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凌智  蒋静  张琦 《人民长江》2012,43(12):50-52
根据2010~2011年长江干流上海段4次水质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长江水体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以及重金属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两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季节性径流量变化,枯水期水体中各项污染指标含量较高,丰水期时则较低;受支流污染物汇入影响,支流汇入点下游的监测点污染水平较高;同时沿江不定期和不定量的污染物排放也会对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造成影响。此外,受较小流量和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长江入海口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水相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锐莉  鲍征宇  周旻  谢淑云 《人民长江》2007,38(11):121-123
与世界不同水体中溶解态的重金属含量比较,洞庭湖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较高.洞庭湖水相中的重金属Cu、Pb、Zn、Cr、Ni和Hg含量丰水期要高于枯水期.垂向上,表层水和深层水的重金属含量的分布规律非常相似.平面上,重金属Cu、Pb和Zn在城陵矾和南洞庭湖断面的浓度值较高,重金属Cd和As在城陵矶和东洞庭湖断面的浓度较高,重金属Cr的浓度在大通湖断面出现最低值.选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中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水相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黄河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来源,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了黄河中下游干支流26个水样.结果表明:水相OCPs的总含量为2.66~109.55 ng/L,其中HCB、DDTs与HCH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25~56.83 ng/L、0.06~10.84 ng/L 和0.73~48.09 ng/L;支流污染较干流严重.悬浮相OCPs的含量为6.30~698.05 ng/g,主要组分DDTs和HCHs的含量分别为2.39~469.28 ng/g和1.30~187.12 ng/g.工业废水和受污染严重支流的汇入、农药的长期使用是黄河中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资源状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与JRC数据,利用MNDWI指数与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提取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地表水体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量化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内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水体,尤以中游干流最为明显;(2)在枯水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较丰水期大;人类活动对水体面积的贡献率在中游最大(丰水期47.81%,枯水期76.47%)。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调研了我国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这种分布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含量普遍较高,受到较为严重的粪便污染,其中河流水系含量最高,湖泊、海域次之,水库最低;粪大肠菌群含量的年际和年内波动都较大,年内丰水期含量高于枯水期含量;粪大肠菌群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南北无明显差异,东部水域含量高于西部水域含量,下游水体含量高于上游水体含量,近岸水体含量高于远岸水体含量,人为干扰严重的水体含量高于干扰轻的水体含量。降雨径流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变化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水体有机物含量、富营养化程度、盐度及温度等物理化学特性也影响着粪大肠菌群在水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汉江中下游选取20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监测水体中Cu、Zn、Pb、Fe、Mn、As、Se和Cd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污染以Fe、Mn为主,其他6种重金属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汉江中下游水体中Fe和Mn含量沿程波动较大,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Fe和Mn含量最大值在支流竹皮河,其中Fe浓度超标4.63倍,Mn超标13%;此外,位于汉川市的S17断面Fe元素含量超标3.89倍。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大部分水体水质良好,钟祥市和汉川市是汉江中下游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的两个城市,支流竹皮河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 OCPs)的污染水平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其存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我国水体已普遍受到OCPs污染,其中大亚湾和海河等部分水域污染比较严重;沉积物中OCPs大多处于较高的生态风险水平,厦门西港等地污染比较严重;土壤和大气中OCPs含量较低,污染生态风险较小;生物体中OCPs含量也较低,但长期食用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对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武汉段)开展全面调查,布设了18个干流采样断面和2个支流采样断面进行采样和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在丰、枯水期整体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从各断面比较来看,大多数断面丰水期污染程度大于枯水期,空间上丰、枯水期沿程各断面变化趋势相似,污染较大的断面分布在襄阳、汉川和武汉段;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其中TN浓度在丰、枯水期各断面均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且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TP浓度多数断面丰水期大于枯水期,超过Ⅱ类水标准限值断面的比例为27.8%,NH3-N在枯水期均处于Ⅱ类水标准限值内,仅在丰水期个别断面出现超标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评价可知,汉江中下游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状态,整体上呈沿程递增趋势,时间上表现为丰、枯水期无显著性差异,但枯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波动更大。对污染成因进行分析,汉江中下游水质主要受点源、非点源污染和支流汇入,以及水利工程等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体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无机氮的时空分布,于2006年1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面及其主要支流下游的表层水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研究了各种形态无机氮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枯水期鄱阳湖无机氮在上游主航道较低,低于全湖平均值,航道中段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区;丰水期氮含量高值区出现在主航道中段,在下游处无机氮含量又呈现上升的趋势;鄱阳湖NH4+-N和DIN在枯、丰水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鄱阳湖主航道枯水期NO3--N、NH4+-N、DIN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而NO2--N恰好相反,其主要支流丰水期NH4+-N和DIN含量也比枯水期低。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瑶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对瑶湖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瑶湖水域各采样点污染严重程度基本为NH3-N COD TP。以枯水期的污染最为严重,各样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基本大于4. 0,平水期次之,丰水期的污染程度最低。上瑶湖大部分水域为重度污染,综合水质级别大部分为Ⅴ类,中瑶湖在各时期综合水质级别大部分为Ⅳ类,而下瑶湖除在枯水期外,其余时期综合水质级别基本为Ⅲ类,污染较上瑶湖轻。总体而言,瑶湖整体水质较差,基本无法达到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6,(8):55-59
以钱塘江杭州段22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1年至2013年不同水期11个水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及来源变异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空间差异性分析。枯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点源的营养盐类污染物TN、TP、NH3-N,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造纸及纸制品业等点源的BOD5、CODMn和F-,丰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NH3-N、CODMn、TN、BOD5。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污染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性,22个监测断面丰水期和平水期污染程度一致,灵桥为重度污染,中埠、浦阳江出口和尖山为中度污染;枯水期灵桥和将军岩属于重度污染,兰江口、中埠、窄溪上港、浦阳江出口、猪头角和七堡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叶寅  王允青  王道中  吕国安  郭熙盛 《水利学报》2017,48(10):1195-1205
本文利用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了巢湖支流店埠河水体硝酸盐污染源的可能来源,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定量评价了不同类型污染源在枯水期(2016年1月)和丰水期(2016年7月)对水体硝酸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店埠河水体各形态氮浓度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上游区域水体总氮(TN)、硝态氮(NO_3~--N)在丰水期的平均浓度(4.87和2.73 mg/L)显著高于枯水期(3.09和1.17 mg/L),氨态氮(NH_4~+-N)平均浓度则是枯水期(1.10 mg/L)较丰水期(0.52 mg/L)高;中下游区域水体TN、NO_3~--N和NH_4~+-N在丰水期的平均浓度(6.62、3.23和1.57 mg/L)显著低于枯水期(10.52、4.26和3.66 mg/L)。水体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态存在,而污水则以NH_4~+-N为主。(2)δ~(15)N-NO_3~-和δ~(18)O-NO_3~-在丰水期的范围分别为1.98‰~9.12‰(平均值5.02‰)和5.11‰~11.86‰(平均值9.17‰),在枯水期的范围分别为3.89‰~9.35‰(平均值6.38‰)和1.46‰~7.53‰(平均值4.50‰),δ~(15)N-NO_3~-值丰水期较枯水期低,而δ~(18)O-NO_3~-值则是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粪肥污水、土壤有机氮以及化肥是店埠河水体NO_3~-的主要来源。(3)店埠河水体未经历明显的反硝化作用,SIAR模型计算表明,不同类型污染源对水体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大气沉降源7%~18%,土壤源24%~29%,化肥源18%~30%,粪肥污水源28%~48%。因此,根据河流流域空间布局,店埠河上游应重点控制面源污染输入的养殖废水、人畜粪便以及农业化肥,中下游则应重点防控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有效降低入湖河流硝酸盐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水库水质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将直接影响到调水工程的成败。根据丹江口库区2012年3月25日和8月9日的两幅HJ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同步的实测水质参数,采用经验反演模型对丹江口水库叶绿素a(Chl_a)浓度、总磷(TP)浓度和水体透明度(SD)进行了定量反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枯水期和丰水期,丹库和汉库入库口的Chl_a浓度和TP浓度都要高于其他区域,而入库口区域的SD要低于其他区域。通过分析14项实测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和丹江口库区LULC遥感解译结果发现,枯水期库区TP主要来源于库区上游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丰水期TP主要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SD反演结果还显示,由于汉江上游降雨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汉库水体透明度明显低于丹库。利用Chl_a反演结果对丹江口水库的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丹库、汉库入库口区域以及水体流通性较小的狭小水体,水库水体达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因此,应该加强对库区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水库中微量有机氯污染物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优劣对工程效益有直接影响。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首次采用气相色谱仪-ECD,分别于1995年3月和10月,对丹江口水库水体中的微量有机氯污染物进行了概要性调查。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中微量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很低,对水体尚未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从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流域的地表水资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局部河段污染严重。 该中心5年来对珠江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1997年度,该流域枯水期受污染河长占24.6%,丰水期受污染河长占29.1%,分别比1996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据分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超标远大于上年度,最大增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赵洪武 《吉林水利》2011,(2):52-53,56
根据布尔哈通河干流2000-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其10年来的有机污染指标(CODMn)的时空变化情况及趋势,结果表明:2009年的有机污染物明显少于2006年,表明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差异明显,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自2004年以来水质呈逐年变好趋势;布尔哈通河干流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焦岗湖水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按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对水体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指标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平水期优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降雨量是影响水中TN、COD浓度的重要因素。综合指标风险值整体表现为重金属常规指标阴离子和盐类。Cr、Cd、TP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者之间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很可能相同或者相近。中心沟一带的农田水是焦岗湖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风险值较大,应作为焦岗湖水体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定性、定量掌握水库水质情况和变化规律,采用直观对照法对桃山水库水质状况进行一般性评价。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2006年丰水期水质明显好转,超标项目无明显变化,但丰水期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未出现劣V类水质站点;平水期水质有所下降,表现为劣V类水质站点增多,个别站点如茄子河大桥等污染程度有所加重;枯水期水质与总体趋势相对变劣。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发现赤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11月5日珠江口内伶仃洋东南部水域发生的赤潮,是由于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甲藻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它与水体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当日的气温以及水域的静水条件都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形成。这是水体受污染的危险信号,如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造成水源污染,破坏珠江口重要渔场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1~2002年渭河陕西段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的污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断面中,卧龙寺桥、虢镇和兴平NH3-N污染较为严重,成阳铁桥CODMn污染最严重;1995年之后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1995~1997年最为严重;不同水期NH3-N与CODMn平均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