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已有的多通道并行传输中的流量分配方法不区分业务、也未考虑资源收益的问题,分析了业务参数模型,引入业务的收益作为多通道并行传输中流量分配的效益评价函数,通过将流量分配映射为带宽分配建立了基于收益最大化的多通道并行传输流量分配模型。基于边际收益递减法则,提出了一种边际收益优先的多业务流多通道并行传输流量分配算法,该算法先根据边际收益优先的贪心策略获取最大化收益的流量分配方案,然后通过调整业务在不同通道间的流量来保证业务的最低质量要求,最后通过典型业务实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基于带宽比例策略的流量分配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带宽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营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通道并行传输中的接收缓存阻塞问题,分析了引起接收缓存阻塞的原因,提出一种改进的缓解接收缓存阻塞的数据包调度方法,综合考虑通道的带宽、时延和丢包率,引入通道质量的评价函数,优化多通道之间的数据包调度,选择质量最好的通道进行传输,减少由于通道特性不同造成的接收端数据包乱序;提出一种改进的数据包重传策略,基于时延和丢包率选择能使数据包最快到达接收端的通道进行重传;提出一种根据通道的带宽-延迟积估算所需接收缓存大小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调度方法和重传策略能够有效地减轻接收缓存阻塞,与CMT-SCTP相比具有更优的性能,所提出的缓存大小的估算方法也能够准确估算所需接收缓存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全局QoS路由需要获知精确的全局网络QoS状态。由于不可忽略的传播延时和处理开销,节点所获得的QoS信息总是不精确的。研究了节点只了解部分的网络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当网络中存在具有优先级差异的多类别业务流时可行的局部QoS路由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全局QoS路由需要获知精确的全局网络QoS状态。由于不可忽略的传播延时和处理开销,节点所获得的QoS信息总是不精确的。研究了节点只了解部分的网络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当网络中存在具有优先级差异的多类别业务流时可行的局部QoS路由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常恒  张凌  汤立群  董守斌 《计算机工程》2005,31(10):28-30,56
提出节点只了解部分网络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当网络中存在具有优先级差异的多类别业务流时可行的局部QoS路由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杨志军  刘征  丁洪伟 《计算机应用》2019,39(7):2019-2023
在信息分组以连续时间规律到达系统的基础上,对于轮询系统中不同优先级的业务问题,提出区分优先级的两级轮询服务模型。首先,在该模型中,低优先级站点采用门限服务,高优先级站点采用完全服务;然后,在高优先级转低优先级时,将传输服务与转移查询并行处理来降低服务器在查询转换期间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轮询系统的效率;最后,运用马尔可夫链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精确解析,得到了连续时间两级服务系统每个站点的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的表达式,精确解析出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的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仿真值近似相等,说明理论分析正确合理。该模型既能保障低优先级站点服务质量,又能为高优先级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程控制系统中多串口并发通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F429为核心的多串口并行传输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处理器内部的8个串口和网络接口资源,串口利用DMA方式在缓存中循环接收,解决了并发接收时查询或中断接收方式可能导致的数据帧丢失以及处理器时间占用较多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协议帧,采用了超时判断的方式,避免了一旦串口接收数据长度不正确后导致的后续接收问题;网络传输采用了lwIP协议栈。该设计实现了同时采集7路读卡信息,并通过1路串口或网络向上位机上传数据的功能,测试表明多串口并发传输无数据帧丢失现象。该系统无外接串口扩充电路,减小了整个电路的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主动实时数据库基于多优先级队列的优先级分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务的分布性和事务触发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分布式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事务调度变得较为复杂.该文给出了立即和推迟两种模式下执行的被触发事务的截止期确定方法和事务紧急度计算方法,并结合事务的应用语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优先级队列的优先级分派策略,有利于主动事务和被触发事务的顺利提交.  相似文献   

10.
完全服务和非对称门限服务两级轮询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军  苏杨  丁洪伟 《自动化学报》2018,44(12):2228-2237
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服务一直是研究人员讨论并探索的热点,本文则是采用了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相结合的区分优先级的两级轮询服务模型.系统依托并行方式的处理模式,既提高了轮询系统的利用率,也降低服务器在查询转换期间所耗费的时间.并且运用马尔科夫链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建立了轮询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析精确地给出了两级非对称服务系统平均排队队长及查询周期的表达式.同时,根据系统终端循环周期的二阶特性量近似相等的方法,针对两级非对称模型给出了一种平均等待时间的近似解析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部分数据帧有完全优先权发送的计算机网络数据服务系统存在的网络拥塞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G/1排队系统模型的方法。该系统模型引入控制完全优先权的参数n,使得数据帧的完全优先权变成有限优先权,考虑了不同优先级队伍之间的公平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数据服务系统拥塞的风险,使得网络系统在有限优先权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模型研究中,运用全概率拆解方法获得各级队伍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和平均队长的理论结果。对模型采用Matlab 2010a软件实验仿真,实验得到的各级队伍平均等待时间和理论平均等待时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51%。实验中,有限优先权条件下各级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值显著小于完全优先权条件下各级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值。实验结果表明对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G/1排队系统模型研究的理论结果是正确的,该模型具有更稳定的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云计算中任务调度过程任务等待时间及提高虚拟机任务调度系统的执行效率,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基于 排队系统的任务调度模型。对该模型中系统稳态分布和条件随机分解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该模型的稳态队长的随机分解和稳态等待时间,结合数值例子,准确的找到服务率与期望队长、期望等待时间及其它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云任务调度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快速地完成云任务的调度,提高了虚拟机资源的平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Production parallel systems are space‐share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on such systems is usually performed using a batch queue scheduler. Jobs submitted to the batch queue experience a variable delay before the requested resources are granted. Predicting this delay can assist users in planning experiment time‐frames and choosing sites with less turnaround times and can also help meta‐schedulers make scheduling decis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ntegrated adaptive framework, Qespera, for prediction of queue waiting times on parallel systems. We propose a novel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al clustering for predictions using history of job submissions and executions. The framework uses adaptive set of strategies for choosing either distributions or summary of features to represent the system state and to compare with history jobs, varying the weights associated with the features for each job prediction, and selecting a particular algorithm dynamically for performing the prediction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and history jobs. Our experiments with real workload traces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demonstrate up to 22% reduction in average absolute error and up to 56% reduction in percentage prediction error over existing techniques. We also report prediction errors of less than 1 h for a majority of the job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拥塞现象,基于两次丢包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TDPQW。该算法利用M/G/1排队模型推导了实际队列长度和等待时间的数学表达式,以此提出在队列头部和队中随机位置进行丢包的策略。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该算法与RED、DROP-TAIL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TDPQW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崔慎智  陈志泊 《计算机工程》2011,37(3):278-280,283
针对Modem发送短信在实时性、并发性及完整性等性能上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多代理、多优先级队列的短信实时并发算法。该算法采用多代理、多优先级队列、线程池等技术手段保证短信控制的实时性、并发性及数据完整性,在算法中使用优先级,使某些信息能够优先发送。通过改造排队论模型和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将该算法应用于SMAS系统,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幅提高了其发送和接收短信的速度与效率,实现了短信实时性和并发性的目标,优化了SMAS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陈飞龙  舒勤  苏静 《计算机应用》2010,30(5):1188-1190
为控制网络拥塞,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基于加权和的随机早期检测(WHS-RED)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网络中队列长度及其变化率的加权和,动态地控制网络丢包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实验证明改进算法减小了网络丢包率和带宽延迟,在维持网络稳定性和减小队列的波动性方面优于原RED算法。  相似文献   

17.
传输层多宿的端到端并行多路径传输(CMT)相比于SCTP能够同时选择多条路径进行数据块的传输。针对CMT的五种重传策略只能够选择多条路径中的一条进行数据块重传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块重传策略,该策略综合考虑了SSTHRESH、LOSSRATE和CWND对传输路径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策略能进一步减轻由于接收缓冲区拥塞而造成的端到端吞吐量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SCTP多宿特点的多路径同时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宿是SCTP协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发送端可以将数据通过不同的路径发送给接收端。虽然SCTP提供了对多宿的支持,但仅仅是为了提高关联的可靠性,当前SCTP协议只允许同时使用一条路径传输数据;如果能够同时利用多条路径传输数据,必能极大提升关联的吞吐量。分析了基于SCTP多宿特点的多路径同时传输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快重传触发技术、拥塞控制窗口增长技术、延迟应答技术、接收端缓冲区阻塞减轻技术以及重传时的路径选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