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铁施工广泛采用传统授课式的安全培训,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死板,培训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三号线双墩站为研究案例,利用基于图示语言的地铁施工行为安全培训系统,针对其实际施工情况开展安全培训,对该系统的表达形式以及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通过收集相关培训反馈数据,从参加培训工人的满意度、工人培训成绩和工人现场行为安全表现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训效果分析。通过图示语言系统进行地铁施工行为安全培训的实践研究,解决了传统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利用该系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安全氛围,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地铁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培训的效果,利用基于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培训内容个性化推送机制,首先,分别找出不安全行为类型与工人的工种岗位、现场施工阶段与工人施工任务、培训测试内容难度系数与工人成绩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基于内容的相似度算法,匹配符合工人特点的培训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地铁施工工人个性化行为安全培训系统,该系统在手机APP端,通过智能分析针对不同工人的特点开展培训。选择武汉地铁某车站施工工地进行应用,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培训班组平均成绩分析说明该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针对地铁施工工人的个性化行为安全培训能改善以往培训效果,帮助工人更好地学习不安全行为知识;但是仍需改进,其持续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施工人员认知水平低、流动性大,现有安全培训形式枯燥、内容脱离实践等问题,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出发,对地铁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对显性的言语性安全知识进行编码;研究构建安全知识图式的方法,提炼安全行为规范中的信息,帮助施工人员将言语知识转化为由核心概念交织而成网络形式组织的图式,形成便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则;并通过分析大量的安全巡视数据,将工程实际中的不安全行为集成到安全知识图式中,进行可视化的表达。本文以挖掘机操作为例,构建了集成巡视数据的挖掘机操作安全图式。安全培训实践显示,应用集成巡视数据的地铁施工安全知识图式的安全培训系统,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建立快速掌握行为安全知识的途径,减少行为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对地铁事故的影响,降低地铁事故发生的概率,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管理。分析了地铁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原因,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对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设计和管理。通过研究发现,工人所处情景环境直接影响行为的产生,因此对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主要是对情景环境的管理,通过管理情景环境可以更便捷、更有效地实现对不安全行为防控,很大程度上避免或降低了由于地铁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铁施工的安全教育效果,提高现场人员熟悉施工现场布置的速度,提出一种基于BIM与VR技术的地铁安全教育和场布漫游服务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建立BIM模型数据库、安全知识数据库为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将BIM模型转化成虚拟现实场景,并使场景与正确操作指示相结合,形成了沉浸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和现场布置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不同个体特征的施工人员安全认知差异特性,基于认知心理学,界定施工人员安全认知内涵和安全法规、现场危险、安全设施、安全标识、安全氛围和管理制度认知6个维度,构建施工人员安全认知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分类对比法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工人的安全认知差异.研究表明:11类个体特征中共有9种对施工人员安全认...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施工项目的成败。为降低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并以此为样本研究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SPSS 软件和 AMOS 软件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验证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识别出施工现场安全氛围 5 个形成因子依次为:领导力、知识分享、领导安全态度、团队纪律性和参与度与被认同感,并按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力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并结合系统动力学,构建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系统模型。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作为子系统,运用Vensim PLE仿真分析各子系统中二级影响因素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动态影响,识别各子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4个子系统进行优化均可降低不安全行为意向强度,且示范性规范子系统的优化效果最好。此外,各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作用效果、作用时间存在差异,使得不安全行为意向呈现出阶段性规律;安全监管、工作强度、示范行为次数及班组安全氛围分别为4个子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存在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以及落实管理要求的力度层层衰减的现象,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仍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基于现有的安全规范化管控系统,编制了基建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基建标准化检查流程,结合工地视频在线监控系统,提出将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安全规范化管控系统进行监管,同时针对基建工程建设的特点,进一步开发了相关功能模块,使电力基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加方便地使用该系统。改进后的安全规范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基建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了现场安全措施,同时也加强了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能够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18-119
营区建设关系到部队建设。是部队后勤保障的重点工作。营区建设与项目建设类似,也客观存在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不足、违规操作、违章施工等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对营区建设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对营区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响应能力。地铁施工中当危险迫近时,施工人员只有正确感知危险、判断危险以及采取正确措施响应危险,才能安全的完成施工。地铁施工人员的感知能力,是判断能力和响应能力的前提。在安全感知能力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施工人员安全感知能力进行测定与评价,并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区分度和难度参数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地铁施工人员安全能力,促进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2.
Construction workers’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assess risks is acquired through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and is among the ke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ir behaviour and thus their safety. Yet researchers have questio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ventional safety training. This research tested the hypotheses that safety training in a virtual reality (VR) construction site would be feasible and more effective, in terms of workers’ learning and recall in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s, than would equivalent training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Sixty-six subjects were provided training in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their safety knowledge was tested prior to the training, immediately afterward, and one month later. Half of the subjects receive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raining with visual aids; the other half were trained using a 3D immersive VR power-wall. Significant advantage was found for VR training for stone cladding work and for cast-in-situ concrete work, but not for general site safety. VR training was more effective in terms of maintaining trainees’ attention and concentration. Training with VR was more effective over tim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cast-in-situ concrete works. Given the need for improved training and the advantages of training using VR, incorporation of VR in construction safety train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地铁施工过程以及建成后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比如信息搜集的实时共享、施工进度的协调推进、施工人员的行为管理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数据平台,综合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区域网络通讯、射频识别(RFID)等新兴智能化技术,针对地铁实际施工阶段施工方主体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探究,构建合理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从施工的源头上提升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前正进行高速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但我国目前的标准体系中尚无专门应用于地铁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评价标准。本文阐述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的定位、适用范畴、编制依据以及编制原则;建立安全评价标准的内容体系,构建针对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评价、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的四个单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四个单项安全管理水平等级和总体安全管理水平等级评价方法;分析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主要特点,从而构建切实可行的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将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确保地铁工程安全施工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究影响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因素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建筑工地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建筑工人安全技能知识、企业安全态度、员工心理安全及安全管理这4 个因素为解释变量,以天津市4 个项目的32 名工人作为研究案例,对工人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技能熟练度、同伴安全倾向、安全教育培训频次这3 个变量都是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必要条件,其他指标变量则是充分条件,并对此提出了提高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影响盾构法地铁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集合,并对集合中24 个影响因素进行PCA 降维处理,对得到的9 个主成分进行整合重组,形成计划、技术、环境、组织监控4 类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hapley 值基本原理计算基于非可加测度的各指标权重,并结合Fuzzy 理论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评估模型,对某实际工程分析盾构法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确定了影响盾构地铁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针对盾构法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改进意见,通过模型信息反馈指导现场施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过程中,过多依赖专家参与、效率低、易出错等不足,采用专家系统技术对领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集成管理,通过风险及其致险机理分析辨识致险因子集,结合致险因子的属性状态经过知识结构化构建事实库,根据风险识别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构建扩展产生式规则库,基于典型情况下风险结论可信度临界值进行风险潜在性评价,研究并开发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专家系统,实现专家知识共享与风险识别自动化,具有推理准确、快捷、智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缑变彩  李婧琳  王帆 《山西建筑》2013,(34):269-271
简要回顾了事故致因与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建立地铁施工系统安全模型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AMP的地铁施工安全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地铁施工系统安全需求和约束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铁施工安全控制结构,识别了各建设主体之间的控制流、信息流以及对地铁施工过程的控制和反馈,为分析地铁施工中存在的控制缺陷、改进地铁施工安全状况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地铁工程建设复杂性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有效管理方法,基于伙伴关系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协同管理,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基于某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过程中的安全协同管理的需要,分析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协同管理的特征,提出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协同管理的系统实现形式及组织模型。研发了基于安全协同管理的项目信息门户(PIP)的地铁工程工程建设安全协同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伙伴关系的安全保障协同组织模型,有效实现了地铁工程安全管理组织近外层与远外层的有效结合,降低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将促进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化转型升级.利用模糊统计法与隶属度分析法构建了建筑产业工人胜任力模型,进行基于二元对称变量的共现聚类分析,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团队特征、发展能力、职业态度、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八维度的建筑产业工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建筑产业化政策导向确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