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油冷器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先和  王世平 《化工学报》1995,46(2):245-249
<正>1 引言 广泛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油冷却器,由于油的粘度大,操作流速低,若使用光滑管设计制造,其传热性能差,一般总传热系数为350W/(m~2·℃)左右。近年来,螺纹翅片管已在工业油冷器中应用,因其肋化系数可达2.5~3,能有效地扩展传热面,故对油冷器的紧凑化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螺纹翅片间距小,翅间湍流度低,按实际翅片面积计算的总传热系数常仅180~200W/(m~2·℃),当取肋化系数2.7,以光坯管面积计算油冷器总传热系数可达520W/(m~2·℃),比光滑管油冷器节省光坯管面积约33%,但因加工螺纹翅片需增大管壁厚度,加工后单位管长比光滑管增重约30%,故一般只比光滑管油冷器节省管材百分之几。因此,仅凭加大翅片肋化系数,用扩展传热面强化传热,其节材效果不够明显,提高翅片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提高翅间流体湍流度,强化翅面上流体传热。花瓣状翅片管在周向翅片上开  相似文献   

2.
邓先和  邓颂九 《化工学报》1991,42(6):710-718
本文分析了流体在规整型粗糙强化管束的管内和管隙间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讨论了湍流流体在规整型粗糙壁面上和在光滑壁面上动量与热量传递的差别,推导出光滑管和粗糙管管内及管隙间湍流流动的流体摩擦阻力系数和传热准数方程的关联式,并能较好地关联螺旋槽管、螺旋低翅片管和缩放管管内与管隙间的流体阻力和传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花瓣状翅片管气体换热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为介质,以纵向流动方式冲刷光滑管与花瓣状翅片管进行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强化与流阻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文(一)的横向冲刷情况相比,在相同工功耗下,Re=2×10^4时,按实际换热面积计算,横向冲刷花瓣状翅片管比光滑管提高给热系数135.8%,纵向冲刷花瓣管仅与光滑管的给热系数相当,文中通过设计实例的是到横向冲刷是花瓣管空冷器设计方案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空气为介质,以纵向流动方式冲刷光滑管与花瓣状翅片管进行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强化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文(一)的横向冲刷情况相比,在相同功耗下,Re=2×104时,按实际换热面积计算,横向冲刷花瓣状翅片管比光滑管提高给热系数135.8%,纵向冲刷花瓣管仅与光滑管的给热系数相当。文中通过设计实例的比较得到横向冲刷是花瓣管空冷器设计方案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螺旋内翅片管内充分发展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模型对一种新型螺旋翅形裂解炉管内充分发展的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变量置换法把控制方程由原来的三维问题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二维问题,并采用SIMPLEC方法计算考察了周向恒壁温、轴向恒热流的螺旋内翅片管内充分发展条件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得到了与实验值相近的结果。进一步用所述的方法对相同横截面的直翅和螺旋翅片管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它揭示了螺旋翅片管相对于直翅管而言阻力增加而传热效率下降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 四、传热膜系数和传质系数的计算 1.管内流体冷却时的传热膜系数h_L 水科笃郎(2、4)认为可按常用的圆形直管公式计算: N_u=0.023R_(eL)~(0.8)P_(rL)~(0.4) (31) 式中N_u=(h_iD_i)/λ_L;R_eL=(10~3D_iWγ_L)/Z_L; P_(rL)=(3.6C_pZ_L)/λ_L, h_L—管内流体的传热膜系数,k_(cal)/m~2·h·℃, D_1—管内径,m, λ_L—流体的导热系数,kcal/m·h·℃, W—流体在管内的流速,m/S,  相似文献   

7.
王真勇  张正国  吴炳权 《广东化工》2012,(12):126-127,125
将光滑管外表面进行滚压—犁切复合加工,形成了三维A型针翅片管,应用于连续形的螺旋导流板换热器中,流体在连续形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中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高得多。文章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Reynolds数下,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Nusselt数和压降△p分别是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的2.4~2.8倍和1.2~1.4倍。与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提高远高于压降的提高,证明在螺旋流条件下,三维A型针翅片管具有很好的传热强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三维翅片管外螺旋流动传热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正国  余昭胜  方晓明  高学农 《化工学报》2006,57(11):2531-2535
流体在螺旋隔板换热器的壳程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隔板换热器高得多.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隔板单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进行了性能对比.采用Wilson图解法分别分离出了螺旋隔板花瓣管和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管程传热系数,并计算出各自的壳程传热系数,壳程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为±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Reynolds数下,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Nusselt数和压降Δp分别是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2~2.7倍和1.3~1.4倍.与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相比,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提高远高于压降的提高,证明在螺旋流条件下,花瓣管具有很好的传热强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κ-θε模型对一种新型螺旋翅形裂解炉管内充分发展的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变量置换法反控制方程由原来的三维问题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二维问题,并采用SIMPLEC方法计算考察了周向恒壁温、轴向恒热流的螺旋内翅片管内充分发展条件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得到了与实验值相近的结果。进一上用所述的方法对相同横截面的直翅和螺旋翅片管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它揭示了螺旋翅片管相对于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花瓣形翅管强化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水平管束上轴向流动冷凝传热的性能,并建立了管束冷凝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的传热强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研究 ,比较了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和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与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相比 ,总传热系数提高 10 %以上 ,而压降却降低 46 %左右  相似文献   

12.
钢质T形翅片管的池沸腾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礼贤  魏超 《化工学报》1995,46(2):250-254
<正>1 引言 随着对传热过程这一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已能研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强化换热元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取代传统的光滑管从而取得省材节能的双重效果。T.C.Canavos曾预言:到目前为止,强化换热元件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但是它的好处是那样地明显,以至于普通光滑管之被淘汰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预言是正确的,在强化换热元件中,强化液体泡核沸腾的元件的研究进展尤为突出,自60年代末期以后,先后有4种管型实现商品化,其中一种就是T形翅片管(Gewa-T)。T形翅片管自1978年问世于原联邦德国的Wieland Worke公司以后,国内外已有多项研  相似文献   

13.
菱形翅片管的强化传热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强化传热管--菱形翅片管的结构和强化传热机理,并通过两组对比试验研究其强化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菱形翅片管的三维翅片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壳侧传热膜系数,对于对流和冷凝传热都有较好的强化效果。菱形翅片管加工成本较低,传热性能较好,在石油化工等行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技术动向。管程强化传热采用螺旋槽管、横纹槽管、波纹管、缩放管、菱形翅片管、花瓣形翅片管等传热元件,壳程强化传热采用弓形折流板支撑、折流杆式支撑、螺旋折流板支撑、空心环网板支撑、旋流网板支撑和管子自支撑等管束支撑结构。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节能、高效的旋流网板急扩加速流缩放管管壳式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硫酸生产中,提高了转化工序热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勤  梁龙虎 《化工学报》1995,46(5):601-608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高青  吴喜军 《化工学报》1996,47(5):627-632
研究得出梯形和矩形纵肋管束传热性能及流阻性能关系式,并着重分析两种纵助管束换热器的特性差异深入探讨了管束节距、肋高及厚度对传热和流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同为纵助管束,由于肋片截面形式不同,其性能差异较大,换热程度相差-11%~34%,而流阻程度差距最高可达12倍梯形纵肋管束表现出更良好的低流阻特性和能量综合利用性能横向密排布置时,纵肋管束较光管管束具有更低的流阻特性和一定的传热增强作用,其中以梯形肋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间断环面槽肋片管束的传热和流动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国栋 《化工学报》2000,21(5):604-608
应用热 -质比拟技术 ,对间断环面槽肋片管束进行了传质与流动阻力实验 ,根据热 -质比拟关系得出传热结果 .分析了该种换热芯子在不同板间距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 .与光板肋片管换热芯子比较 ,该种换热元件的传热与阻力都有很大提高 ,而阻力增加幅度更大 .实验结果为运用单位选用肋片管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8.
以空气为介质横向冲刷花瓣状翅片管(包括单管与管束)进行强化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并对其传热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瓣状翅片管的非连续周向翅片具有极好的传热强化效果,在实验范围内(Re=103~2×104),本文提出了横向冲刷花瓣状翅片管传热性能的计算方法与理论分析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a glass tube heat exchanger was researched.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spiral wire turbulence promotors in the glass tube isrecommended.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and thetlon have been obtained.Performance evaluations Nr the enhanced heattrans比r In this heatexchanger are su门niii ed up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vlewp01nt Of止berinodynaffi1CS,止he avaHableenergy lossof the heat transfer swtern Inside the tube Is analwed to determine and evaluate the over-all趴ct oQ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The mechanism ofenhanced heat transfer]n the glass tubeand the Influence of turbutlvlty In the fough tube are also analy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