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120区稠油热采增产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储层渗透率较低,油层原油粘度较大,出现了热采效果差,地层能量下降快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氮气+蒸汽吞吐技术。实践表明,该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筒隔热效果,降低了热损失,同时又补充了能量,调整了吸汽剖面。需要强调的是在热采过程中,对油层的保护可采用伴蒸汽注入,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地层伤害。因此,在采用伴蒸汽方式时,注入防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电磁流量计与示踪相关流量计组合仪是电磁流量计、示踪相关流量计及固、液两种释放器的组合,附加井温、压力、磁性定位等参数用于解决注入剖面测井问题.电磁流量计准确测量注入管柱内的流量;示踪相关流量计测量流体进入水咀后流量的分配情况;伽马仪测量同位素吸水剖面,结合井温、压力、磁性定位等环境参数,给出注入剖面综合解释成果.能够进行厚层细分,给油田动态监测部门提供分层注聚井的注入剖面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氧活化水流测井由于采用"双发多收"的测量模式,一次下井可以同时获取油、套管内外的水流速度和方向,因此,被大量用于注入剖面测井。其不但适合于同位素沾污严重、高伽玛本底异常、存在大孔道地层的注入剖面测试,还可以用于查窜、找漏。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测井工艺以及改进解释方法,还可以较好地识别出注入剖面测井中的"反吐"现象和提高在非对称谱中渡越时间的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4.
CO2驱既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以实现CO2气体的埋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驱油技术。对于CO2驱,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根据油藏工程设计的井底压力通过井筒计算来优选井口注入参数,从而为注入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目前CO2注入井筒温度、压力剖面计算主要将井筒中的CO2考虑为单一相态进行计算,因而计算结果精度较差。若将井筒中CO2的相态变化加以考虑,建立计算模型,对实例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显示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对注入温度、注入量等CO2井口注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对CO2注入井井底温度、压力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河油田是典型的特低孔致密油藏,采用常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经济有效动用。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手段,从CO_2与储层和地层原油的配伍性、注入能力及储层注入界限等方面,探讨了红河油田注CO_2开发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储层注CO_2流体不会产生堵塞,CO_2与储层原油配伍性较好;相同渗透率下,CO_2驱的注入指数为注水指数的8倍,且注CO_2驱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过程,注CO_2驱相对注N2驱来说,突破的时间较长,在较低渗透率的时候,没有出现较快突破的情况;结合非线性渗流、恒速压汞实验技术,发现当渗透率低于0.08 mD时,注CO_2的压力梯度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确定0.08 mD是注CO_2驱的储层渗透率下限。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红河致密油藏注CO_2驱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开发低渗透油藏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气窜。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气井的冻堵问题。通过软件模拟注气井井筒内部压力、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注气井冻堵原因主要为注气井长时间的关井导致地层流体返出到易冻堵段与井筒内CO2反应形成冻堵物,因此采用试井的方法计算关井之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地层流体到冻堵段的时间为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注气速度对井筒内温度场分布影响较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井筒内低温延伸越长;井筒内部1 000 m以内会发生CO2气体的相态变化,造成该位置低温高压,极易形成水合物;最后根据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关井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确定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为25 d。  相似文献   

7.
基于同位素吸水剖面法和分层注水量计算法在应用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创新了一种油水井多层合注合采液量劈分技术方法.该方法是在实测吸水剖面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油层有效厚度、有效渗透率、措施系数、原油粘度等共8个因素作为建立预测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注入井的注水数据为输入值,通过反距离加权法以及时间规整算法对输入值进行距离计...  相似文献   

8.
稠油举升过程中,由于地温变化造成井筒内温度压力降低,导致原油黏度增大、溶解气析出,最终造成原油结蜡、油井堵塞.空心抽油杆内连续管热水循环加热工艺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采油工艺方法,能有效防止稠油在井筒内结蜡.在满足稠油油井生产要求的前提下,为了优化连续管下入深度,减少投资成本,建立热水循环加热井筒温度场的二维轴对称稳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火烧注气井等效热传递系数的实验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火烧注气井等效热 传递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空气流速、热流密度下井筒壁面处的测量温度,测算得到 3 种情况的热 传递系数,并与相应的数值模拟的理论解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解释;等效热 传递模型可用于描述火驱工程实践中热空气与油层的对流换热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火烧注气井等效热Yong传递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空气流速、热流密度下井筒壁面处的测量温度,测算得到3种情况的热Yong传递系数,并与相应的数值模拟的理论解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解释;等效热Yong传递模型可用于描述火驱工程实践中热空气与油层的对流换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