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玻璃有一定的范性变形能力,并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低温,金属玻璃的范性变形是以局部的切变方式进行的.温度升高至接近玻璃转变温度,则呈现出快速流变过程,流变阻力的大小可以用该温度下的粘度来表征.用测量金属玻璃蠕变的方法测量金属玻璃的粘度最先是被H.S.Chen及其同事所采用,在接近玻璃转变温度,金属玻璃的流变特性可以近似地看成类似于粘性液体,在  相似文献   

2.
用蠕变法测量了PdCu_6Si_(16.5),PdNi_6Si_(16.5)和CuZr_(43)三种金属玻璃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在Newtonian粘度范围内,三种玻璃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均可用Fulcher-Vogel方程进行描述。方程中的常数由实验曲线所确定,并由此计算出这些玻璃的粘滞性流变的表观激活能。同时用差热分析测定了金属玻璃PdNi_6Si_(16.5)和CuZr_(43)的热转变激活能。结果发现,PdNi_6Si_(16.5)合金的粘滞性流变激活能同热转变激活能的差别很小,而CuZr_(43)合金的差别则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用蠕变法测量了PdCu_6Si_(16.5),PdNi_6Si_(16.5)和CuZr_(43)三种金属玻璃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在Newtonian粘度范围内,三种玻璃的粘度-温度依赖关系均可用Fulcher-Vogel方程进行描述。方程中的常数由实验曲线所确定,并由此计算出这些玻璃的粘滞性流变的表观激活能。同时用差热分析测定了金属玻璃PdNi_6Si_(16.5)和CuZr_(43)的热转变激活能。结果发现,PdNi_6Si_(16.5)合金的粘滞性流变激活能同热转变激活能的差别很小,而CuZr_(43)合金的差别则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用超高速从液态率火下来所得到的金属玻璃体是亚稳定的.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会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转变,并且玻璃转变温度Tg和结晶温度Tc可以作为金属玻璃稳定性的标度.影响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度温度和结晶温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合金元素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本工作在Naka和Davies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究研了以Fe、Ni、Co、Pd  相似文献   

5.
用拉伸法研究了六种Pd-Si基金属玻璃在等速升温过程中的均匀粘滞流变行为,并计算了快速流变区的动态粘度及粘滞性流变激活能。结果发现,加入第三组元Cu,Ag和Ni的Pd-Si金属玻璃在T_g以上30—35℃出现最大流变速率,并显示出较低的粘度值;处于共晶成分的Pd_(82)Si_(18)在相近的温度水平(T_g点以上10—20℃),其动态粘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种二元金属玻璃。用粘滞流变的自由体积模型和熵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认为粘滞流变行为与金属玻璃的稳定性及短程有序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拉伸法研究了六种Pd-Si基金属玻璃在等速升温过程中的均匀粘滞流变行为,并计算了快速流变区的动态粘度及粘滞性流变激活能。结果发现,加入第三组元Cu,Ag和Ni的Pd-Si金属玻璃在T_g以上30—35℃出现最大流变速率,并显示出较低的粘度值;处于共晶成分的Pd_(82)Si_(18)在相近的温度水平(T_g点以上10—20℃),其动态粘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种二元金属玻璃。用粘滞流变的自由体积模型和熵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认为粘滞流变行为与金属玻璃的稳定性及短程有序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晶态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体积膨胀、过剩自由体积减少及重新分配同时发生,在比较高的温度还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致使长度较一般金属材料发生更复杂的变化。非晶态金属的膨胀特点很像氧化物玻璃。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膨胀规律,本文用拉伸法测量了6种Pd-Si基金属玻璃的膨胀过程。非晶态合金条带在离心铜转鼓上获得,宽0.5mm左右,厚0.03mm左右。被测样品采取淬火态(经室温长期稳定化)和退火态(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玻璃转变温度之后冷却到室温)。因为非晶条带很薄,热膨胀需用拉伸法测量,装置如文献[5]中描述。样品的有效长度为30mm。用温度程序控制器控温,全部实验采用升温速率为10℃/min,流动氩气保护。拉伸负  相似文献   

8.
郑福前  胡健松 《金属学报》1986,22(6):135-138
<正> 非晶态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体积膨胀、过剩自由体积减少及重新分配同时发生,在比较高的温度还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致使长度较一般金属材料发生更复杂的变化。非晶态金属的膨胀特点很像氧化物玻璃。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膨胀规律,本文用拉伸法测量了6种Pd-Si基金属玻璃的膨胀过程。 非晶态合金条带在离心铜转鼓上获得,宽0.5mm左右,厚0.03mm左右。被测样品采取淬火态(经室温长期稳定化)和退火态(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玻璃转变温度之后冷却到室温)。 因为非晶条带很薄,热膨胀需用拉伸法测量,装置如文献[5]中描述。样品的有效长度为30mm。用温度程序控制器控温,全部实验采用升温速率为10℃/min,流动氩气保护。拉伸负  相似文献   

9.
《电焊机》2008,38(9)
一次结晶结束后,熔池就转变为固体的焊缝。高温的焊缝金属冷却到室温时,要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相变过程,这种相变过程称为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和电阻测量技术研究了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电学性质和结晶.发现Cu_(0·60)Ti_(0·40)金属玻璃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电阻温度系数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大.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结晶过程有两个阶段并基本上符合J-M-A方程.用不同方法计算了它的结晶活化能,所得数值彼此接近.指出还存在较大的潜力来提高Cu-Ti系金属玻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水嘉鹏  王玉林 《金属学报》1996,32(11):1215-1220
在连续温条件下,测量了非晶Pd-Cu-Si合金的应变速率和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玻璃转变和晶化温区分别观测到伴随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的粘度极小值,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粘度极小值的影响,用结构转变的界晶模型解释了非晶Pd-Cu-Si合金的粘滞行为。  相似文献   

12.
周新铭 《金属学报》1985,21(4):120-127
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和电阻测量技术研究了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电学性质和结晶.发现Cu_(0·60)Ti_(0·40)金属玻璃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电阻温度系数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大.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结晶过程有两个阶段并基本上符合J-M-A方程.用不同方法计算了它的结晶活化能,所得数值彼此接近.指出还存在较大的潜力来提高Cu-Ti系金属玻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硼硅玻璃与单晶硅场致扩散连接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固体电解质硼硅玻璃与单晶硅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玻璃-金属FDB连接过渡区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连接形成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对连接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金属-氧化物过渡层-玻璃接头结构形式及静电场条件下离子扩散扩接合模型。研究认为,金属玻璃的界面接合归因于玻璃中负氧离子的扩散及界面复合氧化物的形成;呈横向柱状组织的复合氧化物对连接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升温条件下,测量了非晶Pd-Cu-Si合金的应变速率和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玻璃转变和晶化温区分别观测到伴随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的粘度极小值,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粘度极小值的影响,用结构转变的界面模型解释了非晶Pd-Cu-Si合金的粘滞行为.  相似文献   

15.
周新铭 《金属学报》1986,22(1):99-106
用测量等温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电阻变化对Pd(Fe,Co,Ni)_(0.05-0.15)Si_(0.17)金属玻璃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等温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电阻下降一般为10—20%,Pd-Fe-Si系试样的电阻变化直接与含Fe量有关,Pd_(0.78)Fe_(0.05)Si_(0.17)在等温结晶中电阻反而升高。从动力学观点看,在Pd-Si系中添加Fe,Co和Ni使结晶活化能增加,结晶模式指数减小,从而使金属玻璃变得稳定。衡量金属玻璃的稳定性要同时考虑其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用测量等温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电阻变化对Pd(Fe,Co,Ni)_(0.05-0.15)Si_(0.17)金属玻璃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等温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电阻下降一般为10—20%,Pd-Fe-Si系试样的电阻变化直接与含Fe量有关,Pd_(0.78)Fe_(0.05)Si_(0.17)在等温结晶中电阻反而升高。从动力学观点看,在Pd-Si系中添加Fe,Co和Ni使结晶活化能增加,结晶模式指数减小,从而使金属玻璃变得稳定。衡量金属玻璃的稳定性要同时考虑其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金属学报》2021,57(4):553-558
镍磷(Ni_(80)P_(20))金属玻璃是最典型和被研究最多的金属玻璃成分之一。然而,由于镍磷金属玻璃在加热过程中玻璃转变过程被晶化所阻断,到目前为止其过冷液体性质还没有被探测和表征。本工作通过具有高升温速率的超快量热仪,避免了Ni_(80)P_(20)金属玻璃在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晶化,直接探测其整个玻璃转变过程和一定温度宽度的过冷液相区,为揭示其超冷液体性质提供了可能。通过超快量热测量,获得了Ni_(80)P_(20)金属玻璃在5个数量级升温速率变化下的相形成规律和液体脆度,它的超冷液体展现出比大部分块体金属玻璃更"脆"的一种液体行为,这种"脆"性液体行为可能导致其差的玻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蒋敏强  高洋 《金属学报》2021,57(4):425-438
金属玻璃是高温合金熔体深度过冷至玻璃态转变温度,其内部原子构型来不及有序结晶而形成的玻璃态固体.这类金属键的玻璃体系在原子排列上不存在长程周期性,在热力学上处于远离平衡的亚稳态,在动力学上处于阻塞态.这些特征赋予金属玻璃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比如,具有接近理想极限的高强度.然而,金属玻璃的室温塑性变形极易...  相似文献   

19.
大块金属玻璃Pd40Ni10Cu30P20结构弛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大块金属玻璃Pd40Ni10Cu30P20的结构弛豫。结果表明金属玻璃Pd40Ni10Cu30P20的结构驰豫可分为2个阶段:在400K~520K的温度范围,样品发生的是低温结构弛豫,所伴随的结构变化是局域的和短程的,自由体积没有发生明显湮灭,所以样品的密度变化不大。而在520K~玻璃转变温度Tg的温度范围,样品发生的是高温结构弛豫,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原子的中长程扩散,部分自由体积通过样品表面发生湮灭,因而导致样品的密度显著增加。实验还表明,在Tg以下进行预退火处理使得大块金属玻璃Pd40Ni10Cu30P20的玻璃转变激活能明显降低,但对后续的晶化过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金属与硼硅玻璃场致扩散连接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固体电解质硼硅玻璃与单晶硅和铝的连接为例,研究了玻璃-金属FDB连接过渡区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连接形成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对连接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金属一氧化物过渡层-玻璃的接头结构形式及静电场条件下离子扩散及接合模型。测试采用SEM及超轻元素EDX、XRD;试验采用专用链接焊机;工艺参数电压400-800V,外压力0.05-1MPa,温度250-400℃。研究认为,金属/玻璃的界面接合成因于玻璃中负氧离子的扩散及界面复合氧化物的沉积形成。电压、温度、外压力及试件表面状态均是离子迁移和接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过渡区柱状组织结构对接合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