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杂科学与城市规划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当代城市规划学的困惑的表象和原因入手,进而提出城市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归纳出城市规划学变革的方法论——新理性主义的四方面特征:从单一连续性转向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并存;从注重确定性转向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并存;从突出城市的可分性转向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并存;从严格的可预见性转向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并存。进而从这四方面"并存"提出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规律的城市规划变革七方面重点,即: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期中评价;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强调层层嵌套式的城市结构;倡导用地混合与交往空间;实施从下而上的"社区魅力再造";提倡弹性的规划结构;形成城市群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而社区微更新是城市建设存量时代的重要课题,为城市空间改造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试点项目的推进,“微更新”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现有实践案例的解读,以大连市文萃轩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空间使用、景观设计、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16,(2)
曼哈顿的摩天楼拥有城市般的聚合作用,将生活的非确定性与建筑的确定性结合了起来。为了应对"确定与非确定"之间的矛盾,它们发展出一套内外分离的策略,将两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应付变化的都市生活,另一个考虑建筑的外部形象,这成为曼哈顿的摩天楼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由此发展出的设计策略已经成为库哈斯以及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创作的一个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网络研究:由等级到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等级到城市网络转化的研究视角,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城市网络研究的转变模式、网络结构特征、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从城市单体来看,可从城市等级的中心性与城市网络的节点性组成四象限分析城市的特性并对城市进行归类;(2)从城市联系通道来看,城市等级到城市网络经过了单向与非对称、通道少到双向、通道多样化的转变,作者从联系方向、联系主体、联系大小、联系空间、联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3)从城市外部联系角度来看,可从点、线、网络结构方面进行城市网络的分析研究;(4)结合城市网络特征,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的基本关系可从节点、关系通道、联系强弱、聚类特征、抗风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年来日益关注城市和区域的生活质量,但社区尺度的生活质量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民意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四个城市社区的生活质量研究.本文将为社区生活质量的规划另辟蹊径.根据对西方生活质量研究方法的梳理,我们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研究城市社区这一微观尺度上的真实生活质量.其基本思路是利用现有的社区居委会这一组织机构进行系统信息搜集,包括现状条件、存在问题、组织功能,以及涉及到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改造重点;基于此撰写年度社区陈述性报告,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协商性规划过程,并作好与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政府的衔接工作.这种方法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详见附件的宁波市社区规划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也是最为缺少研究的对象.文章选取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分析与SD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其空间被占、设计不合理、文化与感情缺失等问题,空间失活较为严重.最后在"以人为本""健康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对老城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提出提高空间安全性与舒适性、挖掘微空间发展潜力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崔彤 《城市建筑》2007,(12):10-13
本文从城市角度出发研究场所,由场所思考建构,在三个不同层级的建筑实践基础上提出从单体建构到场所建构再到城市文脉宏观建构的主题,并以"中国式"的思维探究城市与建筑的相关性,指出建筑时空的连续性是生命及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分析了文化概念的历史沿革,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人类文化的逻辑根据,并试图建立起城市文化的逻辑结构。以结构的观念来分析,建筑与城市可以从实用、文化、艺术3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此相应,从具体到抽象,建筑与城市可视为"器物(实用)、符号(文化)与意象(审美)"。文章着重讨论了建筑的文化表意性,以及相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希望六号"(HOPE VI)计划到"选择性邻里"(Choice Neighborhoods)计划体现出美国公共住房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调整与完善。重点介绍了美国近期推出的"希望六号"与"选择性邻里"公共住房更新政策,总结出其更新政策演变的七个特点及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居住区更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洋  姚璇 《室内设计》2021,(3):106-115
地铁站是衔接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 的关键节点,其邻近商业空间成为近年来的 研究热点。作为联系郊区与城市核心区的重 要枢纽,郊区中心型地铁站邻近商业空间的 发展演化在提升郊区经济活力、满足居民生 产生活需求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 文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成都市犀浦地铁站 建立前后站点邻近商业空间的演化过程,发 现影响商业空间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组织、他 组织、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 此类商业空间自组织演化的规律、方式、动 力和根源。最后提出郊区中心型地铁站点邻 近商业空间的发展策略,为站点地区商业空 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环境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都市区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安排,对都市区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生态综合区划。划分7个一级分区,共包含37个二级分区,继而确定了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期待能在具有实施性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上指导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融入并落实到城市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肌理组织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阐述了复杂系统的一般组织原则,然后探索了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肌理的连接方式、相互作用规律和等级组织规则,指出现代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城市肌理的组织不合理表现在连接要素的缺失、对城市相互作用力的倒置、城市肌理的简单并置和平直化处理等方面。最后,讨论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肌理组织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认为要提高我国城市肌理组织的合理性,就应当丰富城市肌理的组成要素,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组织力量,层层嵌套(分形)地组织城市肌理,促进"虚拟空间"与实体肌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从朴素的自组织思想,到科学的自组织理论, 都是对广义自然界进化——发展现象最一般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文章首先对自组织理论的概念、特征、机制、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描述,然后对自组织理论在城市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若干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自组织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巍  蒋朝晖  魏钢 《城市规划》2011,(Z2):43-46,52
以《北川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案例为基础,通过研究羌寨独特的空间尺度和四川地区传统的空间尺度,并结合现代城市空间尺度,在北川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将古老的羌寨空间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再现和延续地方传统的特色空间。进而形成民族、地方、现代三者共存共荣的小城市特色空间尺度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环境,展现羌族风貌、抗争精神和文化遗产,以促进地区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的自组织理论,从城市空间的演变历程、表现特征及演变的动力与机制等方面对郑州市城市空间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自组织规律在其城市空间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探讨这种组织规律对今后郑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对当今城市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总体城市设计的密度分区:方法体系与控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使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造成了城市密度格局的混乱.“量超质低”的现实使城市密度管控迫在眉睫.尝试从总体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将其控制性成果的实施与城市密度分区管控相结合,使总量分配和形态分配融合为一张蓝图.认为中国城市应当倡导集约紧凑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审慎对待高层建筑开发,将“控量提质”作为下一阶段的城市发展目标.一方面构建高效而紧凑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地区,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城市背景地区,平衡形式与功能、供给与需求这两组关系,从而形成有效、有序的城市密度结构.在方法层面,提出了由现状要素综合分析、基础模型构建和多重技术校正三个环节组成的密度分区方法体系.同时,应将总体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刚性和弹性的区分,并将刚性控制成果进一步划分为五大类型,参与到密度分区中.在制度实施层面,密度分区的宏观成果应当纳入总体规划体系,形成对总规的补充,并以法定形式确定权威性.密度分区还应以指标的形式,在中观层面对接控规体系,成为控规的编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耗能的人居生态系统,并由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这两个子系统以自组织力与干扰力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作用,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动态之中.正负态非等效假说理论在人居环境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自组织力,降低人为干扰力,确保系统处于正态演替状态.登封市根据该理论确定了"跨山构城""以水定农"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在城市国家、邻里、单体开发项目3个空间尺度建立起用途混合管理的政策工具体系,包括城市国家尺度的职住平衡原则及构建多层级商服中心的规划策略,邻里地块尺度弹性区划用途、正负面兼容建筑功能清单、混合比例控制、开发强度与规模奖励、开发赋费减免奖励、特别意图地区综合计划等6种政策工具以及单体项目尺度的垂直功能复合工具.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同时展望了我国用途混合管理政策工具的构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英 《城乡建设》2011,(5):26-27,4
自组织理论运用于城市的时间很短,往往集中在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理论上,将城市自组织理论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确很少。自组织城市思想和理论沿着科学演进的前沿方向逐步成长,而有关成果在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向传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自组织理论和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理论的综述,描述了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最后指出要利用城市空间自组织理论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experiment carried by the author in 2010 is to test if self-organizing systems could be systematically regulated according to the user's preference for global behavior. Self-organizing has been appreciated by architects and urban planners for its richness in the emerging global behaviors; however, design and self-organizing are contradictory in principle. It seems that it is inevitable to balance the design and self-organization if self-organization is employed in a design task. There have been approaches combining self-organizing with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a parallel manner. This experiment strives to regulate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according to non-defined objectives via real-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computer. Particularly, cellular automaton is employed as the self-organizing system to model a city distr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