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传统纹理映射方法中计算量大、鲁棒性差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纹理映射方法:首先在五官部位手工标定少量特征点,然后采用特征点标定算法和关键特征点三角剖分算法分别计算出全部顶点纹理坐标值和五官部位纹理坐标值,最后对五官纹理坐标值进行加权平滑运算并完成整个三维模型的纹理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消除映射误差,而且具有生成速度快、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征约束点的纹理映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理映射技术用于生成物体表面的纹理细节,是真实感图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目前很多纹理映射算法计算量大,方法比较复杂的缺点,应用Candide3作为三维网格模型,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特征约束点的纹理映射算法.通过在三维网格模型和纹理图像上选取少量对应的特征约束点,利用三角网格剖分算法在纹理图像上建立选取特征点的三角网格.进而通过求取质心坐标的方法计算出三维网格模型上所有特征点的纹理坐标并完成整个三维网格模型的纹理映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计算速度较快,能够得到高真实度的纹理映射效果,并且适用于不同纹理图像映射到同一三维网格模型上. 相似文献
4.
约束纹理映射的自适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约束纹理映射方法大都在满足指定的约束条件时破坏了参数化结果的保形性,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约束纹理映射方法.通过迭代最小化一个由保形项和约束项组成的加权能量得到带约束参数化结果,并且以每步更新权重的方式来平衡这两项;在每步迭代时,每个约束点权系数的选取依赖于上次结果中该约束点距指定位置距离的一个单调函数.利用该方法可以在满足指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兼顾到结果的保形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较好的纹理贴图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一幅人脸图像(称为源图像)映射到另一幅人脸图像(称为目标图像)上,从而实现人脸图像的变形并达到某种特殊效果的表现要求。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保持两幅人脸中器官特征的约束映射。提出一种技术策略,可以有效实现这种映射效果。利用人脸特征检测算法检测出源人脸和目标人脸的特征点;基于特征点,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的方法将目标人脸转化为三角网格;采用调和映射的方法计算得出所有网格点在源人脸图像中的对应坐标;在获得网格点纹理坐标后,就可以实现源人脸到目标人脸的映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任意人脸间的映射,并能较好地保持人脸五官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提出一种面向未来掌上移动设备(如高端手机,PDA等)的灵活实用的纹理映射方法.该方法仅需要一张正面人脸照片作为输入,不要求模型和纹理的精确匹配,通过简单的交互实现在较低资源配置下人脸纹理的提取.采用了一种交互调整映射的方案,通过用户对模型中特征点及其影响区域的编辑,实现对局部纹理坐标的定义,得到满意的映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真实感,可以用于产生真实感三维人脸表情动画.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人脸纹理映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人脸图像优化问题,由于人脸纹理映射时容易出现的纹理扭曲和畸变现象,影响图像的真实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纹理图像映射方法。根据人脸特征点信息,利用特征块匹配法配准正侧面人脸图像,并使用加权平滑算法和金字塔方法对图像进行双重融合实现图像的平滑过渡;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定位方法来计算三维人脸模型上顶点对应的纹理坐标;最后根据纹理坐标将纹理图像映射到三维特定人脸模型表面上,可得到具有真实感的三维人脸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纹理合成方法简捷有效,纹理映射结果生动逼真,有效的避免了纹理图像的扭曲和畸变现象,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调和映射的约束纹理映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约束纹理映射方法大都建立在迭代优化的基础上,给出的解多为近似解.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和映射的约束纹理映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约束纹理映射问题的一个形式化精确解.由于调和映射具有保持映射能量最小的良好性质,因此该方法能够最小化纹理映射的形变;另外,约束的纹理映射是个大交互量的工作,埘映射效果的优化调整非常重要,提出的自适应局部邻域调整方法能够实现映射效果的实时优化.该方法鲁棒并且效率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绘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不规则曲面纹理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角网格表示的不规则曲面的纹理映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简单、高效、失真小的纹理映射算法。结合调和映射的参数化方法以及弹簧-质点模型的复杂平面展开方法,保持拓扑关系地将三维曲面投影于平面内;通过建立三角网格表示的投影面的弹簧-质点模型,将不规则曲面参数化于给定大小的矩形域;利用参数化的结果计算不规则曲面各顶点的纹理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纹理高效、均匀、变形小地映射于任意不规则曲面上。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最小偏离度的概念,根据IPR库中的特征点信息和待测图像自身的特征点信息分别构造Delaunay三角网,并以此计算两张三角网中三角形的最小偏离度值。若该值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可以确认待测图像的版权归属。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各种几何攻击甚至是组合几何攻击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体绘制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绘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图形显示卡的相关性纹理和多重纹理映射功能对三维纹理进行有效改进的新算法,研究了该算法在体绘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它在快速、准确重建和交互性方面具有优势,对于提高体绘制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两张正交图像和一个标准3维头模型,并利用2D图像特征点和3D模型特征点的匹配进行3维头模型重建的算法。首先,进行面部区域和头发区域的分割,利用色彩传递对输入图像进行颜色处理。对正面图像利用改进后的ASM(主动形状模型)模型进行特征点定位。改进局部最大曲率跟踪(LMCT)方法,更为鲁棒的定位了侧面特征点。在匹配图像特征点与标准3维头上预先定义的特征点的基础上,利用径向基函数进行标准头形变,获得特定人的3维头部形状模型。采用重建好的3维头作为桥梁,自动匹配输入图像,进行无缝纹理融合。最后,将所得纹理映射到形状模型上,获得对应输入图像的特定真实感3维头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尺度下特征点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在不同尺度空间下特征点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图像设高斯金字塔和高斯差分金字塔,进行极值检测,然后在极值点中去除低对比度的点并消除边界点的响应,得到关键点,最后计算关键点的方位和模的大小,从而得到特征点.利用该方法把取得的特征点对图像旋转、亮度变化、尺度缩放等情况下保持不变,此外对视角变化、仿射变换、噪声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给出了实验参数,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偏最小二乘法只考虑单特征的重要性以及特征之间存在冗余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将特征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引入到传统的偏最小二乘分析中,构造了一种基于特征相关的偏最小二乘模型。首先利用特征相关度对特征进行评估预选出特征组,然后将其放入偏最小二乘模型中进行训练,评估该特征组是否可取。结合前向贪心搜索策略依次评价候选特征,并选中使目标函数最小的候选特征加入到已选特征。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君药止咳、平喘和UCI数据集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特征选择方法能较好寻找较优的特征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3维人脸识别中存在表情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刚性区域特征点的3维人脸识别方法。方法 该方法首先在人脸纹理图像上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点,并删除非刚性区域内的特征点,然后根据采样点的序号,在人脸空间几何信息上得到人脸图像特征点的3维几何信息,并建立以特征点为中心的刚性区域内的子区域,最后以子区域为局部特征进行人脸识别测试,得到不同子区域对人脸识别的贡献,并以此作为依据对人脸识别的结果进行加权统计。结果 在FRGC v2.0的3维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实验测试,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为98.5%,当错误接受率(FAR)为0.001时的验证率为99.2%,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非中性表情下的3维人脸识别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表情变化对3维人脸识别的影响,同时对3维数据中存在的空洞和尖锐噪声等因素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提高3维人脸识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We devise a technique designed to remove the texturing artefacts that are typical of 3D models representing real-world objects, acquired by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s. Our technique leverages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inpainting of natural colour images, adapting them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 neural network, modified and trained for our purposes, replaces the texture areas containing the defects, substituting them with new plausible patches of texel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surface texture. We train and apply the network model on locally reparametrized texture patches, so to provide an input that simplifies the learning process, because it avoids any texture seams, unused texture areas, background, depth jumps and so on. We automatically extract appropriate training data from real-world datasets. We show two applications of the resulting method: one, as a fully automatic tool, addressing all problems that can be detected by analysing the UV-map of the input model; and another, as an interactive semi-automatic tool, presented to the user as a 3D ‘fixing’ brush that has the effect of removing artefacts from any zone the users paints on. We demonstrate our method on a variety of real-world inpu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usabl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