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本体论的农业知识的OWL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本体的信息交换特性,采用知识本体来表示农学领域知识。首先开发出农业知识本体;然后建立概念、概念之间的继承、实例,以及多种约束关系来表达高度共享和重用的农业领域知识;最后针对虚拟农作物生长系统开发平台中知识引擎对作物生长模型脚本的要求,用OWL描述了农业知识本体,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义的Internet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Internet互联网当前提供的海量、离散的信息只能面向人类,而不是面向计算机的这一现状,研究采用知识表示的方法赋予页面信息一定的语义——语义Internet,实现人机和计算机之间基于语义的交换和处理的本体论。Internet信息向基于本体语义信息的转换,即本体的标注、本体的集成和本体的建立。语义Internet的应用及其实现的基础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企业和网络系统中存在大量分布式异构知识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的知识集成方法.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将模板机制应用到集成系统中,并提出了一个基于模板的知识集成模型,为企业语义级知识的共享、集成及有效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IEC 61850互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模型不匹配问题以及对静态测试列举测试条目较少的缺点,提出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模型一致性静态测试方法。基于本体技术对变电站相关知识进行语义建模,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所包含的知识语义进行有效的描述和传输交换。在基于本体语义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模型验证工具并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IEC 61850互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模型不匹配问题以及对静态测试列举测试条目较少的缺点,提出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模型一致性静态测试方法。基于本体技术对变电站相关知识进行语义建模,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所包含的知识语义进行有效的描述和传输交换。在基于本体语义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模型验证工具并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蓝会 《信息技术》2011,(6):34-36,40
本体作为领域共享的形式化概念模型,是实现服务自动化以及服务互操作的有效手段,多本体之间的异构妨碍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结合元本体理论和本体协商的思想解决本体异构,实现本体之间的互操作。该方法在本体协商过程中以元本体为基础,借助本体之间共享的元本体对系统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解释和确认,从而提高本体协商的效率。最后通过一个简单实例说明了基于元本体进行本体协商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现有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缺乏知识的共享和复用,自动语义推理和扩展功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规则的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本文构建了计算机硬件的OWL本体以及相关的SWRL(Semantic Web RuleLanguage)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Jess推理引擎实现了计算机故障诊断的应用模型。该系统能帮助用户及计算机维护人员快速判断故障原因,找到故障排除方法,从而减少计算机故障给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数据源语义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和扩充知识图。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需要一种可以为新的结构化数据源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建模方法。在新数据源对应领域本体知识和旧的语义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一种更合理的结构化数据源建模的方法,并且该语义模型的建模方法是可扩展的,即利用该领域本体知识和已知的语义模型来构建一个加权图,将该领域新的结构化数据源与领域本体之间建立映射,来为新的数据源创建更为合理的语义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本体的XML知识表示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网络中非结构化的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知识表示是语义Web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四元组的知识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同时将该定义与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内的5个基本建模元语相结合,采用BNF范式对知识本体进行统一的描述和表示,并实现了BNF与XML/DTD之间的知识本体框架的语义转换。最后,提出了统一的扩展RDF模型———XRDF,并进行了形式化定义与实例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晓丹  宁滨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6):49-51,54
UM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统一建模语言,但UML缺乏精确的语义描述,难以对UUL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以判断设计规范是否满足目标需求。符号模型检验是一种能够有效保证系统可信性质的自动检验技术。为了检验UML模型的正确性,在建模的基础上把UML模型转换为SMV模型,然后使用符号模型检验器(SMV)对模型进行检验,有利于在系统的设计早期发现系统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行波管中注波互作用的特点是电子的速度调制、群聚及其与高频场的能量转换等过程沿整个慢波结构连续且同时进行,这是行波管可以在很宽频带内得到大输出功率的原因。在研究冷腔特性的基础上,使用三维PIC粒子模拟软件定量分析了耦合腔行波管的大信号注波互作用过程,完成了X波段连续波行波管的设计。设计参数:工作频率7.18.5GHz,带宽18%,最大输出功率3kW。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X 波段的相干功率合成,提出了一种高功率的注入锁定相对论返波管模型。器件在结构上分为输入腔和 输出慢波结构:输入腔用于减少注入微波的泄漏,同时腔内的驻波电场可以有效调制电子束;输出慢波段实现调制电子 束的换能输出。模拟表明该结构在注入功率6 kW 的条件下,可以实现2.5 GW输出微波的相位控制。  相似文献   

13.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enable the accurate computation of the cold-test (absence of an electron beam) parameters and RF output power for the slow-wave circuits of coupled-cavity traveling-wave tubes (TWT's). The cold-test parameters, which consist of RF phase shift per cavity, impedance, and attenuation, are comput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code MAFIA and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data for an existing V-band (59-64 GHz) coupled-cavity TWT. When simulated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the absolute average differences from experiment are only 0.3% for phase shift and 2.4% for impedance. Using the cold-test parameters calculated with MAFIA as input, the NASA Coupled-Cavity TWT Cod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aturated RF output power of the TWT across the V-band frequency rang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utput window and coupler loss, th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 is very good from 60-64 GHz, with the average absolute percentag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power only 3.8%.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aturated RF output power of a coupled cavity TWT can be accurately simulated using cold-test parameters determined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code  相似文献   

14.
带状注速调管是采用宽高比值很大的薄矩形注来降低空间电荷效应,采用特殊的高频结构来增加功率容量,从而使注波互作用效率得到提高的一种新型微波电真空器件。本文对带状注速调管的谐振腔进行研究,通过三维电磁模拟软件分别对单间隙和多间隙谐振腔的频率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三次谐波复合腔回旋管中的注-波互作用,选取了工作点;建立了突变复合腔回旋管的自洽非线性理论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电子和高频场的自洽相互作用又考虑了复合腔过渡部分模式的耦合,基于该理论模型,对一只三次谐波35GHz突变结构复合腔回旋管中电子注与H61-H62高频场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当电流20A,磁场为0.442T时,互作用效率为24%,输出功率为210kW.  相似文献   

16.
根据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设计了一种二次谐波回旋管的渐变复合腔结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波纹波导结构和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设计了一种94GHz波纹波导模式转换器;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研制出了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回旋管在电子注电压50kV,电流8.8A,工作磁场1.56T时工作频率为94.2GHz,峰值输出功率为115kW,平均输出功率为3kW,效率为26%。  相似文献   

17.
面向芯片原子钟(Chip Scale Atomic Clock,CSAC)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通过微波调制产生具有特定光频差的相干激光,与原子作用后的跃迁谱线频率作为参考标准,最终可获取高精度的频率信号。因此,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在芯片原子钟系统中至关重要。介绍了VCSEL激光器的内调制原理,搭建了其内调制特性实验测试平台,开展了激光器对射频调制响应特性研究,记录了激光器边带信号随着注入电流和射频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射频调制对激光器边带信号的影响特性以及Bogatov现象引起的边带不对称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当射频信号频率为3.41734 GHz,注入电流为1.2 mA,射频输出功率为3.5 dBm时,可获得优化的高频调制光谱,为芯片原子钟提供优质的光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器件微波输出功率和功率转换效率,设计了一种四腔结构L波段阶梯阴极磁绝缘线振荡器,运用开放腔高频分析方法得到了谐振频率和高频电场分布,并计算得到了器件的有载品质因数。运用粒子模拟方法对器件进行研究,典型的粒子模拟结果为:在束压为578kV和束流为46.5kA条件下,得到功率为5.1GW的微波输出,工作频率为1.21GHz,功率转换效率为18.9%。最后讨论了电压变化对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和频率的影响:器件工作频率受电压变化影响较小;功率转换效率受电压影响较大,在电压为667kV时效率达到最大值20.45%。  相似文献   

19.
A new helical coupling antenna which was installed into a cylindrical microwave cavity (2.45 GHz)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obtain high-power CO2 laser operation. Laser experiments using a system of swirling fast axial gas flow parallel to the beam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helical antenna and the gas flow structures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numerical codes analyzing the electric fields and gas flow dynamics. The swirling flow of the laser gas mixtures of CO2-N2-He=0.7-5-19 was caused in the discharge tube by an 8-slit nozzle. It is shown that the electric field obtained by the proper design of the helical coupling coil yields homogeneous discharges.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and the efficiency (RF to laser power conversion ratio) was obtained as 1010 W and 15%, respectively, at a gas pressure of 45 torr and a gas flow rate of 57 kg/h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波导结构的功率合成器来合成高功率微波,是提高窄带高功率微波源输出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本文 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类? 型高功率微波合成器,该合成器可以用来合成X 波段同一个频率下的两束高功率微波。文中给出 了该合成器的设计方法及仿真结果,并且将该合成器结构与新型同轴双电子束高功率微波源[1]结合进行了粒子模拟,结果 表明,当加载的二极管电压为674kV,导引磁场为0.8T,内电子束电流为6.6kA,外电子束电流为14.3kA 时,该同轴双 电子束高功率微波源输出的两路微波经功率合成器合成以后输出了频率为9.74GHz,功率高达3.5GW 的微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