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色褐煤蜡     
一、绪言用有机溶剂从褐煤(或泥煤)提取的粗褐煤蜡。精制之后生产出浅色的蒙旦蜡。从而使粗蜡变成了有很大使用价值的浅色蜡。一般地讲,其加工方法是将具有复杂组份的粗蜡经脱树脂后漂白精制。再经化学处理而制得。  相似文献   

2.
褐煤蜡(或称蒙旦蜡Montan Wax)是用有机溶剂从褐煤或柴煤中提取出的一种高熔点硬质蜡,初级产品呈黑褐色,简称粗蜡。它经脱树脂、氧化、酯化或皂化后,可以制成各种特性的浅色蜡和改质蜡(通称精  相似文献   

3.
作为褐煤生产的附产物,褐煤蜡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介绍了褐煤蜡及其应用发展前景,阐述了国内外褐煤蜡的发展历史,并从粗蜡提取、脱树脂、氧化精制三个方面对褐煤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褐煤蜡族组成中正构物碳数及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才 《云南化工》1991,(4):8-12,26
C_2H_4Cl_2-CH_3CH_2OH处理云南寻甸和吉林舒兰褐煤蜡,得到纯蜡和C_2H_4Cl_2—CH_3CH_2OH可溶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硅胶色谱法将纯蜡分离成游离酸、酯中酸,醇和烃。GC/MS对各族组成中正构物链长进行定性分析,GC对其定量分析,获得族组成中正构物的碳数分布和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国产粗褐煤蜡由于含有20~30%的树脂,因而熔点低、并造成含有这种粗蜡的化工产品发粘,不符合某些特殊工业用蜡的要求。因此脱除树脂是提高褐煤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内虽有酒精脱脂,氧化法脱脂等方法,但以“冷苯脱脂”法较为成功,发展最为迅速。《云南化工技术》(1979年四期)发表的《粗褐煤蜡脱脂试验总结》一文介绍了冷苯脱脂法的工艺过程,其生产工艺与过去的“酒精脱脂”和“氧化脱脂”等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须在低温下冷却结晶、结晶物疏松,固液分离比较困难,设备操作比较复杂,投资较大等。  相似文献   

6.
用铬硫混酸或碱金属重铬酸盐及硫酸等对粗褐煤蜡进行氧化所得产物称为精制褐煤蜡,也称酸性褐煤蜡、S蜡,L蜡、R蜡等。精制褐煤蜡一般呈淡黄色,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熔点高、硬度大、光亮度好等,可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等行业。本文就国内外近期有关精制褐煤蜡化学组成的研究情况作一综合述评。 褐煤蜡是一种组成非常复杂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李善祥  晁兵 《腐植酸》1998,(4):39-41
长期以来黄腐酸(FA)的来源皆采用FA含量在20%以上风化煤中直接提取,其方法不外乎丙酮-H_2SO_4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及H_2SO_4法。这种来自煤中的天然FA是风化煤在自然环境中长期深度风化氧化的产物。一般风化煤所含FA都很低,没有提取FA的利用价值。我国富含FA的风化煤资源迄今只有河南巩县、山西晋城、新疆哈密,显然三个地区的总量与全国分布广、储量十分丰富的褐煤、泥炭、风化煤资源相比实在是微不足  相似文献   

8.
《合成纤维工业》2016,(1):10-14
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树脂和浓硫酸进行高温溶解,经过脱泡处理,得到PPTA-H_2SO_4溶液,在凝固浴中凝固制备PPTA膜,研究了凝固浴种类及工艺对PPTA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7%的H_2SO_4、质量分数为4%的Na OH、H_2O 3种凝固浴中,H_2SO_4凝固浴适合PPTA树脂成膜;PPTA膜最佳凝固浴工艺条件为凝固浴H_2SO_4质量分数7%,凝固浴温度3℃,凝固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PPTA膜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出现明显的彩色条纹状的液晶现象,热稳定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约68MPa,900℃时质量保持率达59.81%。  相似文献   

9.
褐煤蜡是一种从褐煤中提取的矿物蜡,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精密铸造、造纸、印刷等领域。前期研究表明,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褐煤蜡化学成分会因其原料产地的不同呈现一定差异,从而使褐煤蜡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对比研究我国褐煤蜡系列产品与国外对应产品的品质区别,文章利用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法分别对我国黑龙江宝清和德国产褐煤粗蜡,脱脂蜡及精制蜡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宝清产粗蜡、脱脂蜡、精制蜡和德国相应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粗蜡和脱脂蜡中一些成分的含量略有差异,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表明黑龙江宝清产精制蜡中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含量与德国同类产品的无明显差异(相似度为0.988),说明我国黑龙江宝清产褐煤蜡系列产品与德国同类产品的品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甲醇生产过程中气相甲醇含量的测定(如动火分析)以及水溶液中甲醇的测定一般均采用铬酸氧化法,其原理是甲醇在酸性溶液中被铬酸氧化生成CO_2和H_2O,过量的H_2CrO_4用碘量法测定: CH_3OH 2H_2C_rO_4 3H_2SO_4 =C_(r2)(SO_4)_3 CO_2 7H_2O 2H_2CrO_4 6KI 6H_2SO_4  相似文献   

11.
我厂硫酸车间尾气处理系采用氨一酸法回收制取液态二氧化硫。其中分解工序要产出大量硫酸铵母液。 (NH)_2SO_3+H_2SO_4=(NH_4)_2SO_4+H_2O+SO_2↑ 2NH_4HSO_3+H_2SO_4=(NH_4)_2SO_4+2H_2O+2SO_2↑把硫酸铵母液加工成产品,需增加各项投资。若不处理向外排放,则因其含酸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法试验证明,电导法测定合成氨精炼气中微量CO偏高的原因是I_2O_5氧化气体中共存的C_2H_2、C_2H_4所致,CH_4未检出有转化作用。在I_2O_5炉温为~120℃时,C_2H_2、C_2H_4的平均转化率达60%。在C_2H_2、C_2H_4含量20~30ppm时,用HgSO_4~Ag_2SO_4~H_2SO_4混合液可脱除约94%的C_2H_2、C_2H_4。实际生产气中应用时吸收率为73%。  相似文献   

13.
一、反应原理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式: 2NH_3+SO_2+H_2O=(NH_4)_2SO_3 (NH_4)_2SO_3+SO_2+H_2O=2NH_4HSO_3 用碳酸氢铵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式: 2NH_4HCO_3+SO_2=(NH_4)_2SO_3+H_2O+2CO_2↑(NH_4)_2SO_3+SO_2+H_2O=  相似文献   

14.
酸洗是冶金企业轧钢系统用来去除钢材表面铁氧化物,从而达到保证钢材轧制质量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用硫酸进行酸洗的化学机理如下1.化学溶解Fe_2O_3+3H_2SO_4=Fe_2(SO_4)_3+3H_2O Fe_3O_4+4H_2SO_4=Fe_2(SO_4)_3+FeSO_4+4H_2O FeO+H_2SO_4=FeSO_4+H_2O  相似文献   

15.
一、序言我厂采用铵盐电解法生产 H_2O_2,在生产过程中,电解质 H_2SO_4·(NH_4)_2SO_4循环使用。水解后残液中的 H_2O_2和 H_2S_2O_8在电解液提纯工序用蒸汽加热分解,并将 H_2SO_4·(NH_4)_2SO_4调到电解所要求的浓度,然后加入K_4Fe(CN)_6沉淀重金属并分离之,即得到符合电解要求的提纯液,重新投入电解。H_2O_2和  相似文献   

16.
<正> 小氮肥生产精炼气中CO、CO_2含量用电导式微量分析仪测量时,气体需用H_2SO_4进行预处理,以除去产生干扰的水、氨和硫化氢。我们在长期使用中感到,用H_2SO_4进行气体预处理极不方便。尤其H_2SO_4在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所谓 LYQ 法,就是含铬电镀废水经硫酸酸化,用亚硫酸钠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用氢氧化钠沉淀。其化学反应是:H_2Cr_2O_7+3H_2SO_4+3Na_2SO_3=Cr_2(SO_4)3+3Na_2SO_4+4H_2O(1)Cr_2(SO_4)_3+6NaOH=2Cr(OH)_3↓+3Na_2SO_4(2)从反应式可以看出,除电镀废水中含有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外,处理后的沉淀物主要是氢氧化铬,这就便于回收。因此,LYQ 法优于硫酸亚铁——石灰法。后  相似文献   

18.
一、LYQ 法原理LYQ 法即含铬电镀废水经硫酸酸化,用亚硫酸钠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用氢氧化钠沉淀。H_2Cr_2O_7+3H_2SO_4+3Na_2SO_3=Cr_2(SO_4)_3+3Na_2SO_4+4H_2O (1)Cr_2(SO_4)_3+6NaOH=2Cr(OH)_3↓+3Na_2SO_4 (2)从反应式(1).(2)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室用NH_4H_2PO_4和(NH_4)_2HPO_4组成的缓冲溶液,进行琉酸厂尾气脱硫的模拟试验,考察了吸收液中NH_4H_2PO_4浓度、NH_4H_2PO_4/(NH_4)_2HPO_4值、SO_2含量、吸收温度和液气比等因素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含SO_2富液的解吸工艺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20.
氟化氢是现代氟化工的基础。本文对萤石-硫酸(H_2SO_4)法制备氟化氢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以及扩散机理分析,发现萤石和H_2SO_4的反应不受热力学限制,主要取决于动力学因素。萤石-H_2SO_4反应速率模型显示反应速率与H_2SO_4浓度呈二阶相关性,控制反应过程中H_2SO_4浓度是控制反应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H_2SO_4浓度较大,物料呈稀糊状时,液体H_2SO_4可通过CaSO_4覆盖层的毛细孔道向未反应CaF_2扩散迁移,而当液体量减少,物料干稠时,离子交换迁移是一种主要的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