导线、供冶金、军工、科研等部门测量温度之用。由于目前国内所有的补偿导线仅局限于0—150℃环境温度下使用,高于该温度不论在导线的外护套,还是其热电特性都达不到要求。因此为获得一种符合钨铼5—钨铼20热电特性的合金材料,对一系列铜镍合金的热电特性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导线材料,其正极为Ni12,负极Ni28的铜镍合金,配对后所产生的热电势在0—500℃范围内完全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稀土改性钨铼5/20热电偶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钨铼热电偶材料性能影响因素,通过EDS、SEM等分析手段,对微量元素分布、材料微观组织等进行表征,探讨了稀土元素改性对WRe5/20热电偶材料力学、电学以及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该热电偶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测温允差小于0.5%t,具有良好的测温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难熔金属套管热电偶各组件之间的高温化学相容性试验结果;为减小高温下,绝缘材料电阻下降造成热电势分流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绝缘体。根据试验结果,组装成可以使用到2500℃的钨铼套管热电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钨铼热电偶属于难熔金属热电偶。其特点是:热电极丝熔点高,在非氧化气氛中化学稳定性好,热电动势大.灵敏度高,价格便宜。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形成研制高潮,美国于1984年制定了国家标准。我国于1988年发布了ZBN05003—88《钨铼热电偶丝及分度表》专业标准,给出了WRe3—WRe25,WRe5—WRe26两种型号热电偶丝分度值。 要使钨铼热电偶在工业上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需要解决钨铼丝在高温下防止氧化问题。我厂与有关单位合作,采取密封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课题。即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过的陶瓷保护管与热电极丝装配好后,充入适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