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载体-三氯化钕络合物(PSM·NdCl3),以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其作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SM·NdCl3是配键型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Nd离子在络合物中分布均匀;PSM·NdCl3和不同烷基铝组成的体系对丁二烯聚合的活性差别很大;在PSM·NdCl3分子中引入某种Lewis酸可以改善其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催化活性中心的生  相似文献   

2.
曲雅焕  李晓莉 《化学与粘合》1994,(4):202-204,F004
合成了含-CH2SH和-CH2SOCH3功能团的高分子载体氯化稀土配合物P—CH2SHNdCl3和P-CH2SOCH3·NDCl3.P-CH2SH·NDCl3对丁二烯聚合没有催化活性,P-CH2SOCH3·NdCl3对丁二烯聚合有催化活性.其催化体系有很高的定向效应,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二乙胺为例研究了胺对Ni(naph)2-Al(-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ROH)和Ni(naph)2-Al(i-Bu)3-BF3·OEt2+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通常条件下肢的允许含量,讨论了有胺存在时Ni/Bd、Al/Ni、Al/B摩尔比的变化对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的含量高于20ppm时将使聚合活性和分子量降低,提高催化剂用量可以抑制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稀土催化体系Nd(F3CO2)3-BrC5H11-RmAlH3-m(Nd-Br-Al),以甲苯为溶剂,在50℃恒温水浴中进行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结果表明,由Al(Oct)3或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制备以顺式-1,4结构为主的共聚物,在后者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当Al/Nd=5(摩尔比,下同),Br/Nd=5时,聚合活性最高。经IR,NMR检测表征了共聚物微观结构。同时,用π-烯丙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d(naph)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度方程式-d[M]/dt=kpα[c]0[M]。发现聚合物的Mn在聚合过程中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测得了该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浓度和有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三氯化钕配合物(SAA·NdCl3),高分子链上的功能团是通过羧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的。  相似文献   

7.
郭守堂  陈滇宝 《弹性体》1996,6(1):12-16
在Nd(naph)3-Al(i-B3)3-Al(i-Bu)2Cl(简称Nd—Al-Cl)三元催化体系中加入球碳衍生物C60Xn(X为某卤素基因),改善了催化剂的相态稳定性,同时对比考察了几种溶剂对C60Xn的溶解性,发现溶解度都比加氢汽油好,以其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Ni(naph)2—(i—Bu)6—nAl2Cln催化丁二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顺丁橡胶,研究了Ni(NAPH)2-(i-Bu)6-nAl2Cln(Ni-Al)体系催化丁二烯取合中催化剂一和Al中氯/铝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Bd为(3-10)×10^3时,增加Ni/Bd可提高转化率,Nd/Bd为5.0×10^-5,转化率趋于平稳,本体系催化效率为72kg=g;  相似文献   

9.
酸性膦酸酯钕盐催化聚合丁二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酸性膦酸酯(P507)钕盐(Nd)、Al(i-Bu)3(Al)和Al2Et3Cl3(Cl)为催化体系,已烷为溶剂,进行丁二烯(Bd)溶液聚合。催化剂采用Al+Nd+Cl的加料方式,Al/Nd=20(摩尔比,下同),Cl/Nd=3.0,室温下陈化2h以上,于50℃恒温水溶中聚合5h,可得到顺式-1,4含量高于97%,[η]大于9.0dL/g的聚合物。同时证明,在相同的催化剂组分配比及聚合条件下,该  相似文献   

10.
含SiC最高达11%的Ni-SiC复合镀层的镀液配方及操作条件为:Ni(SO_3.NH_2)_2·4H_2O410,NiCl_2·6H_2O10,H_3BO_350,OP-100.4及SiC(3μm)20-120g/L,pH4,55±2℃,5A/dm ̄2,需搅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负载型钛催化剂TiCl_4/MgCl_2-Al(i-Bu)_3体系合成反-1,4-聚异戊二烯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聚合条件为:60℃,Al/Ti=10(摩尔比),Ti/Ip=2×10 ̄(-4)(摩尔比),加料顺序为汽油-Al-Ti-Ip。预聚合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效率,而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Nd(naph)3-碳笼烯衍生物(C60Xn)-Al(i-Bu)3催化体系引发异戊二烯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在低转化率条件下,体系呈现稳态聚合特征,测量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p=Kp[Nd]^1.8[M]0,表观活化能为27.7kJ/mol。体系具有聚合活性的高温稳定性和准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以Al(i-Bu)_3为助催化剂,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载体-氯化钕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的丁二烯聚合动力学。丁二烯均聚时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主、助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与氯化钕二甲基亚砜络合物-Al(i-Bu)_3体系基本一致,但前者的表现活化能仅为18.7kJ/mol,后者为469.KJ/mol,前者的钕利用率大约是后者的5倍。  相似文献   

14.
丙烯聚合负载型高效催化剂及给电子体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丙烯聚合负载型高效催化剂TiCl4·MgCl2·Ph(COOBu)2-AlR3·PhnSi(OR)4-n,丙烯聚合活性中心结构模型及聚合机理,阐述了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着重阐明了芳香族单酯、芳香族双脂,烷氧基硅烷作内外给电子体,提高丙烯聚合等规度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对丁苯共聚物的~1H-NMR谱图进行了归属,并建立了计算其4种结构单元含量的方程式。当Al(i-Bu)_2Cl/WCl_6=6(摩尔比)时,苯乙烯(St)单元含量最低,丁二烯(Bd)单元含量最高;Bd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提高,总的St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降低;聚合时间对单元含量的影响与Bd/St值的影响相似;提高聚合温度,St单元含量降低。用微分法求得转化率低于10时St的竞聚率为4.70,Bd的竞聚率为0.2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土催化体系Nd(F_3CO_2)_3-BrC_5H_(11)-R_mAlH_(3-m)(Nd-Br-Al),以甲苯为溶剂,在50℃恒温水浴中进行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结果表明,由Al(Oct)-3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制备以顺式-1,4结构为主的共聚物;在后者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当Al/Nd=5(摩尔比,下同),Br/Nd=5时,聚合活性最高。经IR,NMR检测表征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同时,用π-烯丙基型配位机理和返扣配位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型高活性催化剂TiCl4、Ti(OBu)4/MgCl2、SiO2、ZnCl2/醇/AlR3体系催化乙烯和1-丁烯气相共聚反应的规律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RSP-Cu_3Si合金催化剂,气化的氯苯PhCl与氯甲烷在400℃同时经过催化剂RSP-Cu_Si可制得重要硅烷化试剂(CH_3)_mPh_nSiCl_(4-m-n)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及速度。  相似文献   

19.
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IBN为引发剂,用CCl4调节乙酸乙烯酯聚合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PVAc大分子引发剂(PVAc-CCl3)。以CuCl-bpy为催化剂,用PVAc-CCl3引发St,MMA和BMA等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PVAc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正辛醇/乙酸丁酯混合溶剂对BF3·OEt2在加氢汽油中的增溶情况,考察了Ni(naph)2-Al(i-Bu)3-(BF3·OEt2+正辛醇+乙酸丁酯)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和水对该体系聚合活性、聚合物特性粘数、聚合速率、微观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溶剂是BF3·OEt2的良好增溶剂。当H2O/Al(摩尔比)≤2.3时,用其增溶的催化体系聚合活性高,可制得门尼粘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顺-1,4结构含量大于96%的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