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炭载Cu(Ⅱ)固定床吸附催化氧化处理含酚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炭对含酚污水中影响COD值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将其活化处理后.用Cu(NO3)2溶液浸溃,并在烘箱中将铜还原热固在其微表面上,采用固定床式装置,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和铜的催化作用,降低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活化能并实现酚类的深度降解及达标排放.结合Fenton反应机理,实验探讨了Cu^2+非均相催化氧化机理.该方法集吸附、催化氧化和过滤于一体,为湿法催化处理污水的工程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负载铜催化剂有较好的低温脱硫性能.本文针对钢铁企业烧结烟气低温特点,开展了椰壳活性炭炭基脱硫性能研究,得出反应温度越低物理吸附越有利,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吸附越好,分析表明炭基脱硫机理为SO_2、O_2和H_2O被活性炭吸附成为吸附态,并在微孔条件下形成硫酸.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Cu,开展了载铜催化剂脱硫反应温度、空速、O_2浓度、SO_2浓度和H_2O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针对催化剂焙烧温度和负载量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获得催化剂脱硫各影响因素最佳参数及条件,研究载铜催化剂脱硫机理表明:SO_2先以吸附形态附着于Cu/AC,吸附态SO_2再被活性组分铜氧化成吸附态SO_3,SO_3与周边的Cu发生反应生成CuSO_4.研究成果可为烧结烟气低温脱硫及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取湿法催化过氧化物氧化法,提出独特的碳载固定床装置。通过一定的预处理将钴固载在活性炭上制成炭载钴,研究该水处理剂的湿式催化和吸附富集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对苯二酚和钴的催化氧化作用降低对苯二酚的分解活化能,结合Fenton反应机理探论了C02 非均相催化反应机理,开发出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臭氧协同催化剂处理炼油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开展降解炼油废水的实验研究。通过模拟活性污泥法验证污水生物降解性能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臭氧非均相催化技术可有效降解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且生物降解性能显著提高,COD平均去除率达65.0%,BOD5/COD从0.13提高至0.28;对于本实验装置,处理4 000mL炼油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流量40L/h,催化剂为200cm3载铜活性炭,pH=11,反应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5.
用载铜活性炭和锰铁矿石内电解一催化氧化体系降解糖蜜酒精废液COD,最佳的催化荆制备和废液处理条件为:活性炭用7.5%Cu(NO3)2溶液浸溃12h,废液5倍稀释,废液初始pH值5.5,处理温度90℃优化实验结果表明2hCOD去处率达76.57%。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Cu2+和Ni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吸附去除水溶液中Cu2+和Ni2+的试验.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初始Cu2+和Ni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花生壳活性炭去除Cu2+、Ni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可在60min内达到平衡.花生壳活性炭的投加量和溶液的pH对吸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去除率随pH上升而增加,铜离子适宜的pH范围宽于镍离子.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好于镍离子.  相似文献   

7.
对Cu/Ag-OMS-2(OMS-2为锰氧八面体分子筛)催化剂中铜物种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分散情况和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手段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活性组分负载量不同时催化剂中铜物种的表面状态,并分析了铜物种表面状态对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铜物种以片状形式均匀排列堆积,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升;活性组分主要以氯化铜(Cu Cl)形式存在,受热部分分解为含有Cu+和Cu2+的铜氧化物6Cu O·Cu2O,两种不同价态的铜物种的存在促进反应物的解离吸附,有利于提升催化活性.较适宜的催化剂热处理条件为:Cu Cl的负载量为25%,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5 h,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收率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强化粉末活性炭吸附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酚为代表物质,探讨了不同pH、不同本底等条件下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使苯酚在粉末活性炭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增加,其增加幅度取决于吸附过程中高锰酸钾的氧化条件及新生态水合地氧化锰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9.
文(一)[1]中已阐述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毒物的结果及热力学分析。为了使活性炭得到有效利用,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湿式催化氧化,选出了较有效的催化剂,确定了最佳再生条件。活性炭经五次再生,其平均再生率为64.4%。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物极性角度考虑,将极性无机吸附剂——多孔性软陶粒与活性炭组成复合滤料,提出了臭氧/无机+有机吸附剂组合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开发了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将臭氧氧化、滤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三者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去除效率高、效果稳定等特点.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经常规处理后的济南狼猫山水库水中的浊度、CODMn、UV254、NH3-N和NO2-1-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87.7%、86.3%、88.6%和92.3%.  相似文献   

11.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Cu~(2+)和Ni~(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吸附去除水溶液中Cu2+和Ni2+的试验。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初始Cu2+和Ni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花生壳活性炭去除Cu2+、Ni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可在60 min内达到平衡。花生壳活性炭的投加量和溶液的pH对吸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去除率随pH上升而增加,铜离子适宜的pH范围宽于镍离子。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好于镍离子。  相似文献   

12.
以芝麻秆为原料,通过磷酸活化法和酸性改性法制备活性炭,对产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碘吸附值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芝麻秆活性炭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455m~2/g,总孔体积为0.65mL/g,平均孔径为3.63nm,碘吸附值为887mg/g.用活性炭处理100mL质量浓度为20mg/L的铜离子溶液时,处理温度为30℃,pH值为6,活性炭用量为0.08g,50min后吸附达到平衡,活性炭去除铜离子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77%.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去除水污染的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活性炭去除水中铁、锰、汞、镉、铬、氨氮、氯、放射性碘和酚等效能和机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发现,活性炭通过催化氧化和物理吸附或截留,能很有效地去除铁和放射性碘;通过催化还原能有效地除汞和游离氯,在酸性介质中还能将六价铬催化还原为三价铬,通过活性炭表面上的含硫基团对汞离子的螫合吸附,以及从活性炭中解离于水中的硫根离子与汞离子形成难溶的硫化汞沉淀。或形成硫化汞铬合阴离子[HgS_2]~(2-),并被活性炭吸附等途径,能很有效地去除汞;通过活性炭表面上的碱性氧化物基因如羰基官能团在酸性介质中的离子交换与螯合吸附能有效地去除以HC_rO_(4-)或C_(r2)O_7~(2-)形式存在的六价铬;活性炭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生物吸附-氧化和催化氧化能很有效地除酚。活性炭除氨氮和溶解的二价锰无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橙壳活性炭的制备,包括橙壳的制备工艺和活性炭碳化温度的选择等,并与其他类型的活性炭进行了对比。利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家庭轿车室内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橙壳活性炭具有吸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性能,且轿车室内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乙酸乙酯和芳香族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其中苯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实验对不同光催化剂下的造纸废水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处理,并采用COD值代替污染物浓度对其表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照分析了化纤废水、肝素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动力学.实验在非均相体系下光催化氧化降解了苯酚,并采用GC-MS对产物进行了分离分析.最后,还进行了太阳光光催化氧化的研究,发现太阳光能使有机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30%.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中光催化氧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混合物的反应属于一级表观动力学,此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与其种类和光催化剂的选择无关,且多元掺杂光催化剂更适合有机混合物的有效降解,并认为环境介质(水、汽和有机溶剂)的极性决定着污染物氧化产物的种类和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机化工行业产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成复杂、浓度范围宽、治理相对困难的特点,以某有机化工企业为例,在厂区结构、污染物种类、治理投入、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论证的基础上,采用"一级局部冷凝回收+二级集中冷凝+碱洗+光解催化氧化+碱洗+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氧化"等联合处理技术,通过优化集成进行净化处理,处理系统调试稳定运行后,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与二甲苯的处理后排放浓度远低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规定限值。该工艺系统具有技术可行、运行稳定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对于相关行业治理技术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传统电-芬顿阴极材料催化能力有限,Fe~(2+)的再生困难,电流密度低,应用pH值范围窄等问题,文中以石墨烯气凝胶为基体将其与Cu金属掺杂负载,采用自然干燥法制得铜掺杂石墨烯气凝胶(Cu-G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铜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测定其热稳定性,并且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为了检测铜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的催化性能,将其作为阴极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中降解罗丹明B模拟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3的条件下,降解罗丹明B 30min后,降解率高达97%,且COD去除率达到84%.结果表明铜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结构稳定,能够高效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这是由于Cu+的引入能够有效催化分解H_2O_2,加速·OH的产生,有效地提高了电-芬顿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8.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粉末活性炭的可分离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磁性活性炭,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染料废水,对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进行探讨,并与粉末活性炭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考察p H、接触时间以及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吸附能力高于粉末活性炭,p H为影响其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偏碱性的p H和适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磁性活性炭投量为0.4 g/L、p H为9、反应时间为300 min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98.9%.亚甲基蓝在磁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磁性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在自然重力沉降条件下10 min内沉淀完全,而在外强磁场作用下30 s内可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9.
氧氢氧化铁在水处理及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氧氢氧化铁在水溶液中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发展和机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水处理和在环境矿物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作了概括和探讨。用2种纳米氧氢氧化铁针铁矿(-αFeOOH),正方纤铁矿(-βFeOOH)处理偶氮染料分子甲基橙溶液,在自然光下,FeOOH/H2O2体系能使甲基橙溶液脱色率达90%,并且能将甲基橙分子中的苯环部分打开。  相似文献   

20.
氧化-吸附法联合处理气田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田水的治理是油气田废水治理的难点之一 ,其处理方法较多。实验首次尝试采用双氧水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联合作用的方法处理川中遂 12 1井气田水 ,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气田水中污染物含量 ,COD(化学需氧量 )去除率达 81.8%。与先用双氧水氧化 ,然后用活性炭吸附分步法处理比较 ,该法不仅操作简单 ,节省时间 ,而且可以提高处理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